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场景:年度健康体检。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然后是心电图,伴随着一堆电线和粘性电极片。你期待着一份“一切正常”的健康报告。但如果医生回来时,眉头微蹙,说出一个你从未听过的术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场景:年度健康体检。你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然后是心电图,伴随着一堆电线和粘性电极片。你期待着一份“一切正常”的健康报告。但如果医生回来时,眉头微蹙,说出一个你从未听过的术语:“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该怎么办?
“心脏”和“阻滞”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足以让任何人脊背发凉。是我的心脏出问题了吗?这危险吗?我必须放弃运动吗?对于年轻、活跃的人来说,这一发现可能尤其令人不安。
多年来,对于年轻人出现这种情况,医学界一直没有一个明确、权威的答案。相关信息有限,现有的资料也多来自对专业运动员的研究,给普通年轻人留下了一片灰色地带。这到底是你心脏结构中一个无伤大雅的“小怪癖”,还是一个隐藏问题的无声信号?
为了最终找到答案,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研究,深入探究了超过10万名年轻人的心脏健康状况。这项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上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图景。下面,就让我们来剖析他们的发现,以及这对于你或你身边的年轻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们深入研究结果之前,先来揭开这个术语的神秘面纱。想象一下,你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就像一栋房子的电路。一个中央“配电箱”(窦房结)发出电脉冲,使心脏收缩。这个脉冲沿着两条主“电线”(即左束支和右束支)向下传导到心脏的下部腔室(心室)。
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情况下,沿着右侧“电线”传播的信号被延迟或绕了点远路。信号最终还是到达了目的地,但比左侧的信号慢了零点几秒。这种延迟会在心电图上形成一种特定的、可识别的图形。这并不是说你的心脏像血管被堵住那样“阻塞”了,而是一种电信号的传导延迟。
关键问题始终是:信号为什么会延迟?这仅仅是个人解剖结构上的一个独特特征,还是有其他因素导致了延迟?
在2008年至2018年间,英国一家名为“关注年轻人心脏风险”(Cardiac Risk in the Young, CRY)的慈善组织,为104,369名年龄在14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提供了心脏筛查。这个庞大的群体既包括普通学生,也包括竞技运动员。每个人都完成了健康问卷、心电图检查,并接受了医生的咨询。
在这个庞大的样本中,你认为有多少人被查出CRBBB?几千人?几百人?
答案出乎意料地低:仅有154人,约占总人数的0.1% 。这大约是每1000名年轻人中才有1例。这首先告诉我们,CRBBB在年轻人中并不常见 。
研究还揭示了一些有趣的规律:
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年轻男性的患病率为0.20%,而年轻女性仅为0.06%。在运动员中更为常见。 研究中的运动员出现CRBBB的可能性(0.25%)几乎是非运动员(0.14%)的两倍。这支持了一个长久以来的理论:高强度的训练,特别是耐力运动,可能导致心脏右心室发生重构和轻微增大,这反过来又可能拉伸心脏的导电纤维,从而引起这种传导延迟 。所以,我们知道了它很罕见,且在男性和运动员中更常见。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它危险吗?
这是整个研究中最至关重要的发现:对于154名CRBBB患者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发现是良性的。然而,其中有7个人——占CRBBB患者的5%——心电图上的异常图形是潜在心脏疾病的标志,有些情况还相当严重。
这些疾病是什么?
