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场春风与花朵之间的低语,是一场生命与生命彼此照亮的相遇。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第四十五幼儿园,喧哗与寂静皆成风景,而在每一处教育现场,都藏着教师周春梅二十三年来未曾更改的初心。
教育是一场春风与花朵之间的低语,是一场生命与生命彼此照亮的相遇。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第四十五幼儿园,喧哗与寂静皆成风景,而在每一处教育现场,都藏着教师周春梅二十三年来未曾更改的初心。
2002年,周春梅自成都幼师毕业,踏入幼教行业,从此将生命与童年紧紧系在一起。何为“教育家精神”?在她看来,那是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与奉献。其底色是“爱满天下”的胸怀与“生活即教育”的实践智慧,于细微处见真章:一滴雨、一片叶,皆可成课;一次游戏、一句发问,皆是教育。她相信,真正的教育应如春风化雨,自然渗入生命的每一个缝隙。
叩孤岛·筑心桥
教育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尤其是那些需要额外光照的孩子。去年9月,一个名叫亮亮(化名)的孩子进入了她的班级。亮亮的表现格外特殊:畏惧洗手间排气扇的低声嗡鸣,拒绝喝水、如厕;总是独自待着,不与人对视交流;游戏时总用积木反复敲打墙壁,发出刺耳声响……这些异常行为没有让周春梅退缩,反而激发出她更深层的责任感。
通过查阅资料,周春梅初步判断亮亮可能患有自闭症,并及时与家长沟通,随后的专业诊断印证了她的猜想。她没有犹豫,迅速和团队成立教研小组,并邀请特殊教育专家入园培训,甚至主动进行系统深入地学习。她带动班级老师和孩子一起,通过拥抱、耐心交流等方式,慢慢靠近亮亮封闭的世界;同时与家长沟通教育方案,配合训练老师设计相应活动,为亮亮的学习持续助力。
一年过去,亮亮开始主动呼唤“老师”,牵起同伴的手,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一切,如暗夜中逐渐点亮的星火,照亮了教育者与家庭前行的路。
燃初心·铸品格
在周春梅眼中,教师所给予孩子的,远不止知识与技能,更是一颗被点燃的“初心”和一份支撑其远行的“品格”。尤其在科技强国的今天,她更加注重在幼儿心中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鼓励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去获取经验,呵护每一份好奇,滋养每一寸想象。她说:“我们不是在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在为孩子编织‘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培养其追求真理、勇敢创新的科学精神。”
携科技·守温度
面对人工智能的浪潮,周春梅从容而清醒。技术可以是得力助手:设计活动、家园沟通、环境创设,皆可借其之力。但她坚信,教育的核心永远无法被算法替代——一个真实的拥抱、一次专注的倾听、一刻温暖的陪伴,才是教育中最不可复制的部分。AI是工具,而教师,是点亮心灵的人。
周春梅用一句话概括她的教育哲学:真正的教育,是尊重每个生命独特的成长时序。这句话背后,是二十三年来与千百个孩子相遇的故事。有的孩子如春花灿烂,早早绽放;有的如秋叶静美,需要更长的等待。而她,愿做那个默默守护的园丁,不急不躁,不攀不比,信其所能,爱其所是。
教育强国建设的华章,从来不由宏大的词语写就,而是由次次俯身倾听、句句温柔细语、日夜坚守拼接而成。正如周春梅时刻铭记的:“我们教孩子三年,要想着他们的一生。”这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教育者的青春承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以生命之爱守望,在时光中编写一首首静默而深沉的诗。(文/李睿 图/周春梅)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