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之笔绘就平安法治新图景|坪山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6:52 1

摘要:45载改革路,鹏城再扬帆!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全市政法系统的改革探索步伐愈发铿锵有力。近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引,全面优化

45载改革路,鹏城再扬帆!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全市政法系统的改革探索步伐愈发铿锵有力。近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引,全面优化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在关键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于制度创新中探索“深圳路径”。市委政法委于8月至9月集中开展政法主题宣传活动,在“深圳政法”新媒体平台开设“政法改革不停步”专栏推出系列专题报道,聚焦深圳政法领域改革攻坚的最新实践、制度成果与前沿思考,深入解析改革故事背后的逻辑密码,全景展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实践贡献的“政法智慧”与“政法力量”。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中,坪山区政法系统秉持“改革不停步、创新不止步”的担当,在基层治理、平安建设、执法监督、智慧政法、司法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用一个个贴近群众的改革实践,书写着“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坪山法治坪山”的生动答卷。

01

基层治理创新:

矛盾化解在前,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年来,坪山区打造“移动调解室”“祠堂议事会”等特色品牌,建立“诉前解纷网络”,受理矛盾纠纷1.5万余宗,调解成功率高达96%,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较好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在基层治理体系上,坪山区不断完善“1+6+N”工作体系,推动综治中心与信访、司法深度融合,在“民意速办”系统增设调解模块,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依托区、街、社三级综治中心,深入开展专项治理。线上通过民生诉求、信访系统检索敏感信息,线下依托民警、网格员、楼栋长“铁脚板”排查,全量摸排矛盾纠纷5万余宗。

公安机关推广的“邻舍警务”新模式,通过微信联系群、街面警务站等载体,打通民警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吸附辖区30%以上矛盾纠纷,成功防止了矛盾升级和“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司法行政机关创新纠纷解决机制,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2020年以来,各人民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8000余宗,调解成功率96%。调解案例“巧解邻里千家结,纠纷化解零距离”获评第十二届南都街坊口碑榜民生实事优秀案例。

02

平安建设升级:

织密防控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近年来,坪山区构建“徒步巡+车巡+摩巡+视频巡+无人机”五位一体巡逻机制。聚合群防群治力量,组建治安联防队伍151支、应急单元572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升治安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带动刑事治安警情连续五年两位数下降,万人警情数为全市最低。同时,强化反诈宣传,创作的反诈微电影《十分钟》获全国“三微”大赛奖项,播放量超百万。

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面,坪山区建立“区街社”三级责任制,多项核心指标全市第一。此外,统筹开展全市“病驾”问题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专项工作,推动建立健全数据动态支撑、精准分类干预、专治群治并联三项机制,涉“病”人员全量纳管、定期开展筛查、分批注销驾驶证,从源头遏制“病驾”风险。构建“123456”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打通社会治理“心”脉络,近年来,累计线上服务2600余人次、线下接待各类案例1200余例、开展心理危机干预60余例(成功率100%),协助化解多个信访积案,开展“五进”(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服务近500场、服务群众37万人次,原创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浏览量超200万人次,为居民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坪山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20余项,持续加强案件线索侦办,打掉涉恶组织5个,侦破案件273宗。“四强化四突出”工作法获市扫黑除恶办肯定推广。建成3个扫黑除恶主题公园、400余块电子屏常态化滚动宣传,让《反有组织犯罪法》深入人心。

03

智慧政法赋能:

数据驱动治理,精细服务民生

构建“块数据”智能治理底座,通过规范地址信息采集机制,整合大数据资源与“三库系统”,汇集人口、法人、房屋、事件等核心社会治理要素数据,为块数据市域社会治理平台搭建坚实基础,实现数据全域融合共享。成功归集重点部件、人员、区域及各类事件等数据超80万条,其中基础信息类数据169万余条,为精准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创新“一表通达”,依托数据采集标准试点,整合17个基层信息系统录入字段,建成9个专题库,归集数据130万余条,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复用”,有效减轻基层重复采集负担,提升工作效率。

打造“块数据+”特色应用,激活社会治理创新动能。构建出租屋等级评定信息系统,依据硬件、守法、隐患等指标对全区1.6万余栋楼栋、21万余间房屋实施“四类五级”动态管理,实现出租屋分级分类标准化管控全覆盖。建成心理健康服务智能综合系统,覆盖9类重点人群,为16个部门及166家机构提供集约化平台,累计提供心理测评、危机干预等服务1.3万人次,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融合5个基础库、9个专题库及5个系统的101项指标数据,建设坪山区社会治理态势“一图感知”可视化大屏,实时呈现重点人、事、区域动态,为政法决策提供直观、精准的可视化支持,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此外,打造“信用+执法监管”平台,归集大量商事主体信用数据,开展信用评价,实现“信用+执法监管”与联合执法相结合,相关制度获评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拓展信用实践应用助力企业贷款,相关案例获评全国优秀信用案例。

04

执法监督革新:

规范高效并重,护航公平正义


近年来,坪山区强化对司法不公问题投诉案件的核查处置,对转办案件采取明察暗访、社会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对相关政法部门处置情况进行核查。组建评查小组,定期抽查案件卷宗,2021年以来,共抽查案件190宗,及时督促完成整改。在全市率先推广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在此基础上,依托该平台开展刑事案件法律援助试点工作,累计流转案件4600余宗,“坪山模式”获全市推广。

05

司法服务优化:

法治有稳定,助企添动能

坪山区以司法服务优化为突破口,推进一系列改革举措,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区委政法委、区委依法治区办聚焦解决辖区企业关心关切的涉企监管执法、涉企矛盾多元纠纷化解、涉企法律服务等问题,牵头制定《坪山区2025年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从包容审慎“管企”、优化流程“护企”、靠前服务“助企”三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措施,为企业更好发展保驾护航。区法学会挖掘整合法律资源,打造“坪山法治助企行”品牌,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区法院完善新型轻罪快审机制,打造全省首家依托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的轻罪快审法庭,提高了审判效率。同时,推出“法官+心理咨询师+密切联系人”工作机制,关注当事人心理健康,相关工作经验被《人民法院报》报道。判处利用“谐音梗”蹭知名“大参林”字号的某药房公司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获深圳特区报报道。设立司法助企工作室,推出“司法助企二维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

区检察院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深圳市坪山区生物医药企业刑事合规工作指引》,联合区司法局建立全省首个区一级“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了对企业的司法保护和服务。开展无障碍出行设施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办理彭某食品安全违法行政非诉执行监督案等,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合法权益。联合编制发布《企业员工商业秘密法律风险防范指引》,推动保护模式从“事后救济”转向“事前预防”。

区司法局打造基层治理“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获批全国百家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发布全市首部城管领域执法指南,推进智慧社矫建设,提升了司法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行“入企扫码”执法改革,全区扫码入企率跃升至91.9%。编制《企业出海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建议》,举办6场“法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暨涉外法律服务‘每月一主题’活动”惠及190余家企业,帮助企业提升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深受辖区企业广泛好评。

改革永远在路上,从“小事不出社区”的基层治理,到“科技赋能平安”的智能防控,再到“护企安商”的法治环境,坪山区政法改革的每一步都踏在群众需求点上。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坪山政法系统将继续以“改革不停步”的执着,在先行示范道路上勇闯勇试,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坪山、法治坪山而不懈奋斗。


END.

来源·坪山区委政法委、深圳政法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来源:深圳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