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交保,出来后首件事已曝光!馆长感到心寒,对蓝提出一条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9:33 1

摘要:经过近一年的司法程序,9月8日柯文哲终于以缴纳7000万新台币的代价获释。柯文哲交保的背后,被普遍认为是赖清德的无奈之举,柯文哲也不会因此就真的太平了。因为保证金数额巨大,柯文哲和他的家庭一时难以凑齐,他本人也不愿意因此欠下巨大的人情债。此外,他始终坚持自己无

经过近一年的司法程序,9月8日柯文哲终于以缴纳7000万新台币的代价获释。柯文哲交保的背后,被普遍认为是赖清德的无奈之举,柯文哲也不会因此就真的太平了。因为保证金数额巨大,柯文哲和他的家庭一时难以凑齐,他本人也不愿意因此欠下巨大的人情债。此外,他始终坚持自己无罪,认为此案有政治打压的成分。

因此,他最初对于是否接受这样的交保条件表现得非常犹豫和挣扎,需要时间深思和筹措资金。最终,在律师向其详细说明了保释金筹措来源,据悉有支持者积极募捐,甚至网红“馆长”也表态愿意出资相助,并经过周密的思考后,柯文哲才于8日点头同意由妻子陈佩琪办理交保手续。

柯文哲获得的自由是有限且被严密监控的。他需遵守一系列严格规定:限制住居、出境及出海8个月;不得与同案被告、证人有任何接触,需佩戴电子脚镣及手机接受科技监控,每晚8点至10点还需持手机拍摄面部照片上传,甚至不得靠近台湾地区的海岸线及机场。这些措施旨在确保他随传随到,防止其脱逃或串供。

获释后,柯文哲的情感宣泄和支持者的热烈反应构成了感人画面。他的妻子陈佩琪特意准备了用艾草泡制的水,依民间习俗为他“净身”以驱除晦气。柯文哲交保后最想做的事就是回新竹老家探望年迈的母亲,并为已故的父亲上香。其母何瑞英此前受访时曾哽咽表示已一年未见儿子,并准备好了火盆要为他“去秽气”。

法院外,大批自称“小草”的民众党支持者顶着炎热天气聚集,高喊“柯文哲清清白白”、“加油”等口号,情绪激动。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和网红“馆长”等人也到场陪同,显示其政治能量并未因羁押而消散。面对媒体和支持者,柯文哲毫不掩饰其不满,直言自己遭受“冤狱”。

他痛批检察官的行为让“司法的社会信任度更低”,并将矛头指向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公开劝诫其“要好好想一想,为何让台湾四分五裂!” 民众党秘书长周榆修更是直言,此次交保是“赖清德怕了”。

柯文哲作为民众党的创党主席和精神领袖,其重获自由极大地鼓舞了支持者。在他被羁押期间,民众党在黄国昌的领导下,党员人数不减反增了一万多人,支持度稳定在15%以上。他的归来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民众党的士气与凝聚力。

现任党主席黄国昌在柯被押期间领导党务,并已表态挑战2026年新北市长。柯文哲回归后,民众党内部的权力格局如何安排,是否会形成“两个太阳”的局面,成为一个微妙的课题。不过,黄国昌已紧急结束国外行程返台支持柯文哲,并强调两人有“深厚互信与默契”,否认了领导权之争的传闻。

有人认为此时放柯文哲出来,目的可能是分化蓝白合作,通过让柯重回舆论中心来转移社会对赖清德当局的负面压力,试图制造蓝白之间的矛盾。而国民党籍民意代表谢龙介表示,柯文哲重返政坛可加强支持者的凝聚力,不影响蓝白合作,甚至认为两党信任感比2024年时更深化。

不管蓝白两营怎么看柯文哲,绿营的赖清德肯定是拿他很头疼的。如果最终真的判柯有罪,可能激怒柯文哲的支持者们将选票投给“蓝白合”候选人,如果判无罪,柯文哲本人参选也可能吸走部分绿营选票。赖清德原本希望通过羁押柯文哲瓦解民众党支持者的算盘未能如愿。

柯文哲案在岛内引发广泛争议,多项调查显示多数受访民众认为民进党当局干涉司法。这种“司法不公”的印象持续侵蚀着赖清德当局的正当性,无论柯文哲是否被关押,都已对民进党造成伤害。

柯文哲的归来,为2026年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增添了巨大变数。民众党民意代表张启楷认为,柯文哲交保反而能更凝聚在野党,提升正面士气。此前反罢免的成功就被视为“蓝白合”的一次小试牛刀。面对柯文哲获释后可能更加团结的在野势力,民进党在2026年地方选举中的压力巨大。

前文提到馆长也曾想要援助柯文哲,不知道是因为这件事还是绿营本来就想搞馆长,最近绿营的人带节奏说他在之前的直播中提前透露了罢免案的民调结果,言下之意就是说馆长在有意带节奏。

被绿营攻击是在馆长意料之内的,但让他心寒的是,在他被攻击后却没有一个蓝营的人出来为他发声。所以最近馆长对蓝营也就是国民党开出了一个很直接的条件,那就是如果后续还想和他有合作,就必须光明正大地承认“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不能在不同场合说不同话。

他呼吁蓝营的政治人物要敢于在任何场合都坚持同样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在与他合作或者某些特定场合才这样说,到了其他场合又变得闪烁其辞或刻意淡化这一立场。馆长长期以来批评许多政治人物是“双面人”,在不同群体面前说不同的话。他希望借此机会逼迫蓝营脱离这种“政治表演”,展现出真正的态度。

馆长与蓝营此前存在一些分歧甚至公开互呛,尽管近期关系有所缓和甚至出现了“大和解”的迹象,但馆长显然希望看到蓝营拿出更大的诚意和勇气来巩固合作,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选举利益进行权宜性的联合。

面对馆长的这一直接条件,蓝营目前的反应显得十分谨慎和尴尬。蓝营发言人杨智伃对此的公开回应是:“尊重馆长的个人言论”,并强调“馆长作为网络上的评论者,他的言论应该被尊重,蓝营并不干涉或限制这种表达”。

这种“尊重但不明确附和”的态度,恰恰凸显了蓝营的困境,蓝营内部估计担心,若明确呼应馆长过于直白的“中国人”论述,可能会刺激到岛内部分选民,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政治氛围下。

蓝营内部在两岸论述上本身存在不同声音,未必能就馆长提出的明确表态达成一致。蓝营用“尊重”一词回应,显得“很有灵性”,这实际上是一种保留距离的做法,表明蓝营并未完全接受或准备完全采纳馆长的立场。

来源:柳絮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