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红牌专业的,都是文科;绿牌专业的,都是理工科。摘要:提到文科专业,很多家长和考生总觉得 “坐办公室、写材料,稳定体面”,可张雪峰早就戳破真相:有些文科专业看似光鲜,实际 “人满为患”,毕业生要么挤破头考公,要么只能去做没门槛的销售,连房租都快付不起。
你还想继续读文科吗?
提到文科专业,很多家长和考生总觉得 “坐办公室、写材料,稳定体面”,可张雪峰早就戳破真相:有些文科专业看似光鲜,实际 “人满为患”,毕业生要么挤破头考公,要么只能去做没门槛的销售,连房租都快付不起。
2024 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就业率高的专业中,文科无一上榜,人文学科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仅 43.9%,一半人毕业即失业。
今天就把这 4 个 “文科惨专业”讲清楚,帮 26 届文科考生避开弯路,别等毕业才追悔莫及。
一、管理类专业(以工商管理为代表):普通家庭的 “空泛陷阱”,学满四年没技能,只能靠销售 “混饭”
很多人觉得 “工商管理能当经理”,可张雪峰直言:“普通家庭孩子别学这个,没资源没经验,毕业只能做销售”。
这话扎心却真实 —— 这个专业看似 “啥都学”,实际 “啥都不精”,企业要的是能落地的技能,它却连基础的实操都教不透。
工商管理的课程太 “飘”:学了四年 “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到企业应聘 HR 岗,HR 问 “会做招聘流程设计吗?能算社保公积金吗?”,答不上来;应聘行政岗,问 “会写公文吗?懂会议纪要怎么整理吗?”,还是不会。最后只能去做 “无门槛” 的销售 —— 卖房子、卖保险、卖课程,因为只有这些岗位不挑专业,月薪 3K-6K,全靠提成吃饭,没业绩连底薪都保不住。
更坑的是 “资源差距”:家里有企业的学生,学这个专业能去自家公司实习、接班;普通家庭学生,没实习资源没人脉,简历上除了 “成绩良好”,连个像样的项目经历都没有,企业凭什么选你?想转岗做运营、做策划,又比不过学市场营销、数字媒体的学生,最后只能在销售岗上 “打转”。
要是真对管理感兴趣,不如选 “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这些细分方向,至少能学具体技能,比如招聘、做薪酬表,找工作不用愁。
二、新闻传播学:自媒体冲击 + 传统媒体萎缩,没特色只能 “内容搬运”,薪资低到养不起自己
张雪峰在直播里说 “闭着眼报个专业都比新闻好”,不是夸张 —— 现在新闻传播学毕业生,早就没了 “记者梦” 的体面,要么挤不进传统媒体,要么在自媒体里做 “廉价劳动力”,不考公的话,大多只能做低薪打杂。
传统媒体早就 “僧多粥少”:地方报社、电视台每年都在裁员,某地级市电视台 2024 年裁了三分之一的编辑,剩下的人还要兼做摄像、剪辑;就算考上编制,月薪也才 5K-8K,还得经常加班赶稿。
自媒体看似火热,却 “不认新闻专业背景”—— 企业要的是会剪短视频、抓热点、写 “洗脑文案” 的人,很多自学 3 个月剪映的应届生,比新闻专业生做得还好。
新闻生能找到的自媒体岗,大多是 “内容搬运工”:抄热点、改标题、发微博,月薪 3K-5K,没社保没提成,干 3 个月就想辞职。
更扎心的是 “没核心技能”:转行做行政,比不过学公共管理的;做新媒体运营,比不过学数字营销的;最后只能被迫去做销售,比如卖教育课程、卖媒体广告,四年学的 “新闻史”“传播学理论” 全成了 “废纸”。
要是真喜欢传播,别选纯新闻,要学 “新闻 + 技能”,比如新闻 + 短视频运营、新闻 + 数据分析,至少能靠技能吃饭,不用混日子。
三、小语种类专业:AI 替代 + 需求窄,纯语言生没出路,不考公只能做 “客服”
张雪峰多次提醒 “普通家庭别学小语种”,尤其是农村家庭 —— 这个专业需求太窄,还被 AI 翻译抢饭碗,毕业生考公没岗,不出国等于白学。
小语种的 “需求陷阱” 太坑人:比如日语、韩语,毕业生比岗位多 10 倍,外贸公司招的不是 “纯翻译”,是 “小语种 + 跨境电商运营”,要会用日语运营亚马逊日本站、用韩语做直播带货;要是只会说不会运营,只能做 “客服”,回复外国客户的 “快递到哪了”“能不能退货”,月薪 4K-7K,还得 24 小时盯消息(因为时差)。
更惨的是冷门小语种,如果不出国,基本上等于白学。
AI 翻译更是 “雪上加霜”:现在日常翻译(比如合同初稿、旅游对话)靠 DeepL、百度翻译就能搞定,准确率超 90%,企业根本不用雇纯翻译;就算是专业翻译(比如法律文件),也只要 “小语种 + 法律” 的复合人才,纯语言生连简历关都过不了。
要是真喜欢小语种,一定要搭配技能,比如小语种 + 法律、小语种 + 跨境电商,不然纯语言生毕业只能 “失业或打杂”。
四、师范类专业:“铁饭碗” 变 “内卷场”,编制少竞争大,不考编只能做 “代课老师”
以前师范类是 “文科铁饭碗”,可现在张雪峰提醒 “别盲目报”—— 新生儿数量下降,教师岗位缩减,编制竞争比高到 “50:1”,不考编的话,只能做没保障的民办代课老师,薪资低还不稳定。
编制岗早就 “挤破头”:某二线城市小学 2024 年招 1 个语文老师,报了 80 人,还要求 “师范类 + 教资证 + 本地户籍”;就算考上民办学校,待遇也让人绝望 —— 月薪 3K-5K,没编制没社保,还得兼教美术、体育,周末要加班搞活动,随时可能被裁。更无奈的是 “学历内卷”:以前本科能进县城中学,现在很多县城岗要求 “硕士 + 师范类”,本科毕业生连报名资格都没有。
就算拿到教资证,也未必能当老师:很多学校招聘要 “教学经验”,应届生没实习经历,面试时 “试讲” 比不过有经验的代课老师;要是去培训机构,现在 “双减” 之后,K12 培训机构大规模裁员,只能去做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的助教,月薪 4K-6K,比公办学校编外老师还低。
给文科生的 3 个 “救命建议”:考公 + 技能双准备
1.优先选 “考公对口专业”,别碰 “空泛专业”:法学、汉语言文学、财会这些考公岗位多。
要是被调剂到上述惨专业,赶紧辅修考公对口专业(比如管理类辅修会计学),别等毕业才慌神。
2.大一就开始 “考公准备”,抓住应届生身份:大一刷绩点(选调生要成绩前 30%),大二考教资证、计算机证,大三练行测申论,大四参加国考、省考和选调生考试 —— 应届生能报 “仅限应届” 的岗位,竞争比低一半,还能参加选调生,比社招容易太多。
2.学个 “硬技能”,给自己留退路:比如新闻传播学练短视频剪辑、小语种类学跨境电商运营、师范类学心理咨询,就算考公失败,也能靠技能找工作。
张雪峰说的 “惨”,不是文科没出路,是选专业没规划、没技能的文科生没出路。
26 届文科考生别盲目跟风,选对方向、早做准备,就算在 “惨专业” 里,也能靠考公 + 技能逆袭,不用怕毕业即失业。
来源:狐狸先森讲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