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5周年重要成果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发布。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5.9%提高到19.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
纵览全球ESG资讯,解码中国美妆可持续发展路径。
《中国化妆品》杂志 | 苏悦怡
国内ESG资讯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
近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提出5周年重要成果在2025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上发布。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煤炭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56.8%下降到2024年的53.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5.9%提高到19.8%。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持续保持新增装机的主体地位。作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出口国和投资国,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在过去10年间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为全球碳减排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介绍,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个顶层设计文件。部门层面制定了12个分领域分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财政、金融、标准、消费等30余项支撑保障方案。31个省(区、市)都出台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海兵表示,中国已构建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与此同时,中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产业绿色化水平全面提升。截至目前,已培育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400多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90余个绿色工业园区。202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印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份专门针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中央文件,提出了到2027年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以及到2030年建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价格水平合理的碳定价机制等目标。
截至2025年8月31日,国内ESG基金规模合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产品数量达794只。8月场外ESG指数基金发行创纪录。其中,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ETF联接基金首发规模达9.6亿元,成为我国公募史上首发规模最大的场外ESG主题指数产品。当月ESG债券发行74只,虽热度有所回落,但年度累计同比发行规模仍增长42.64%。
国际ESG前沿
欧盟发布中小企业自愿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建议
近日,欧盟发布中小企业自愿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建议,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披露可持续信息。
中小企业自愿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由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于2024年12月制定。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欧盟建议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寻求可持续信息时,基于该标准提出要求。欧盟建议中小企业基于此标准识别和管理可持续发展表现,改善获得可持续融资的机会,提升竞争力。中小企业可以在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的网站上获得相关指引。
全球塑料条约最新谈判未达成共识:困于红线分歧与多边治理
为推动统一行动、终结塑料污染而召开的全球塑料条约第五届政府间谈判续会(INC-5.2)于瑞士时间8月15日9时许休会。受制于若干关键议题未能达成一致,以及会期延长与通宵磋商的组织压力,INC主席路易斯·瓦亚斯宣布择期续会,最终未能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文本。
尽管结果令人遗憾,本次谈判进一步厘清了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框架与问题边界。正如INC主席路易斯·瓦亚斯在8月5日开幕式上所言,“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冲突,需要在两者之间谨慎而勇敢地取得平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8月15日闭幕记者会上亦指出,会议在明确“红线”问题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同时强调多边环境治理从来不易,而在两三年内促成一项多边环境协定是理想状态,在历史上亦属前所未有。
在联合国环境署UNEA5/14授权框架下,INC-5.2虽未收官成文,但并不意味着多边进程的衰竭。中方在8月15日上午闭幕会发言强调了塑料污染问题的复杂性远超预期,本次谈判的挫折正是全球环境治理现实困境的缩影。塑料污染的系统性与跨界性决定了谈判必然是一场“长期马拉松”:其外延贯穿生产—消费—回收—处置的全链条,其内涵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色转型深度交织。因此,后续进程的关键不在于延展会期,而是如何使政治妥协、经济考量与技术可行在同一坐标系内收敛,推动谈判在“雄心—公平—可行”的三角中找到支点,使“终结塑料污染”的政治意愿尽快沉淀为具有法律约束力且可实施的全球规制。
美丽ESG资讯
VOGUE Business美妆指数:Charlotte Tilbury与The Ordinary领跑
VOGUE Business最新发布美妆指数,对30家全球顶尖品牌进行全维度评估,涵盖营销策略、消费者意向、技术创新及可持续发展。今年榜单前五依次为:Charlotte Tilbury、The Ordinary、Fenty Beauty、La Roche-Posay和Nars。
Charlotte Tilbury首次登顶榜首,打破了The Ordinary自2023年以来的长期领先。其现象级营销案例“天生传奇”(Legendary for a Reason)通过幽默解读“平替文化”,结合社交媒体策略,实现了数字营销的跨越式突破。2025年,品牌更携手游戏IP《原神》推出联名美妆及周边,成功打入跨界新领域。
化妆品行业首个环境评分体系EcoBeautyScore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近日,巴黎欧莱雅、露得清、妮维雅等美妆品牌已在欧洲市场启用EcoBeautyScore在线评分系统,标志着全球首个行业范围的“化妆品环境评分体系”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该体系由EcoBeautyScore联盟历时三年研发,联盟成员包括70多家全球领先制造商和行业协会。评分方法遵循欧盟产品环境足迹(PEF)标准,覆盖16个环境影响类别,从碳排放、水资源消耗,到土地利用和资源枯竭,全面衡量产品的环境表现。
目前,评分系统已率先应用于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和面部护理四大品类,所有评分结果均需通过独立第三方审计。系统采用A至E的分级标签,以直观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环境影响水平。
作为全球基准化工具,EcoBeautyScore在欧洲、中国、美国和巴西的消费者调研中表现出强大影响力: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者认为该标签能够提升信任,并会直接影响其购买决策。
对于制造商而言,该系统不仅提升了市场透明度,还通过数据洞察帮助识别环境“热点”,推动更可持续的产品设计与研发。同时,它也为企业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和投资者审查提供了有力支持。
CCR观点:ESG加速渗透,美妆产业迎来系统化考验
2025年,ESG已不再是宏观政策或资本市场的抽象议题,而是切实嵌入产业链的具体行动。中国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发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顶层设计与配套方案,标志着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全局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从固定资产投资“能碳双评”到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中国正以政策驱动和市场机制双轮并进,推动产业绿色化升级。
与此同时,国际规则亦在加速塑形。欧盟针对中小企业发布自愿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全球塑料条约谈判虽未落地,却进一步厘清治理框架。这些进展表明,美妆产业正处于全球ESG治理网络的交汇点。
在企业层面,EcoBeautyScore的应用和VOGUE Business美妆指数的发布凸显可持续与消费者认知的深度绑定。无论是Charlotte Tilbury通过跨界营销强化品牌文化,还是The Ordinary凭借透明可持续价值观赢得消费者信赖,都在提示中国品牌:未来的竞争不仅关乎产品力和渠道力,更关乎ESG叙事的完整性与可信度。
可以预见,ESG将成为中国美妆品牌全球化的必答题,也是撬动新增长的关键变量。
来源:中国化妆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