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IT产业的“为之”朋友,得知我腰间盘突,说是有位姓董的老中医看这种病挺拿手,我说你嫂子认识医院针灸的,治不好再说。他说那好,确实应该先上医院,不能乱治。等好了之后我为你庆贺一把。在我腰好的第14天(9月6日,白露)兑现了。
做IT产业的“为之”朋友,得知我腰间盘突,说是有位姓董的老中医看这种病挺拿手,我说你嫂子认识医院针灸的,治不好再说。他说那好,确实应该先上医院,不能乱治。等好了之后我为你庆贺一把。在我腰好的第14天(9月6日,白露)兑现了。
头一天我的一位老乡要我参加市内的一个酒局,想想还是不去了,来回两个多小时,加上还得坐一两个小时,腰不一定能受了,便婉拒了。老乡对我说,那天喝到4点半,我心想,幸亏没去,这哪能承受得了?要是提前走,不是扫大家的兴吗?
还有个朋友,两次找我喝酒,说是要给我补补,还说要来看我,我说这点小病,有什么可看的。不是有句话吗?“政绩不突出 业绩不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大会不发言 小会不发言 前列腺发炎”。那时我正痛得厉害,下床都费劲,哪有心情和力气喝酒?
昨天从11:30喝到近3点,回家就睡了,7:30才醒,起来看河北台演的“因法之名”,又看“左宗棠收复新疆(2)”。11点躺下又睡了。1点醒了,4点半还没睡着,我知道这好似睡倒棱了,睡不着就听手机、想问题,想好了今天所要写的题目。
想想腰痛的这些天,还真发生了让我没想到、也挺让我感动的事。“腰痛的第九天”一文发出后,一大堆的“慰问信”扑面而来,有些是熟悉的,有些是没见面旳。有位做水产的王总,直接打电话要拉我到南关岭,说是有位老中医看得不错,我说已经差不多了,不好再说;已退休的原妇联主席那是个细致呢,不能提重的东西,警惕复发,无缘无故从床上摔到地下,是不是检查一下脑部?有病期间就不要再写了,以利持久作战,多培养点爱好,别老闷在家里------;青岛的老同学,提醒我,咱这个年龄就怕摔,建议我学习站桩,做八段锦操,并发来了视频。并赞我的文章“写得哲理深入,杂谈社会”;以为企业老板说:“腰好了?写作要休息,睡觉有风险”;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校长说“启动自愈,早日康复”;大报已退休的张主任,给我推荐了治腰间盘的药房,还发来了照片,他用这个方子十几年没犯了;一位老乡让我住院治疗,全面检查一下。退休后还真没住过院,我感觉住院打那么多吊瓶未必就好,再说浪费时间也太多;年轻的于岩老师发了大段大段的信息,说自从疫情期间打了疫苗,说着自己总是感冒、头痛,打了若干吊瓶,也不见效,没有力气,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希望我保证身体、早日康复;还有我的老领导也发来长篇信息:刚刚信息上知道你病了所幸现已恢复健康!年龄已渐渐进入老年,应该注意保重身体,为了健康应该适当运动,禁烟限酒。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亲人!-------”写得也是情真意切。市局的一位局长发来的信息别具一格:“疾病是教会你休息的女教师。”这句话还是第一次听说,既显得有文化,又在劝人精神愉悦、快乐养病!真要有位美女在身边,病肯定好得快。别说,还真有若干美女发来信息:“我在伯劳时也睡觉掉在地上,还好没大碍”“笔耕不辍,早日康复啊”;“没啥事,好好听话,过一阵就好了”;“您得好好静养了。您自己想突破,有压力才做梦的,适当放松,会好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燃烧生命,照亮世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一看就是赞扬加鼓励;“注意休息,早日康复”;“腰好了值得庆贺,还是为之有觉悟。”等等,不能一一列举了,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有几位文化界的朋友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这句话自然是好意,:身体是做事的条件,但我觉得政治色彩是不是脓了些?对我来说,革命换成写作还差不多;对在职的人员来说,换成工作就可以了。我们有些人在“左”的年代,什么都打着“革命”的旗号,甚至借“革命”的名义干了不少坏事。因此这个词还是慎用为好。
昨晚半夜了,听了泓杉“沈巍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视频,很有感触。我上网查了,没有这段视频的文字记载,我只好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我觉得可能对大家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沈巍,1967年生,1986年毕业于审计专业,进入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工作。1993年因病退,领取病假工资。退役后,他选择捡垃圾为生,并倡导“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的理念。
