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北医院开诊1年观察:专科筑基,让大病不出县成为可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7:19 1

摘要:自2024年9月开诊至今,这家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以专科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平移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构建高效救治体系、深化分级诊疗,实现了从“大病外转”到“大病不出县”的转变,为豫东北及周边地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豫东北医院开诊一年

观察系列报道1

“这一年,‘3E’在豫东北医院相继落地生根。这三项技术门槛高、手术风险大,只有实力强的三级医院才能开展,县医院能同步开展的寥寥无几,市医院也不多见。”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以下简称豫东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博伟的感慨,是豫东北医院专科实力从“跟跑”到“领跑”、实现跨越式提升的生动缩影。

自2024年9月开诊至今,这家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的医院,以专科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平移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构建高效救治体系、深化分级诊疗,实现了从“大病外转”到“大病不出县”的转变,为豫东北及周边地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刘博伟口中的“3E”技术,指的是目前消化内镜发展的前沿标志性技术:经十二指肠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ERCP)、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这些技术不但可以确诊消化系统各种疾病,还可以在不开刀、不在腹部打洞前提下,只经过人体天然生理通道完成治疗,保留了器官完整性。

一年前,刘博伟跟同事肖伟、张玲娟刚刚派驻到豫东北医院消化内科时,科室“一个月也就做20条镜子”,以检查为主,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需外请专家。而现在,科室“一天就做将近30条镜子”。从2024年9月2日开诊到2025年9月2日,消化内科团队累计完成4020台内镜手术,其中三、四级手术达440例,包括剥离贲门处2.8厘米黏膜下肿瘤这样的高难度四级手术。

家门口的医院实力“大升级”,直接受益的是当地群众。跑濮阳做胃肠镜检查的群众,跑北京做内镜手术的患者,无须再奔波。安阳内黄、山东阳谷等周边县市的群众,也就近慕名而来。本地大夫的内镜操作技术、临床思维得到很大提升,原来只敢收病情简单的患者,现在疑难复杂的患者也敢收了,患者满意而归。

而“只敢收简单患者”是刚开诊时多个专科的现状。此前,台前县肿瘤、心梗、脑梗,以及复杂的三、四级手术等患者,大多转往上级医院治疗。

豫东北医院开诊后,从省医院本部平移过去了32个临床医技专业140多名专家和业务骨干,一年来相继开展110余项新业务、新技术,填补了县域乃至濮阳市的技术空白。

骨科是此前基础较好的科室之一,但关节镜手术等仍属空白。专注于运动医学、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的骨科专家张振等派驻台前之后,带领骨科团队迅速补齐此前的短板全面开展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缝合、交叉韧带重建、肩袖缝合等微创手术。特别是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重建术的开展,帮不少严重运动损伤导致膝关节“散架”的患者重返正常生活。脊柱微创技术、老年骨科微创技术等也相继开展。院本部支援的超高清内镜系统、进口关节镜系统、C型臂X光机、骨科专用手术床等一大批先进设备,为开展新技术提供了坚实保障。

另一优势专科普外科,在陈文超等派驻专家的带领下,以胃肠外科、肛肠疾病科、肝胆胰腺外科、甲状腺外科、乳腺外科等7大亚专科为根基,先后开展荧光导航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腹腔镜结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等14项特色技术。针对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低位直肠癌等12类疾病,普外科团队精心制定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12项个体化方案

曾经手术处于停滞状态的眼科,在省医派驻专家董良的带领下,先后开展了200多例青光眼、白内障手术,其中,有濮阳地区首例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还有94岁高龄老人的眼内容物摘除联合义眼台植入术,以及不少白内障最晚期五级核的手术。台前县域内,此前怕到外地手术、一直拖延治疗的白内障、青光眼老人,一年内大部分就地解决了难题。

把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带到台前,结束本地患者为寻求高端医疗技术而辗转奔波的历史,背后,是河南省人民医院一体化管理与帮扶的倾力扶持,也是派驻专家每周往返近600公里通勤的无悔付出,以及台前县医护的携手共进。

一年来,140多名派驻人员最自豪和欣慰的,就是看到随着专科水平的提升,当地的危重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疑难患者就地明确诊治

“不久前,曾经心脏骤停的隋大姐自己走着到医院来复查,我们都高兴地跟她合影。”心内科主任丁守坤说起了印象最深刻的患者隋大姐。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返回郑州的大巴车已经停在门诊楼前,得知有患者心脏骤停,他们立即扔下背包,投入抢救。急诊科主任程艳伟团队30分钟内实现心肺复苏,丁守坤团队在随后的30分钟内植入心脏支架开通血管。当晚,隋大姐又被重症转运车转运到院本部中心ICU,历经半个月重症治疗后转回台前。

对心内科来说,隋大姐是科室一年开展千例介入手术的1/1000。更多的急性胸痛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被控制在90分钟以内,达到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11个月内,千名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5%,平均住院日缩至3天。

