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女子怒砸保时捷抓小三”“外卖骑手哭诉凌晨4点送外卖”……近期,多个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的虚假摆拍视频被相关部门查处。当虚假演绎被揭穿后,人们感叹这些博主策划制造话题的“能力”,也不禁发问:他们为何如此无下限,又为何敢如此?
视频制作者想用每一个标签去挑动大众情绪、制造群体对立,长此以往,拉低的是整个网络环境的健康度,消解的是社会信任的土壤,更是在人与人之间制造隔阂
“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女子怒砸保时捷抓小三”“外卖骑手哭诉凌晨4点送外卖”……近期,多个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的虚假摆拍视频被相关部门查处。当虚假演绎被揭穿后,人们感叹这些博主策划制造话题的“能力”,也不禁发问:他们为何如此无下限,又为何敢如此?
此前,诸如“秦朗巴黎丢作业”“外卖员雨中崩溃大哭”“给住院婆婆吃泡面”等引发关注的视频,早已被证实系虚假摆拍且受到警方处理。要说最近这些被处罚的博主没有关注到相关案例,其实不太可能,从他们制作的虚假视频来看,还是太有“网感”了。
如果说,“骑手哭诉”还是传统卖惨套路的话,那么“砸豪车抓小三”“嫁到外国贫民窟”等桥段已经走火入魔了。当剧本摆拍的底线一再被突破,情节越来越离谱,这种现象无疑令人担忧。
从这些视频的“情节”可以看出,视频制作者想用每一个标签去挑动大众情绪、制造群体对立。有的是在利用大众的同情心,有的是在利用大众的好奇心。这些内容看似没有具体伤害到谁,但长此以往,拉低的是整个网络环境的健康度,消解的是社会信任的土壤,更是在人与人之间制造隔阂。
而当类似的虚假视频集中出现,且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或许也从侧面说明,现有的处罚处置措施,还不足以震慑部分人的侥幸心理。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从前述几起案例来看,涉事者也是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为了提高震慑力,真正在短视频创作领域建立起对法律和规则的敬畏心,在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同时,或许还可以将“主创”人员纳入诚信管理系统,延长和扩大其受限范围,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代价的沉重。
对平台来说,除了“发现一起、封禁一起”,也应该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工作,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是,当类似的视频情节过于离奇时,审核人员就要事先在内心打个问号,然后积极通过官方部门或广大网友求证,辨别真伪;二是,平台也要克制“流量绩效”的冲动,对明显赚人眼球但又公共价值不大的视频内容,不予推荐乃至遏制传播。
某种程度上,平台有什么样的博主、制造着什么样的话题,也反映了平台的成色。因此,平台更应该将打击虚假摆拍内容当分内事来做,斩断假视频博流量的土壤。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李哲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