胖东来燕麦脆曝标签缺失,小标签何以成为诚信试金石|食点药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5:18 1

摘要:近日,有网友称其在河南郑州信万广场的永辉超市,购买的胖东来“水果燕麦脆”没有生产日期,引发舆论关注。据该网友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涉事产品名为“草莓水果燕麦脆”,产品包装上有“胖东来超市”“东来品质”等字样。包装上标注的产品委托商为“许昌市胖东来超市有限公司”。

——— 第565期 ———

数据周期:2025.8.30-9.5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案例概述】

近日,有网友称其在河南郑州信万广场的永辉超市,购买的胖东来“水果燕麦脆”没有生产日期,引发舆论关注。据该网友发布的视频画面显示,涉事产品名为“草莓水果燕麦脆”,产品包装上有“胖东来超市”“东来品质”等字样。包装上标注的产品委托商为“许昌市胖东来超市有限公司”。产品包装的正面、背面及侧面均未显示生产日期标注。网友发布的视频截图

9月1日,永辉超市信万广场店的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媒体称,目前永辉超市已经联合胖东来解决了此事,超市已经将这批商品下架处理。同日,胖东来超市客服人员也回应表示,工作人员已上门为顾客查看商品的具体情况,正在进行调查。核实原因后,胖东来将按公司标准为顾客处理。目前,没有接到这款产品的其他包装出现此类问题的消息。经公司排查,未发现其他产品包装有类似问题。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某一包产品漏印生产日期的情况。

9月3日,有媒体记者就事件后续处理进展咨询永辉超市官方客服,对方回应表示,“该事件公司会同东来团队妥善处理,后续东来集团会有相关公告,以正式公告为准”,暂未透露更多细节。

❖ 危机响应实现“双轨制”协同,品牌信任起到“缓冲垫”作用

永辉超市和胖东来在此次事件中的回应及时且高效。事件曝光后,双方均在第一时间作出表态,并迅速采取下架相关产品、主动上门查看等具体措施,有效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发酵和舆论蔓延。从该事件的应对过程可以看出,双方在舆情处理机制方面已逐步形成一套成熟范式,主要包括快速响应以掌握话语权、主动承担责任以稳定公众情绪、采取实质行动解决核心问题,以及保持全程透明沟通以重建信任等。永辉和胖东来在以上环节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执行力和良好的态度,其回应方式与处置措施也契合了消费者对“负责任企业”的期待,成为本次舆情得以较快平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次事件中,舆论反馈相对理性,舆论场中未出现对胖东来的“品牌塌房”式批判,这与其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不无关系。一直以来,胖东来通过透明的供应链和配料表、高质量的产品和细节化的服务等运营策略,在消费者心中构建了“可靠”“真诚”“良心”的品牌形象。胖东来的信任资本在危机中形成“舆论缓冲垫”,使公众更倾向于将事件归因于“偶发失误”而非“系统性缺陷”,为后续调查与整改争取了宽容空间。

❖ 品牌合作中或面临品控盲区与责任界定困境

尽管此次事件已初步平息,却揭示出联营模式下可能存在的品控责任模糊问题。在电商持续冲击与线下零售不断演进和分化的背景下,传统商超面临深度转型压力。2024年以来,零售行业兴起一股“学习胖东来”的风潮,永辉超市也借此推动供应链与组织体系的全面变革,引发广泛舆论关注。然而,胖东来作为品牌委托方,永辉作为经销渠道,双方在品控流程对接中存在明显的权责交界盲区,反映出联营模式在品控协同方面的制度性薄弱。借助胖东来的品牌背书,消费者自然对永辉超市寄予更高标准的品质期待。然而一旦发生问题,品牌方与渠道方往往被共同推向舆论中心,凸显出当前零售业态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监管责任困境。随着品牌商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跨平台销售网络,同时也带来了监管责任划分问题。若不能在前端构建起清晰的品控分工与责任追溯体系,类似合作不仅难以持续,更可能因监管真空而持续放大消费风险,最终损害品牌与渠道双方的公信力。因此,品牌商和销售平台之间需要建立更清晰的质量监控和责任认定机制,否则容易出现监管真空。

“小问题”引发“大关注”,产品品控需与舆情意识深度结合

当前的社交媒体时代,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议题极易在极短时间内形成广泛的公众关注。尤其像生产日期缺失、标签信息不全这类直观可辨的“硬伤”,因其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往往成为舆论发酵的起点。这类表面上的“小问题”实际上触动了消费者最深层的安全焦虑,在情绪驱动和道德审视的双重作用下,迅速跨越圈层,进入公众视野,最终在平台算法的助推下不断放大,形成所谓的“舆情杠杆效应”。这一现象揭示出当下企业所面临的舆论新常态:任何细微的运营疏漏都可能被置于公众的放大镜下反复检视。舆情爆发不再必然与事件的实际严重程度成正比,而是与事件的传播属性、公众的信任阈值以及企业的响应姿态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必须在质量管控中树立“万无一失”的底线思维,建立更敏锐的风险感知机制和更敏捷的响应流程。唯有将品控细节与舆情意识深度结合,才能在舆论场中守住品牌声誉,避免“小瑕疵”演变为“大危机”。特约舆情分析师 肖潇

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