对急诊科来说,隋大姐是一年来接诊的82名心脏骤停患者之一。其中,有31名患者经抢救恢复自主循环(ROSC),院外心跳骤停ROSC成功率达37.8%(据2022年版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0年中国经EMS接诊的成人院外心脏骤停ROSC率为5.98%)。

“我们接诊最多的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创伤、急性心血管疾病,一半以上是超过60岁的老人,尤其是留守老人,大部分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程艳伟说,当地心脑血管病发病比例高、患者年龄大,为此,急诊科与120无缝对接,确保患者“上车即入院”。科室更是全员培训床旁超声,科室每名医护都能用超声定性心包积液、心室壁活动有无异常等,第一时间识别心梗。

胸痛中心的“枢纽”心内科,目前当地选调人员中两名能独立熟练完成心脏介入治疗,另两名能熟练完成冠脉造影。

针对县域内群众卒中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现状,神经内科主任李立带领科室开通24小时“卒中绿色通道”组建多学科联动救治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影像评估与溶栓治疗。卒中患者从入院到静脉溶栓用药最快15分钟,从签署同意书到介入取栓开通血管最快55分钟。科室开展的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植入术填补县域空白;卒中患者管理的“五医两护”跨学科管理模式,由康复科、中医科、内分泌科、药学部、神经内科医师与神经内科专科护士、健康管理师共同查房,已服务290余名患者。

重症救治、精准诊断,医技科室是强有力保障。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全力守护心脑血管等危重疾病患者围术期安全,为多例九旬老人顺利实施全麻,10000多例麻醉无一例意外和医疗纠纷。病理科顺利通过国家病理质控中心诊断判读相关能力认证,使豫东北医院成为濮阳市唯一通过此项认证的医疗机构。超声科开展经食道超声,及时准确识别致死致残率高的各类心脏疾病等,为临床救治护航。

“医德高尚医术精,仁心医治是救星……”不久前,一位年近八旬的患者家属,带着一副一人高的书法作品,到豫东北医院重症医学科,“敬赠方业友及全体白衣天使”。他的老伴儿因感染性休克转入ICU,感染指标及肝肾功能均升高,达危急值。在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敏指导下,主治医师方业友及全科医护人员精心疗护,老人转危为安。

“我们和当地选调的20多名同事,早已凝聚成理念一致、配合默契的团队。”李敏说,一年来,重症医学科共收治危重患者628人,70岁以上患者超6成,90岁以上的也有十几个,患者基础疾病多且复杂。派驻专家与当地选调医护良好配合,为大多数患者守住了生命的最后防线

“刚开诊时,面对陌生的环境与同伴,困难在所难免。”妇产科主任李丹丹说。部分群众对专家身份半信半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就医意愿低。团队的6名医生中只有2名接触过妇科,基础妇科微创、宫腔镜检查技术、妇科常见病诊疗等均较薄弱。

针对存在的问题,妇科先后开展了提升服务的暖医行动、提升患者预防疾病意识的医患宣教行动规范病历书写行动等。腹腔镜手术,派驻专家从腹腔镜穿刺孔的技巧,到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手术,再到卵巢囊肿剥除、附件切除,逐渐到腹腔镜下剥除肌瘤,一步步带教。李丹丹制作了简易腹腔镜操作台,给大家演示,督促练习。如今,科室绝大部分医生宫腔镜手术已达省级水平,能独立完成宫腔镜三四级手术。

神经内科成为濮阳市卒中专科联盟委员单位,入选首批“濮阳市卒中急救地图九家定点医院”之一,选调医师郭万超也当选濮阳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首届常务委员,刘治华当选首届委员。

骨科则是通过“每日一课”“手术复盘”“模拟训练”,让本地医护快速熟悉新技术的仪器设备、手术流程,提升团队整体配合度和技术熟练度。派驻专家带来的“快速康复(ERAS)”理念、微创化思维与部分传统观念曾有碰撞,团队通过共同查房、联合病例讨论、共享最新文献、观察实际疗效等,实现了理念的统一融合

“在省医多位主任的指导下,通过心内科1000多例介入手术的实战,当地医师介入水平明显提升。对手术风险的判断更精准复杂手术和并发症的处理更娴熟。”心内科主任丁守坤说。

派驻专家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本地医护主动加班学习,所有人的执著与付出,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从消化内科“3E”技术打破县域医疗壁垒,到急诊科37.8% 的院外心脏骤停ROSC成功率赶超行业标准;从曾经“只敢收简单患者”的诊疗困境,到如今本土医护能独立完成心脏介入、宫腔镜三四级手术——豫东北医院用一年时间,将“大病不出县”的愿景照进了豫东北及周边群众的生活。这不仅是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成功实践,更是“授人以渔”培育本土力量,让先进技术扎下根、优质服务留得住的生动典范。

来源:河南省人民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