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兹研究所(Fiocruz)与帕拉伊巴联邦大学(UFPB)的科研人员近日在里约热内卢市(Rio de Janeiro)发现了一种“超级苍蝇”,可以控制传播疾病的黑蝇(又称“挖背”“蚋”)种群数量。
【南美侨报网编译段木心9月8日报道】巴西奥斯瓦尔多·克鲁兹研究所(Fiocruz)与帕拉伊巴联邦大学(UFPB)的科研人员近日在里约热内卢市(Rio de Janeiro)发现了一种“超级苍蝇”,可以控制传播疾病的黑蝇(又称“挖背”“蚋”)种群数量。
巴西“G1”网站9月7日报道,科研人员在里约市境内的佩德拉布兰卡州立公园(Parque Estadual da Pedra Branca)中发现了这一新物种。科研人员形容它“超级强大”,尽管体长仅3毫米,却以黑蝇为食,并利用黑蝇的蛹壳进行繁殖。
奥斯瓦尔多·克鲁兹研究所在一份声明中介绍,黑蝇可能传播盘尾丝虫病、曼氏血吸虫病等疾病,而“超级苍蝇”天然具有控制黑蝇数量的本能。
这一新物种被命名为“Hemerodromia mystica”,其寄居特征是命名的灵感来源。其中,“Mystica”源自漫画《X战警》(X-Men)中的变种人角色“魔形女”。正如“魔形女”会变身,“超级苍蝇”在发育阶段也会借用黑蝇的蛹壳来完成身份的转变。
不仅如此,“超级苍蝇”还作为水域和森林环境质量的指示物,被加入巴西昆虫名录。与同属的其他物种一样,它依赖干净的水域生长繁殖,因此被认为与生态受保护程度密切相关。
该研究项目还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除了雄性成虫,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它的蛹壳。奥斯瓦尔多·克鲁兹研究所强调,这在新热带区(Região Neotropical,动物地理分区名称,涵盖南美洲大陆、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及墨西哥南部)的舞虻科昆虫研究中尚属首次。
“同时拥有成虫和保存良好的蛹壳,对科学研究意义重大。这使我们能更精确地描述同一物种生命周期的两大阶段,有助于识别其发育模式,将其与其他物种进行比较,并拓展对该类群生物学的认知。”研究所的声明中写道。
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期刊《国际热带昆虫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opical Insect Science)之上,表明巴西的生物群落(即使在城市中心)仍蕴藏着许多未被探索的宝藏。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阿里翁·图利奥·阿兰达(Arion Tulio Aranda)指出:“我们的研究项目凸显了大西洋森林(Mata Atlântica)中尚未完全获知的生物多样性,并强调了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继续开展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这对于理解和保护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栖息环境至关重要。”
来源:南美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