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 ‖本刊记者 张 腾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定价权上收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并明确“原则上不得下放”,同时要求2025年底前全面建立分区或全省统一价格
文 ‖本刊记者 张 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将定价权上收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并明确“原则上不得下放”,同时要求2025年底前全面建立分区或全省统一价格机制。
01
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我国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定价权分散,许多省份将定价权下放到地市,大多按管道的建设成本、运营维护费用、输气量等因素独立核定管道运输价格。同一省内,不同企业、不同管道运输价格差异显著,出现“同气不同价”的现象。有些省份虽同一管道经营企业旗下所有管线执行统一运价,但不同企业之间价格仍不统一。
这种省内“一线一价”“一企一价”的价格碎片化问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管道运输价格差异阻碍了天然气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不合理的价格体系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部分企业不是通过提高自身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来参与竞争,而是依靠价格优势获取市场份额。
从下游用户角度来看,价格差异增加了用气成本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企业制定长期稳定的生产经营计划。“省内价格碎片化会让下游用气企业局限于局部,缺乏长远考量。一旦出现其他选择,便会毫不犹豫地转投别处。”天然气行业资深专家徐博指出。
从用气成本来看,定价权分散带来了冗余环节,推高终端成本。例如,浙江工业用气成本构成中,气源成本占39%,国网和省网的管输费用占30.2%,城市配气费用占30.76%。气源从主干管网到城市门站经历多个加价环节,成本因此增加。部分企业还通过“背靠背”分输站,或把一条长输管道分成不同项目,一节一节分给经营主体建设运营,每节收取固定价格,导致层层加价。
“本地用气企业本就难以承受使用天然气的成本压力。当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诚信受损,会让用气企业审慎斟酌,使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下滑。”徐博指出。
正是为解决上述种种问题,加强自然垄断环节价格监管,提高天然气管道运输效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及时出台了《意见》,期望通过完善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重塑行业秩序,打通天然气价格传导的“中梗阻”,为“全国一张网”落地扫除障碍。
02
三张良方
《意见》瞄准定价权、收益率、中间环节的病灶,开出了三张对症良方。
第一张良方,明确定价权限和范围。《意见》中明确“省内管输价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统一制定,原则上不再下放”,并要求“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应当实行统一定价模式”,“向分区定价或全省统一价格过渡”。
“这样一来就终结了此前定价权分散导致价格难统一的局面,为建立统一市场奠定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说。
安徽省已先行一步。今年2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安徽省定价目录》,其中第三条明确取消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供城市燃气企业价格的定价内容,意味着该省将原本分散在市县的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权回收。
第二张良方,科学核定价格水平。《意见》首次给出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刚性公式:管道折旧年限统一为40年,准许收益率不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加4个百分点。按当前10年期国债约2%的收益率计算,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最高收益率锁定在6%左右,显著低于此前普遍执行的7%~8%的收益率。东吴证券据此测算,仅管道折旧年限和收益率两项参数收紧,就可把全国平均管输费拉低0.02~0.03元/立方米。
第三张良方,压减供气环节。《意见》强调,综合施策推动压缩供气环节,减少层层加价,降低下游用气成本。包括鼓励上游供气企业与城燃企业、大用户开展直购直销;对没有实质性管网投入、不提供必要管道运输服务的“背靠背”分输站等供气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清理取消。根据天风证券的测算,管输费占城燃企业采购成本的约25%。此次收益率下调及环节压减,有望使城燃企业管输成本降低10%~15%。
定价权上收、收益率封顶、冗余环节压减,三张良方同步下药,既让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跨省“一区一价”与省内价格顺利接轨,又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真正落到终端的账单上。
03
落实有难关
三张良方写在纸上只有寥寥数语,落到操作层面却可能遇到重重难关。
在徐博看来,第一关就是“账本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需要把全省管线的历史投资、折旧年限、无形资产、关联交易等进行重新审计,而多数项目的账本可能并不透明。既要顶住企业“翻案”压力,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监审并发布新价,人力与时间都极其紧张。
第二关,《意见》锁定省内管输准许收益率上限,既有项目现金流面临着缩水的可能。例如,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原核定的7%~8%收益率需一次性下调。天风证券在2025年3月的覆盖报告中测算:若收益率下调1.5个百分点,公司主营的管输业务息差将收窄,偿债现金缺口随之扩大。这就需要企业灵活应对,跟上政策脚步。
第三关,《意见》中提出砍掉“背靠背”分输站,实质是砍掉一批地方融资平台或城燃企业稳定的“过路费”。例如,中国石油南宁输气站外仅800米处,有地方建设的南宁分输站。下游用户铺设的800米管道需经该站接驳,每立方米被加价0.36元。如果按照设计产能每天20万立方米计算,一年有2800万元左右的“过路费”。
三道关口叠加,决定了三张良方的落地不会一蹴而就:账本不清会拖慢时间表,债务收缩可能倒逼再谈判,利益博弈则可能让“压减环节”在执行中被层层稀释。
“涉及利益,多方的博弈不会少。省级发展改革部门需要在‘稳价’与‘稳财政’之间反复权衡。这中间还有待解决的难题。”徐博认为。
“整体来看,《意见》对政府规划能力和政策执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是一次对市场经营主体洗牌的过程。无论如何,这是‘十四五’末天然气价格改革的重要举措,将为‘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奠定基础。”国家管网集团内部人士如是说。
随着这一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我国天然气行业将形成更加规范、高效、统一的市场格局。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