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民亮(Min-Liang Tan)创立并执掌二十年的雷蛇(Razer)正准备推出尖端AI工具,帮助游戏开发者提升游戏制作速度、降低游戏制作成本。不止如此,其工具还可为玩家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水平。
陈民亮(Min-Liang Tan)创立并执掌二十年的雷蛇(Razer)正准备推出尖端AI工具,帮助游戏开发者提升游戏制作速度、降低游戏制作成本。不止如此,其工具还可为玩家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水平。
图片来源:Munster Cheong for Forbes Asia
位于新加坡的雷蛇区域总部是一栋黑色镜面建筑,标志性的荧光绿三头蛇霓虹徽标高悬于顶,分外醒目。在这个耗资7500万美元打造的四层办公及工作室空间里,这家游戏硬件巨头正全力押注其最新项目:AI软件工具。
8月一个工作日的上午,雷蛇新组建的AI团队的两名成员操作着各自的笔记本电脑,现场演示一款新的游戏软件。
会议室的布置看似平平无奇:一台笔记本电脑与墙上的大屏幕同步,运行着一款模拟游戏。当一个虚拟角色在虚构世界中移动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光点——这并非游戏本身的内容,而是检测出软件故障的信号。此时,大屏幕上除了其他游戏性能指标外,还同步显示着一份实时更新的技术问题日志(例如“音频中断”“敌人未对玩家的存在做出反应”),点击鼠标即可查看更详细的报告。另一台笔记本电脑上正在运行一款电子游戏,一个类似Siri的语音会实时播报指令,帮助玩家冲过困难关卡。
这些程序仍在迭代测试中,尚未拥有雷蛇爆款产品那样响亮的名字——比如人体工学鼠标“炼狱蝰蛇”(DeathAdder)、电竞耳机“旋风黑鲨”(BlackShark)以及“黑寡妇蜘蛛”(BlackWidow)键盘。但该公司承诺,其正在开发的质量保障软件工具“QA Co-AI”和游戏指导软件工具“Game Co-AI”,都将成为行业变革者。
雷蛇首席执行官陈民亮与新加坡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长杨莉明(Josephine Teo)共同为雷蛇人工智能卓越中心揭幕。图片来源:Razer
“我们相信,AI游戏将彻底颠覆整个游戏行业,”47岁的雷蛇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民亮身着标志性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在公司位于新加坡纬壹科技城(One-North)的总部接受了采访。公司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卓越中心也设于此地。“我们希望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他说。
雷蛇表示,QA Co-AI旨在为游戏开发者提供高性能的相关软件,帮助他们更快速、低成本地制作游戏,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另一款产品Game Co-AI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beta测试,可为玩家提供实时指导,助其提升技术水平。
陈民亮相信这些新软件产品能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现有最新数据显示,游戏硬件及外设市场规模达420亿美元,不过增长乏力,而该业务占雷蛇总销售额的约90%。PitchBook高级游戏研究分析师埃里克·贝洛莫(Eric Bellomo)在4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硬件开发商以往在经济低迷时期相对未受冲击,但如今正面临成本上升、消费者支出受通胀影响以及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压力。
而根据纽约研究公司Market.US的数据,包含AI驱动非玩家角色(NPC)在内的游戏开发AI市场正呈增长走势: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23亿美元增至2033年的280亿美元。数据分析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全球洞察经理卢伟德(Loo Wee Teck)指出,雷蛇的战略转型可能帮助其从游戏设备制造商转变为“游戏架构师”,影响游戏的开发与体验方式。
陈民亮与亿万富豪董事会成员林嘉林(Lim Kaling)共同持有这家非上市公司约三分之二的股份。对雷蛇的投资者(包括欧洲私募巨头CVC Capital Partners)而言,借力AI既能提升收益,也能提高雷蛇的估值,为公司再次上市铺路。三年前,在港上市的雷蛇股价低迷,投资者投票通过了32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每股价格为2.82港元(约合36美分),较2017年3.88港元的IPO价格折让27%。
