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门旅游,不买点文创产品,感觉就像白来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历博文创店里,来自成都的游客刘小姐一边装着“鸳鸯莲瓣纹金碗”冰箱贴,一边感叹,“买不完,真是买不完!”
“出门旅游,不买点文创产品,感觉就像白来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历博文创店里,来自成都的游客刘小姐一边装着“鸳鸯莲瓣纹金碗”冰箱贴,一边感叹,“买不完,真是买不完!”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陕西各大博物馆、热门街区已是常态。昔日庄严肃穆的文物珍宝、韵味独具的地方方言、令人魂牵梦萦的陕西美食,正通过一个个创意十足、设计精巧的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爱不释手的“社交货币”和“可带走的记忆”。
根据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数据,2024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链营收185.5亿元,同比增长6%。以创意和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正推动着陕西从“文物大省”迈向一片活力四射的“文创热土”。
多种路径,一个梦想
市场的火爆,背后是无数文创者的探索与耕耘。
“我们的使命,就是让陕西文化能够以更加年轻、可爱的形态被大家喜欢和传播。”大相文博联合创始人陈加晋表示。
作为一家深耕本土文化的文创企业,大相文博手握“绒馍馍”“塔大舅”等“顶流”产品。他们的爆款产品“绒馍馍”毛绒玩偶,以陕西特色美食肉夹馍为原型,不仅可爱柔软,更成为了无数年轻人手中可触摸、可收藏的“陕西味道”。截至目前,“绒馍馍”的销量已突破100万只,深受消费者喜爱。
文化不是静止的,它应该在用与玩之中被触摸、被体验、被传承。
“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让产品既保留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审美。”陈加晋说。为此,他们通过场景化的售卖和沉浸式的用户体验,拉近文化与消费者的距离,让每一件产品都成为可感知、可共鸣的文化故事。
在他看来,做文创不只是做产品,更是用当代的方式,把陕西深厚的历史与鲜活的民俗“翻译”给年轻人。
与此同时,陕西另一家文创企业正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切入市场。哈尼DIY文创网店里,买家们纷纷在评论里晒出自制的“长安青龙”斜挎包,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制作者独特的创意与情感。
“很多人非常享受与自己安静相处的创作时光,他们希望通过亲手制作,让作品承载更独特、更深厚的情感寄托。”哈尼DIY CEO王湧说道。他们的团队始终专注于原创产品设计与沉浸式手工体验的开发,让每一份材料包都是一次情感表达的邀请。
哈尼DIY让文创不再是摆在架子上的纪念品,而是一段亲手创作的时光、一份完成之后的成就感,更是一次放松身心、感受文化、表达自我的过程。
如果说各家企业在市场浪潮中各显神通,那么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省内文创开发领域的“先行者”与“扛旗者”。其旗下的文化创意团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纪念品开发,构建了一套成熟的IP体系。
从早期“陕博日历”的文化内容IP,到“唐妞”卡通形象的角色IP,再到“花舞大唐”何家村窖藏文物展的主题IP,这些不仅成为连接千年文明与当代生活的情感纽带,更以系列化、品牌化的运营思路,持续释放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与商业价值。
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积极与不同领域的知名品牌进行跨界联名,覆盖新式茶饮、互联网平台、餐饮、金融等多个领域,诞生出一批现象级文化项目,推动西部历史文化广泛传播。
繁荣之下,挑战频频
尽管市场势头正盛,但从业者清醒地意识到,陕西文创的征途绝非一帆风顺。
眼下,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同质化问题。放眼望去,卡片、盲盒、冰箱贴依然占据着主要市场,不同景区的产品往往“傻傻分不清楚”。一旦某款IP成功,类似的仿效者便蜂拥而至,迅速消耗消费者的新鲜感。
从事文创设计工作十五年的蒲阳表示:“原创产品需要付出各方面的成本,模仿款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售,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除了同质化竞争,产业链上的短板也亟待补齐。许多文创企业仍面临品牌运作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销售渠道单一等现实困境。大相文博联合创始人陈加晋表示:“我们在企业集群化和品牌运作经验方面仍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构建专业化的运营体系。”哈尼手工CEO王湧坦言:“随着电商平台竞争日趋白热化,引流成本一路攀升,线上利润空间正在被不断压缩。”
更深层的问题,或许还在于IP挖掘的单一。眼下真正叫得响的,仍然只有唐文化、兵马俑等几张老名片。陕西厚重的周秦汉文明、珍贵的红色记忆、生动的民间风俗等,仍有待被真正看见、被重新讲述。
在热闹之下,一场关于原创设计、品牌运作与深层文化价值的破局之路,正考验着每一位从业者的智慧与定力。
破局之道,始于文化归于生活
陕西文创的下一个爆款,究竟藏在哪里?
打造爆款产品绝非一蹴而就,它往往是诸多偶然与必然交织的结果。虽然成功无法被完美复刻,但其背后却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方向可循。
当AR技术让兵马俑“开口说话”,当小程序带你沉浸式体验杜甫诗句,当数字藏品赋予虚拟收藏价值,科技正在为传统文创注入全新体验,不断拓展产业边界。
比形式创新更根本的,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陕西坐拥周秦汉唐的辉煌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毋庸置疑。如何让古老的文化变得亲切、易懂、可参与?答案在于对文化价值进行当代语境下的翻译、阐释和表达。
无论是“庄重典雅”的审美价值,还是“人间烟火”的生活智慧,唯有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背后的精神信仰、生活美学,并找到与当下年轻人追求的情感共鸣,让陕西文创不仅被看见,更被铭记。
文创的终点是生活。正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与知名品牌推出联名产品,哈尼手工正尝试将手工材料包铺进咖啡店和学校。当文创产品不再是旅行结束就束之高阁的摆设,而是成为日常穿衣、喝茶、学习的一部分,文创才能真正释放出它浩瀚无边的市场潜力。
从深宫高阁,到寻常日用,陕西文创的下一个爆款,或许就藏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之中,藏在品牌讲好当代故事的能力里,藏在一件能温暖日常生活的美好器物之间。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