房间隔缺损(ASD):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在4名患者中被发现 。ASD是分隔心脏上部两个腔室的房间隔上存在的一个洞,属于先天性问题。它会导致过多的血液流向心脏右侧,长此以往会增加心脏负担。Brugada综合征: 一人被诊断患有这种罕见但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它会影响心脏的电节律,并可能导致危险的心律失常 。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PCCD): 一名患者患有这种心脏电传导系统会随时间推移而退化的疾病 。心房颤动(AF): 一人被发现患有这种不规则且通常过快的心律 。在这7个人中,有5人需要医疗干预。这包括三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一名Brugada综合征患者植入了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另一名传导疾病患者则安装了永久性起搏器。这些干预措施可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是拯救了生命。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被查出CRBBB的年轻人,你如何知道自己是属于那95%的良性情况,还是需要密切关注的5%呢?这项研究明确指出了两个“危险信号”。
研究人员将154名患者分为两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CRBBB是“单独出现”还是“结伴而来”。
孤立性CRBBB: 这意味着心电图上的CRBBB图形是唯一的异常发现。患者没有任何令人担忧的症状(如晕厥或心悸),没有年轻时猝死的家族史,心电图上也没有其他异常。绝大多数病例(73%)属于孤立性。非孤立性CRBBB: 这意味着CRBBB伴随有其他情况。患者可能报告了胸痛或晕厥等症状,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者心电图除了CRBBB外还显示了其他异常(例如心脏电轴偏移)。在心电图上,“QRS波群”是图形中显示电信号在心室中传导的部分。这个波群的宽度以毫秒(ms)为单位,反映了信号传导所需的时间。对于CRBBB来说,QRS波越宽,意味着传导延迟越明显。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关键的临界点:130毫秒。
当QRS时限小于130毫秒时,存在潜在疾病的风险非常低,仅为1% 。然而,当QRS时限达到或超过130毫秒时,风险骤增十倍,达到了10% 。这为医生提供了一个简单、可量化的指标。一个更显著的电传导延迟,更有可能是由心脏结构或电生理的实际问题引起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些研究发现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应用的,这个案例基于研究中的真实数据。
小文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不参加竞技体育。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他接受了免费的心脏筛查。他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任何症状,直系亲属中也没有心脏病史。他的健康问卷一片空白。
然而,心电图显示为孤立性CRBBB。根据第一个危险信号,这似乎令人放心——它是“孤立”的。但接着,医生查看了第二个危险信号:QRS时限。小文的QRS时限是141毫秒,远高于130毫秒的阈值 。
正是因为这个显著延长的QRS时限,尽管他没有任何症状,筛查团队还是建议他当场做一次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检查 。检查结果出人意料:小文有一个小的房间隔缺损(ASD) 。这正是他心电图上电传导延迟背后的隐藏原因。
小文被转诊给心脏病专家。后来,他接受了微创手术来封堵心脏上的缺损,从而预防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心力衰竭或中风等长期并发症。一次常规筛查,在这些由最新研究支持的“危险信号”指引下,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疾病,让他走上了一条更健康的未来之路。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为年轻人、他们的家庭以及医生提供了一份清晰的路线图。
结论并非是每个患有CRBBB的年轻人都有心脏问题——远非如此。事实上,情况恰恰相反:CRBBB在年轻人中很罕见,即使被发现,通常也是良性的。
然而,CRBBB的发现不应被完全忽视。它应该被视为一个需要更仔细审视的信号。根据这项研究的发现,对于任何患有CRBBB且同时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条件的年轻人,都应强烈考虑进行二次评估,至少应从心脏超声检查开始 :
有症状: 出现晕厥、先兆晕厥、不明原因的心悸或胸痛 。有令人担忧的家族史: 有遗传性心脏病史,或直系亲属在50岁以下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电图有其他异常: 除了CRBBB之外,心电图上还有任何其他异常发现(使其成为“非孤立性”) 。QRS波显著延长: QRS时限达到或超过130毫秒 。对于运动员,研究人员建议将这些指南纳入运动员心电图解读的国际标准中,并提议将QRS时限≥130毫秒的CRBBB从“临界”发现重新分类为“异常”发现,即必须进行进一步评估 。
因此,如果一份心电图报告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请深呼吸。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的诊断。相反,它是一个发现,而得益于这项强有力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更有信心地解读它。这让我们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放心,这只是一个无害的电生理“小怪癖”,同时也能有效地识别出那一小部分需要接受进一步检查的人,以确保他们的长期心脏健康。(本文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或真实病例撰写,仅供参考。如有健康问题,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MacLachlan H, Antonakaki D, Bhatia R, Fyyaz S, Chatrath N, Androulakis E, Marwaha S, Basu J, Miles C, Dhutia H, Zaidi A, Chandra N, Sheikh N, Gati S, Malhotra A, Finocchiaro G, Sharma S, Papadakis M.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in young individuals. Eur J Prev Cardiol. 2025 Sep 8;32(12):1054-1061. doi: 10.1093/eurjpc/zwae082. PMID: 38412448.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