陈民亮表示,目前为公司的AI项目设定收入目标尚为时过早。“对我们来说,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变现还在探索中。”他所说的模式可能包括工具订阅服务,以及与游戏公司签订AI模型授权协议,“但我们确实知道市场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非常大。”PitchBook的贝洛莫指出,这是一种不断演进的商业模式,“有些公司在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就已深度融合AI,并将其转化为可扩展的收入来源,但另一些公司还在摸索AI是否能让自己维持定价能力。”
Aletheia Capital驻新加坡的消费者及互联网研究主管尼尔古南·蒂鲁切尔瓦姆(Nirgunan Tiruchelvam)表示,如果雷蛇取得成功,“这些AI工具可能会将它从一家硬件主导的企业转变为高利润率的软件服务平台。”
这并非该公司首次向核心游戏业务之外探索。
2005年,陈民亮联合创立雷蛇,提供面向职业玩家和游戏爱好者的高端设备,产品涵盖电脑、鼠标、键盘和耳机等,并在此基础上将公司发展壮大。他还是云游戏领域的先行者,在2006年推出了应用程序Synapse雷云,让玩家能够在线存储设置,后来该应用发展成为雷蛇产品的云生态系统。“人人都知道雷蛇的硬件很棒,但实际上,过去15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打造软件平台,”雷蛇策略总监李立民(Li Meng Lee)指出。
陈民亮正依托雷蛇在游戏界的深厚人脉,挖掘AI重塑游戏开发并从中盈利的潜力。他表示,雷蛇与多达5.5万名游戏开发者保持合作,能够精准把握行业脉搏。“我们能快速识别游戏趋势,”他说,“我们会将资源投入到我们认为玩家关注的领域,比如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和TPS(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因此,如果某一游戏类型兴起,而且我们能看到大量玩家涌入,我们就会开始针对该领域设计工具。”
Aletheia的蒂鲁切尔瓦姆认为,雷蛇需要积极主动:“鉴于AI发展流变不居的特性,他们必须做到反应迅速、行动灵敏。”如今,由于玩家对逼真、沉浸式且无漏洞游戏体验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游戏制作成本急剧上升——而高投入并不能保证游戏成为爆款,在市场饱和的情形下,游戏公司只得缩减整体开支予以应对,因此AI软件工具对它们而言极具吸引力。
但雷蛇仍有不少追赶空间。欧睿的卢伟德指出,总部位于旧金山的Unity Technologies和EQT旗下的爱尔兰公司Keyword Studios已在测试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的GGWP和Mobalytics则在精准指导玩家方面颇具优势。“雷蛇已加入了AI游戏工具领域的‘大逃杀’,竞争对手们早已瞄准目标、站稳脚跟,”卢伟德说。在亚洲市场,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利用AI自动生成虚拟世界,大幅节省时间和人力;韩国亿万富豪张秉圭(Chang Byung-gyu,音译)旗下的Krafton则使用AI工具驱动非玩家角色,使其能够脱离预设脚本,根据玩家行为做出反应。
尽管雷蛇尚未透露在AI战略上的投资金额,但陈民亮表示,非上市企业的身份赋予公司大胆决策的自由,并指出“大部分投资都来自我们的资产负债表”。这家在新加坡和美国加州尔湾设有双总部的公司自称是全球领先的游戏外设品牌之一,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与2021年公开披露的数据接近),软件套件拥有超过2亿用户。
自退市以来,雷蛇不再披露全球收益数据,但根据新加坡监管文件,雷蛇(亚太区)2024年营收与前一年持平,为7.08亿新元(约合5.51亿美元),净利润同期却从3540万新元暴跌逾90%,至300万新元。该公司拒绝对利润下降置评,并称该报告无法反映其全球业务的完整财务状况。陈民亮凭借在雷蛇的大量持股,以17亿美元的身家位列新加坡富豪榜第33位。
图片来源:MUNSTER CHEONG for Forbes ASIA
陈民亮从小就爱好游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法律专业时,他萌生了为高强度游戏设计专用外设的想法,比如触感灵敏的鼠标。后来,他在一款在线游戏中结识了美国电脑外设制造商Kärna的前总经理罗伯特·克拉科夫(Robert Krakoff),两人合作设计出全球首款PC游戏鼠标,随后创立雷蛇,生产和销售高性能游戏设备。
