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有几百万读者,为什么只有1000多位读者发心向善,愿意跟我们一起做公益呢?他们是缺乏善心吗?是没有经济能力吗?不,是不信任。
作者 | 燕梳楼
大家都知道,燕梳楼是全网唯一致力于公益的自媒体。
从2021年开始,我们通过微信和头条平台,已捐赠了31所乡村小学图书室,帮扶了1058名困难儿童。
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刚刚过去的第10个“中华慈善日”,主题是“汇聚向善力量,共创美好生活”。都说文以载道,我觉得汇聚向善力量,我们做到了。
但我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有几百万读者,为什么只有1000多位读者发心向善,愿意跟我们一起做公益呢?他们是缺乏善心吗?是没有经济能力吗?不,是不信任。
当然不是不信任我,而是对谁都不信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个人捐赠占比仅21%,而美国长期稳定在70%左右。差距显然不在经济实力,而是在于缺乏信任,尤其是机构信任。
此前我曾做过一次“捐赠漏斗”调研:73%的受访者表示“想捐但不知道钱去哪了”,61%的人“担心机构挪用”,44%的人“刷到过求助视频,却点不进正规捐赠入口”。所以真正的堵点在哪?在找不到合适的入口!
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平台为个人慈善提供了全新可能。优质的公益内容在各个平台都受到欢迎,腾讯、微博、B站等内容平台上,公益主题吸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参与,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参与了腾讯99公益日,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捐赠过“梦想教室”。
正是得益于字节跳动公益平台,给资源给流量,我们“捐助100个乡村小学图书室”的目标才得以快速推进,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爱心读者的支持。他们与帮扶的孩子打视频通电话,引导孩子们努力学习,向善向上。
在这些平台中,我认为抖音最有特色。作为国民级平台,抖音在公益领域展现出广普优势。其强大的内容传播能力和广泛的用户基础以及算法能力,使其成为公益传播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
2021年,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正式上线,立足于“连接善意 共创美好”。这与我们“一群人一起做好事”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我特别愿意参与他们公益平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立4年,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成绩可圈可点。截止25年8月,平台累计捐款总额超20亿元,参与公益项目总人次超17亿次。
借助平台推出的“达人一起捐”功能,超过200位创作者在抖音发起“达人一起捐”, 参与公益的创作者更是高达8.2万名,相关公益内容累计播放超过870亿次。完全可以说,抖音的巨大流量入口正在改变传统公益参与模式。
最典型的是2024年京津冀暴雨,抖音把“在场性”做到极致——在#洪灾救命文档话题下,主播“阿哲”连续48小时直播,用短视频定位被困村庄,直接推动字节跳动公益上线“暴雨紧急寻人”小程序,3天匹配成功217户家庭。
不仅如此,红马甲志愿者们弯腰清扫古塔周边的垃圾,孩子们手捧远方寄来的书籍露出笑容,农民们通过网络直播将特产卖向全国。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画面,都是字节公益平台一部分。由此,字节也成为民政部指定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
互联网平台正在重新定义中国人做公益的方式。为什么抖音能够脱颖而出,无他,就是缘于短视频能让“看见”成为捐赠的前置动作——先看见,再相信,再行动。看到第一场景,相信确有其事,最终帮助到人——具体的可见的人。
那么,为什么创作者愿意参与,而粉丝们又愿意相信呢?这就不能不提他们的亮点机制。比如说“公益特效”:一支“微笑口罩”的贴纸,被1.7万穿搭达人使用,为“唇腭裂儿童”话题带来8.6亿播放。
还能面向创作者提供“定制公益产品”,以及专属的公益证书和公益勋章:完成捐赠或探访的创作者,可获得可对外展示的“数字勋章”,粉丝点击即可直达项目页,形成二次裂变。
在第10个“中华慈善日”,作为互联网平台的字节跳动,带头承担起社会责任。字节跳动公益联合中慈联、中视协,与腾讯公益、微博公益、微公益共同发布《新媒体慈善文化传播倡议书》,并同步推出“优质公益内容支持计划”。
倡议书强调要“确保内容真实,将真实性视为创作生命线。建立严谨的内容核实机制,杜绝传播虚假新闻、不实传闻与恶意谣言”。这一倡议直面当前公益内容创作中的痛点,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自律倡议还呼吁全体新媒体创作者将社会责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正确导向,筑牢价值根基;确保内容真实,捍卫信息净土;弘扬慈善文化,传递向善力量。这也是我一直想表达的观点。
可能大家不太注意当前的自媒体生态,很多所谓的大V赚的盆满钵满,吃足了流量的饭。但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需要帮助的同胞,有过多少贡献?他们面对天灾有没有捐过款?面对弱小有没有伸过手?
这不是道德绑架,这是道德追问。我们依托于互联网平台,每一个观众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一帮那些身处黑暗的同胞,拉一拉那些亟需帮助的孩子,这难道不是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应有之义吗?
我们文化人,不就该不就该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匡扶正义吗?不就应该对照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吗?如果你连自己身边同胞都不爱,还谈什么爱国?
算了,多说无益。还是回到主题,谈谈这次字节公益平台发布的支持计划:优质素材选题,传播资源加持,专属公益服务,定制公益产品”,以及上升舞台机会。但最重要的一条是:确保真实。
平台开放“真实故事库”,提供一线探访素材、受助人知情同意书、第三方审计报告,让“摆拍”与“卖惨”失去生存空间。与腾讯、微博、小红书打通“失信创作者”名单,一次造假,全平台封禁。
字节跳动公益携手多方发起的自律倡议与支持计划,表面上是给创作者一套“紧箍咒”,实质上是把“真实”做成新的流量入口——当造假者被封禁,真实者就获得了最大的免费流量。
正如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负责人罗海岳在95活动现场所说:今天我们把真实性写进倡议书,就是给所有传播真实故事的人一张“坐票”——你不再需要卖惨抢站票,也能被看见。
技术从未改变善良的初心,只是让善意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当我们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或是平时帮我们一次转发,多一次点选,我们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公益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燕梳楼五年的公益之路也验证了一个朴素道理:当平台把“真实”设为起跑线,创作者就能放心地把精力用来“把真实的公益需求讲得更动人”。
凝聚向善的力量,最终凝聚的并不是钱,而是一张张可被验证的知情同意书、一条条可回溯的公益捐赠记录、一个个被打上“真实”水印的视频——
它们像无数块透明的积木,叠成互联网时代的“信任地板”。当信任地板足够大,“想捐但不敢捐”的人就会踩上来,成为新的参与者。
当真实内容足够多,“想投但怕翻车”的企业就会走进来,成为并肩同行的梦想合伙人。
用作品,见证最好的人品;让真实,传递最大的公益。
来源:燕梳楼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