泓杉不同意说沈巍对社会没有贡献的观点,它犯了一种错误,就是用极其功利的观点去衡量他人的价值。他认为沈巍的贡献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一个人人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对社会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而且不仅如此,它长期奉行节俭理念,坚持垃圾分类,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节约的观念,这就是一种不小的社会隐形贡献了。
二,精神奉献者。沈巍通过饱读诗书和街头谈论,为大众注入了文化的活力和哲学的思考,和接地气,让普通人能听得懂而且受益无穷,其文化传播的效率大于很多人。他传播的知识滋养了很多人的心灵,他引发的关于读书和生活方式的全国性大讨论,本身就是一次巨大的文化贡献。他以街头学者的方式打破了知识传播的门槛,让路过的普通人、刷到视频的网友,能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接触到《左传》《论语》《史记》等传统文化,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提醒。在快节奏的时代,有人仍然认真读书思考经典,这种对知识敬畏和热爱,无形中影响力很多人,让他们能重新拾起书本,唤醒了大众对文化的关注这种精神层面的带动贡献,更急有长远意义,是更珍贵的社会贡献。
三,沈巍的价值在于丰富了社会的多样性。人们不仅可以追求物质和成功,还可以追求充实和自在。沈巍追求的是一种在遵纪守法前提下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他身处社会的底层,但言谈举止很有君子风度,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却充满了精神追求的人生可能性。这种存在的本身就在提醒我们,人生的价值是多元的,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所束缚。评价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能只看显性成就,更要看隐形贡献和精神影响。沈巍用只是点亮他人,这样的人必然是对社会有贡献,是远超普通人的贡献。所以并非他没有贡献,而是他的贡献更有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说沈巍没有贡献的观点,本质上是将人的价值和贡献完全等同于社会职业、经济地位和外在形象,是一种非常狭隘的价值衡量体系。
写完那这一段,我对自己写杂谈的社会意义又有了自信,大家关心我的腰病,实际上既是对我前些年写杂谈的认可,也希望我今后写出更好的作品。腰间盘突出的突然光临,我并不害怕,我最担心的是不能在电脑前写东西,那我岂不成了一个无用的消费者,一个不能生产精神产品的废物。正如有的朋友说,借这个机会好好的休息一下,积淀也许会让你写出更好的作品。自己想突破,有压力才做梦的。借其吉言,虽然有几天写不了杂谈,但增加了思考的时间,歪打正着地整出了几篇被认可的文章。比如:“力微休负重”“并不是一开就完善的《国歌》”,前一篇《远方》明年第一期刊用;后一篇《远方》散文专号三上刊登。《东北作家网》主编微信告我,《老子“知止不殆”的长寿观》、《马斯洛看人性的善恶,要像小孩看天上的云彩》两篇杂谈被“原创栏目”采用。昨晚半夜睡不着,看了几眼《东北作家网》,有一个“东北作家”栏目,第九位竟然是我,还有照片,我竟然成了东北作家,从来没有想过的事。还是那句话说的对:“只知耕耘,莫问收获”,有些意想不到的喜讯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我这个年龄对功名利禄都看得很淡,但对被认可被赞扬也还是在意的。
请我第一顿酒的IT朋友,以往没少受我的批评,有时借着酒当着别人的面就是一顿指责,甚至喝完酒回家也不放过,微信继续,他知道我是喝多了,也不和我计较。第二天觉得说重了,再解释一下。可是十几年来关系还是那样,8月31号的信息还说“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想得感谢你呀!在低谷昏暗之际,不但有你的陪伴,还有你润泽心田的文字。”
想起十年前我和他爬大黑山,告他要多读书,经常动笔。他听进去了。现在说仗着当时听你的劝,一直坚持读书、写作,现在写文案、讲话都不打怵。公司招来的大学生、研究生都不如我。我说你得锻炼他们,什么都你写不累死了?他说那些大学生、研究生们,缺少锻炼,文字不过关呢。现在的大学教育只让学学生学知识,不提高能力,他们还自我感觉良好,自我要求不严,到了社会,眼高手低,如何胜任艰巨的工作?我手下的郭佳和张萍都是文章高手,我就省力多了,你得培养这样的人呢,他说文字好的人太难找了。
这篇文章从今天上午九点写到下午下午三点半。写一个小时就躺在床上歇息一会儿再写,终于完成了。
2025年9月8日
来源:刘军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