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陆“九三阅兵”反向加深了外界对台湾缺乏战斗意志的印象,但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突然发表文章称,台湾的实际问题并非民众不愿“自我防卫”,而是“政治极化”拖累防务改革和民防建设,美国政府应该表扬台湾的“国防韧性”,这是少数能促使台湾社会弥合分歧的“良方”。
大陆“九三阅兵”反向加深了外界对台湾缺乏战斗意志的印象,但美国智库兰德公司突然发表文章称,台湾的实际问题并非民众不愿“自我防卫”,而是“政治极化”拖累防务改革和民防建设,美国政府应该表扬台湾的“国防韧性”,这是少数能促使台湾社会弥合分歧的“良方”。
兰德(RAND)公司台湾政策倡议主任Raymond Kuo与研究助理Catherine Kish于5日联名发表文章称,多数台湾人其实有强烈的决心来抵抗“中国威胁”,但党派恶斗削弱了整体动员。这一判断与社会舆论的普遍判断有所不同。比如,龙应台曾在美媒发表感叹台湾缺乏“战斗意志”(will to fight),而美国国防部政策副部长柯尔比(Elbridge Colby)也批评台湾“在强化防务上展现出让人震惊的缺乏紧迫感”。
对此,兰德公司的这篇分析认为,台湾真正的问题并非缺乏战志,而是“政治极化”(political polarization)。文章指出,岛内调查一再显示,超过2/3台湾民众表示,一旦大陆“攻台”,愿意挺身而出、保卫“国家”。
兰德公司可能指的是“汉光41号”演习登场之前,台“防务安全研究院”针对18岁至22岁义务服役男性的“抗敌意志”的调查。不过,更加真实可感的应该是台军从军留营的具体数据——近四年来,台军选择“赔钱退伍”的志愿役军士官人数是此前的近4倍,台军志愿役人数从2021年底的16.48万人暴跌至2025年6月的15.28万人,创2018年以来新低。不知兰德公司研究人员为何对此视而不见。
更何况,岛内多份民调显示,台湾20-29岁群体中约70%明确表示不愿自己或家人上战场,龙应台也引述台湾大学生常用的匿名论坛Dcard非正式民调指出,受乌克兰战争影响,有七成台湾学生选择“直接投降”,不知兰德公司对此做何解释?
兰德指出,2024年台湾军费支出占总预算15%,2025年更达22%,比例高于美国。台湾正在扩大“自主国防”产业,每年生产的反舰导弹甚至超过美国。台当局还宣布2026年的军费支出将达GDP的3.32%,并以3%作为最低基准,这还不包括所谓“全社会韧性”(whole of society resilience)的投入,也就是“政府”、军方与平民共同协调的备战计划。
兰德公司报告据此认为,许多美国观察者眼中的“台湾冷漠”,其实反映的是缺乏方向和组织,而非缺乏意志。
兰德公司这篇文章认为,台湾军民战斗意声的真正障碍来自“政治极化”——这源于台湾政治体制的结构弱点,地方派系的垄断让政党能够只要求于窄小选区,忽视“更广泛的民意”,而国民党指控赖清德为了个人政治利益而“进行战争挑衅”。
民进党当局的解方在哪里?兰德公司认为,美国的角色并不仅限于对台军售,华盛顿在强化台湾民防上拥有独特的杠杆作用,即使是些微的政策表态或合作,也能产生巨大效果。最重要的是,美国政府可以公开赞扬台湾的“社会韧性”努力——这能跨越台湾的政治对立,为台湾各县市加入台当局的防务准备提供“政治正当性”。美国军政与企业领袖也应向台湾各层级领导提供危机决策训练。
兰德公司报告指出“台湾的民防的成效直接攸关美国利益”:台湾社会越团结有序,越能有效移动与补给部队,“阻延或击败”登岛的解放军;而粮食、水源与能源的储备越充足,台湾民众就能撑过更长时间的封锁,“台湾坚持越久,留给华盛顿、东京与其他伙伴的决策空间就越大”。
兰德公司这篇报告说到底,就是要鼓动特朗普政府干预台湾的政党对抗,出面整合台湾对于防务预算、韧性建设的意见。但特朗普政府显然不愿在台湾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据美媒报道,美新版“国防战略”草案提议五角大楼优先保卫美国国土和西半球,将欧洲和印太的更多防务交给’“盟友”。
与兰德公司相比,倒是乌克兰的两名青年学者对于台湾的抵抗意志看得比较清楚。他们在上一期美《外交家》杂志发文指出,中国(大陆)的全民国防教育深入人心且准备了几十年,而台湾地区的“全民防卫”仍流于表面形式,也缺乏结构性设计,许多台湾人仍将战争视为遥不可及的假设情境,回避军事对生活的影响,寄望透过“对外结盟”来达成威慑效果。
来源:胜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