到2011年,雷蛇已成为全球游戏硬件畅销品牌,与瑞士的罗技(Logitech)、美国的美商海盗船(Corsair)等竞争对手激烈角逐。彼时,陈民亮将注意力转向了能让用户跨雷蛇设备自定义和同步配置的雷云2.0。“我们是首个实现所有游戏外设连接云端的品牌,”他说。这一早期举措为给雷蛇硬件打造兼容游戏软件奠定了基础,比如Chroma幻彩RGB,能让玩家自定义游戏设备的颜色和灯光效果;再比如Cortex雷游,可以优化设置,从而提升游戏表现。
之后,他进一步拓展业务,试图挖掘雷蛇庞大客户群的潜力,但成效参差不齐。2014年,雷蛇推出智能健身手环Nabu,但两年后悄然停产,称将专注于核心游戏产品。随后,他进军金融科技领域,推出用于游戏内购买的支付服务Razer Gold。陈民亮表示,去年该服务在7万款游戏中处理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支付交易,其中包括腾讯和美国游戏发行商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的作品。
2018年,雷蛇在马来西亚推出电子钱包,数月后又进军新加坡,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难以打开局面。三年后,雷蛇终止了这项面向“年轻一代和千禧一代”的业务,称将聚焦金融科技解决方案。2020年,新加坡监管机构拒绝了雷蛇的“国际青年银行”牌照申请,其数字银行服务计划未能启动——不过该公司仍在东南亚运营支付网关平台。
如今,雷蛇正加速推进软件领域的宏伟计划,陈民亮对公司的两款新AI工具的潜力充满信心。他表示,“我预计在未来几年内,AI游戏业务收入将占我们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QA Co-AI旨在简化游戏开发中最耗时的环节之一——测试。该环节的目的是确保游戏能按预期运行,对获得良好评价和商业成功至关重要。美国软件测试公司Qestit的数据显示,雷蛇的这项技术比人工测试能多识别出25%的漏洞,测试时间能缩短50%,生产成本最高可降低40%。目前,QA Co-AI已在约50家开发机构(涵盖大型游戏工作室和独立新兴团队)中进行beta测试,计划于今年年底通过AWS Marketplace在全球推出。“QA往往被忽视,”陈民亮指出,“所有人都在谈论游戏设计,却没人认真谈论QA,但它是游戏开发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其内置的漏洞检测模板可适用于多种游戏类型。例如,如果突然有大量玩家开始玩2D横版卷轴游戏(即角色沿屏幕左右移动的游戏,如《超级马里奥兄弟》),雷蛇就可以迅速为该特定类型构建QA-AI模型,供开发者随时启用。“他们会说:‘太好了,我本来想做一款2D横版卷轴游戏,但没有资源。现在有了这个工具,我可以做一个出来了。’”陈民亮解释道。
雷蛇的另一款AI工具Game Co-AI既针对想精进技能的硬核玩家,也面向寻求捷径的休闲玩家。该软件能指导玩家突破困难关卡或破解谜题,帮他们顺利推进游戏进程。“你再也不会卡在某个地方过不去了,”陈民亮说,“现在玩家遇‘卡关’还得切出游戏窗口,去YouTube找教程,再切回游戏。但有了Game Co-AI,就可以享受连贯无缝的游戏体验。”
一位因签署保密协议而要求匿名的beta测试者表示:“这个飞跃真是太大了。我不用再去看(视频教程),而是可以回放自己翻车的那个瞬间,然后一遍遍地‘肝’,直到练会为止”——他用了一个游戏圈的说法,意思是通过反复练习提升等级。“它能摸清我的玩法,推着我进步,不用我去凑齐一整支(玩家)队伍,也不用打完一整局。”
该软件的部分训练数据来源于顶尖电竞选手的游戏画面,包括《英雄联盟》巨星李相赫(Faker),以及Optic、Sentinels等顶级战队——这些都是雷蛇电竞部门Team Razer的合作伙伴。“我们就像是电竞界的耐克,”陈民亮说。
从技术底层来看,雷蛇的AI工具是在混合多种模型的系统之上运行,既有自主研发的专有大语言模型,也有来自OpenAI和Anthropic的主流系统。“我们不依赖单一模型,”陈民亮解释道,“有时我们认为自己的专有模型是最佳选择,但有时开源模型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出色,比如视频生成或者多任务规划。我们也可能与第三方AI公司合作。”
陈民亮的愿景是建立一支遍布全球的顶尖AI团队。过去8个月,雷蛇在新加坡的AI专业人员数量已增长两倍,公司还计划将他们的人数从目前的50人增至150人,涵盖工程、数据科学和游戏开发等领域,新加坡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也为其招聘计划提供了助力。公司还将在欧洲和美国推出AI中心。“这不是单纯的招兵买马,而是要把整个生态系统都整合起来,把行业对AI游戏的关注都汇聚到我们身上,”雷蛇的李立民说。
这场布局是否还涉及其他利害关系?“AI会提高生产力,让人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陈民亮说,“这样人们就会有更多空闲时间。这些时间能用来做什么呢?”可能是玩游戏吧。
本文译自:
文:John Kang
翻译:Lemin
补充报道:Jessica Tan
来源:福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