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帮我妈整理旧物,翻出外婆当年的小账本,泛黄的纸页上记着“1987年3月:买棉布2尺8,做孩子衬衫;打酱油1斤,8分钱”,一笔一笔清清爽爽。我妈笑着说:“你外婆那会儿总说,家就像个米缸,得知道哪勺米该做饭,哪勺米得留着应急,不然再满的缸也会空。”
前几天帮我妈整理旧物,翻出外婆当年的小账本,泛黄的纸页上记着“1987年3月:买棉布2尺8,做孩子衬衫;打酱油1斤,8分钱”,一笔一笔清清爽爽。我妈笑着说:“你外婆那会儿总说,家就像个米缸,得知道哪勺米该做饭,哪勺米得留着应急,不然再满的缸也会空。”
这话让我想起小区李姐,前阵子她还跟我吐槽:“每月工资到手不算少,可到月底总光溜溜,上次孩子发烧要交住院押金,我翻遍钱包都凑不齐,最后还是找我妹借的。你说是不是我们家就没存财的命?”
我赶紧劝她别往风水上想——其实很多家庭存不住钱,跟运气半毛钱关系没有,多半是女主人有个藏得特别深的习惯:花钱没个准谱,总在“瞎消耗” 。不是说小气抠门,是该花的没花在点子上,不该花的倒花了一堆,钱就这么悄悄流走了。
就说我表嫂吧,前两年总喊“钱不够用”,我还以为她家里开销多大。直到去年去她家做客,一进厨房就看傻了:橱柜里堆着四罐豆瓣酱,有两罐都快过期了,她说“直播间9块9抢的,觉得便宜就多囤了”;冰箱里塞着三袋速冻饺子,是不同牌子的,“这个是超市打折,那个是邻居推荐,想着总有机会吃”。结果呢?真正该换的电饭煲坏了大半个月,她总说“凑合用吧,新的太贵”,最后锅底都烧黑了,不得不花更多钱换;孩子学校要交兴趣班学费,她又急得团团转,到处问人借钱。
你说这是赚得少吗?还真不是。表嫂和表哥加起来月入一万多,比不少家庭都强,可钱全花在这些“没用的消耗”上了——冲动下单的衣服挂在衣柜没穿过,打折囤的日用品放过期,孩子玩一次就扔的玩具堆成山。这些钱看似不多,可架不住天天花、月月花,就像家里的水龙头没关紧,再满的水池也会漏空。
反观我闺蜜家,她家条件跟表嫂差不多,可每年不仅能存下两三万,还能带着全家去旅游。上次跟她取经,她掏出手机给我看她的“小本本”:“你看,每周去超市前,我都列好清单,酱油快没了就买一瓶,洗发水还够用来就不囤,绝不多花一分冤枉钱。”
有次她带我去逛街,看到一件超好看的连衣裙,她试了又试,店员也一个劲说“特别适合你”,可她翻了翻手机里的清单,还是放下了:“我衣柜里已经有两条类似的了,现在买了也是压箱底,等明年春天再看。”你看,这不是不花钱,是花得明白,知道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
其实“聚财”哪是什么玄学,就是像外婆那样,把家里的钱当“菜地里的菜”——该浇水的(比如房贷、孩子学费、应急钱)好好浇,别让杂草(没用的消耗)抢了养分。我外婆那辈人,买块布都要算着能做几件衣服,边角料还要留着补袜子;买粮食会按人口算着吃,绝不会让米缸空了才想起买。现在生活好了,不用这么抠门,但“规划”的心思不能少。
比如家里的洗发水快用完了再买,别趁打折囤一堆,最后放过期;给孩子买玩具,先问问“他真的会玩吗”,而不是“别人都有”;每月发工资后,先留一部分当“应急钱”,别等急用钱时慌了手脚。这些事看着小,可积少成多,家里的“钱袋子”自然就鼓起来了。
所以啊,要是你家总存不住钱,别先怪运气或风水。不如先想想:是不是总在直播间冲动下单?是不是买了很多“用一次就扔”的东西?是不是从来没给家里的开支做过计划?把这些“瞎消耗”的习惯改过来,钱花得明白、花得值,家里自然就能“聚住财”——这不是迷信,是外婆传下来的生活智慧,比什么都管用。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柠檬不檬也不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