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张无忌,男女读者的评价能差出一条鸿沟。在很多女生眼里,这位《倚天屠龙记》的男主堪称 “五毒俱全”—— 优柔寡断、被动拖沓,讨厌程度甚至超过了油滑的韦小宝。
提到张无忌,男女读者的评价能差出一条鸿沟。在很多女生眼里,这位《倚天屠龙记》的男主堪称 “五毒俱全”—— 优柔寡断、被动拖沓,讨厌程度甚至超过了油滑的韦小宝。
可在男生看来,小时候看张无忌,注意力全在 “逆袭” 的爽点上:意外坠崖习得九阳神功,练就乾坤大挪移,从无名小卒变成武林盟主,满脑子都是模仿他的招式比划,压根没心思琢磨他的感情纠葛。
这种认知差,和我们接触张无忌的方式也有关系。不少人第一次认识他,是通过电视剧。马景涛版的张无忌太过咋咋呼呼,台湾腔配上粗糙布景,总让人出戏。
后来苏有朋版横空出世,贾静雯的赵敏、高圆圆的周芷若美得各有千秋,还有张国立、王刚等老戏骨加持,一下子成了经典。
对男生来说,先入为主的 “侠客滤镜” 让他们很难讨厌张无忌;可女生更关注感情线里的细节,他在赵敏、周芷若、小昭之间摇摆不定的样子,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为啥张无忌总给人 “拎不清” 的感觉?追根溯源,还是他的成长环境太特殊。别的金庸男主多少都有 “社会化训练”:郭靖有母亲和江南七怪教导 “侠之大者”,乔峰在丐帮浸润出江湖道义,就连杨过,也有郭靖夫妇的耳濡目染。
可张无忌呢?从小在冰火岛长大,身边只有爸妈和疯疯癫癫的义父谢逊。
冰火岛的日子里,谢逊只教他武功,自己三观都不稳;张翠山夫妇忙着观察风向、琢磨归途,哪有心思系统教他为人处世?等他回到中原,刚落地就遭遇父母双亡,唯一的 “人生指导” 还是母亲临终前那句 “记住在场所有人的脸”。
没有正常的社交环境,没有稳定的价值观引导,张无忌就像一张白纸,被江湖推着走。
别人让他当明教教主,他就当;周芷若要和他成亲,他就答应;赵敏为他放弃郡主身份,他才后知后觉地确定心意。他不是 “博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有意思的是,张无忌这种性格,在现实里并不少见。就像朋友说起的一个哥们:女生追他,他不拒绝;一起吃饭看电影,被女生一句话刺激到,稀里糊涂就越了界,事后又纠结 “我好像并不喜欢她”。
这种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的样子,和张无忌如出一辙。
还有一种男生,看似和张无忌不同,实则是 “高阶版被动”—— 比如那位自称 “欣赏灵魂而非皮囊” 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半夜以 “讨论学术” 为由找女生视频,看似主动,实则是用 “高级话术” 掌握节奏。
但张无忌是真的 “不带节奏”,谁叫他都应,谁对他好他都记着,活脱脱一个 “中央空调”。
可仔细想想,他更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没有郭靖的大义,没有杨过的偏执,只是在人生的漩涡里随波逐流,连最后选择和赵敏归隐,也是选了最像童年的冰火岛。
金庸写张无忌,其实藏着很大的野心。在他之前,射雕三部曲已经有了 “极致”:郭靖是 “正向侠客” 的天花板,为国为民、死而后已;杨过是 “反向侠客” 的代表,不管家国大义,只守着自己的爱情。
到了张无忌,金庸想探讨的是:一个没有野心、没有执念,甚至有点 “废柴” 的普通人,配得上 “侠客” 的称号吗?
张无忌的武功登峰造极,却不想称霸武林;手握明教大权,却甘愿把江山让给朱元璋;面对一众美女的示好,最后只选了能陪他回归平淡的赵敏。
他没有传统侠客的 “霸气”,却有着最朴素的善良 —— 看到六大派残杀明教弟子,他站出来说 “别杀人了”;知道自己医术有限,给常遇春治病时会愧疚地说 “我尽力了”。
可恰恰是这种 “普通”,让很多读者失望:大家看武侠,是想找一个理想化的英雄,而不是看到一个 “镜子里的自己”。
为什么女生尤其讨厌张无忌?除了他在感情里的摇摆,更因为他暴露了很多人不愿面对的问题:面对选择时的犹豫、面对责任时的逃避、面对真心时的迟钝。
周芷若陷害赵敏,他不问缘由就信了;小昭远走波斯,他明明动心却不挽留;甚至答应和周芷若成亲,也不是因为爱,只是 “被逼到这了”。
可聊到最后才发现,我们对张无忌的吐槽,其实是对 “被动人生” 的警惕。谁没在生活里当过几次 “张无忌”?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在多个选择里纠结不定,被现实推着走却忘了自己想要什么。
金庸塑造出这样一个 “不完美” 的男主,或许就是想告诉我们:侠客不一定都是英雄,普通人的挣扎与成长,同样值得被看见。而我们讨厌他,或许只是不愿承认,自己也有过和他一样的迷茫与被动。
来源:动物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