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尿病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据推测,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预计在2035年达到5.92亿。许多人知道糖尿病会影响眼底、肾脏和神经,但很少人意识到,糖尿病也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强力推手。近日,刊发于英国《心血管糖尿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在冠状动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杨 靖 □副主任医师 刘元伟
糖尿病正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据推测,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预计在2035年达到5.92亿。许多人知道糖尿病会影响眼底、肾脏和神经,但很少人意识到,糖尿病也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强力推手。近日,刊发于英国《心血管糖尿病学》杂志的最新研究显示,在冠状动脉疾病与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是导致心肌结构改变、炎症标志物升高及舒张功能障碍的核心驱动因素,这些变化都是心衰的“助推器”。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糖尿病会显著增加心力衰竭风险。国际著名的心脏研究发现,糖尿病使男性心衰风险增加2倍,女性增加4倍。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权威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增加3.3倍,并使患者死亡风险提升50%~80%。
糖尿病独立于冠心病,可直接损伤心肌导致心衰,主要机制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心肌结构改变。长期高血糖使蛋白质发生糖化,产生有害物质并沉积在心肌,导致心肌纤维化(类似“结疤”),使心肌变僵硬。同时,身体内的某些激素系统(如影响血压的系统)长期激活,会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增厚,并影响心肌收缩功能。二是慢性炎症状态。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持续存在较高水平的炎症物质(如IL-6、TNF-α),这些物质会加速心肌细胞的损伤和纤维化加重。三是舒张功能障碍。心肌僵硬伴随能量代谢异常,会导致心脏在舒张期无法有效充盈血液,临床上表现为活动后气喘、夜间憋醒等症状。
不仅如此,糖尿病与心衰之间还存在恶性循环,心衰导致的全身缺氧及应激激素激活,会进一步恶化胰岛素抵抗,加重糖尿病病情。如果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有缺血性心脏病、体重较重、肾功能不佳等因素,患者预后更差。
临床上,约一半糖友确诊时心脏舒张功能已经出现异常,这提示心脏损害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就应当尽早评估心衰风险,并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定期检查。对于已合并冠心病但尚未发生心衰的糖友,建议每半年或有相关症状时及时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变化。对于没有心脏病的糖友,即使无症状,也可能存在早期心脏结构改变(如舒张功能下降),建议每年进行心脏结构与功能评估(如超声心动图等)及NT-proBNP检测,以便早期识别病变。
药物干预。优先考虑能明确降低心衰住院风险的心血管保护性降糖药物,如SGLT-2抑制剂(列净类药物)。
生活方式调整。坚持每周至少3次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选择富含蔬菜水果、全谷物、橄榄油等健康油脂的饮食模式,有助于减少有害物质生成并降低炎症水平。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