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周平均工作时间增加4小时!为什么科技越发达人越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21:50 1

摘要: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一篇文章有没有AI味,鼻子灵点很容易闻出来,典型的特征是:堆砌的拗口名词、大量的双引号和破折号。

大家好,我是蓝白。

今天跟大家聊聊,为什么科技越发达人越累。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一篇文章有没有AI味,鼻子灵点很容易闻出来,典型的特征是:堆砌的拗口名词、大量的双引号和破折号。

之前很火的功能,像AI做PPT、会议记录、播客,都是收藏夹里教程一大堆,日常在吃灰。

麻省理工前段时间发了一篇报告,95%的企业从生成式AI投资中获得的回报为零,直接把美股干崩了。

openai奥特曼同时出来泼冷水:现在AI投资过度兴奋了,某些人将亏得很惨。

年初是AI万能论,这段时间又开始流行AI无用论,世界就是个圈啊。

AI当然有用,只是群体分化成了三拨:用两次就忘的普通人,用了就回不去的发烧友,中间那拨最热闹,全是9.9进群卖课起号的。

用不惯就算了,最难绷的是:用的越多,人越忙。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研究:自ChatGPT推出以来,生成式AI暴露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位排名,从业者每周工作时长将增加0.063小时,休闲时间则同步减少0.064小时。

都发钱相当于都没发,都用AI相当于都没用,卷呗。

这不是AI独有的问题,这几年不少产品的科技树好像点歪了。

不同品牌的智能手环手表我都用过,有的抬腕该亮不亮,明明开着睡眠模式和自动亮度,半夜翻个身亮瞎眼再无睡意,语音唤醒跟抽疯似的。不戴还好,一戴就老是控制不住自己反复去看睡眠时间、心率、步数和运动轨迹。

还有大家吐槽最狠的智能电视,遥控器一堆,套娃收费,国家广电的电视科学研究院统计过,想找到正常的直播入口,最多要操作:11步。

大象装冰箱里也不需要这么多步啊。

还有打着智能旗号的清洁家电,客厅堆着扫地机、洗地机、吸尘器,本来想省点力,结果扫地机扫不到桌腿缝,洗地机拖完要手洗拖布,吸尘器吸完还得倒尘盒,周末打扫卫生光摆弄这三台机器就要一个多小时,有清理滚刷上头发的时间,手动拖把早干完了。

到底是它伺候我,还是我服侍它?

有个词叫“消费者创新抗拒”,当企业陷入到了为创新而创新,也就是“屎上雕花”的怪圈里,一旦夸下的海口不达预期,就会产生功能障碍与心理障碍,只要这些障碍超过了消费者的容忍水平,就会引发主动创新抗拒。

无效创新增加,自然而然的,大家的劳动时间也会变得冗长。

看两组数字。

1,申万报告说,从就业主体看,“内卷”倾向最突出的是年轻人,过去5年周工作时间平均增加超4个小时。

2,2009-2018年,中国居民周均工作时间是稳定的,但是,从2018年到2023年,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多了21分钟。

相对应地,2023年,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时间同期由80分钟/日,下降至43分钟/日,对服务消费时间的挤压更为明显。

说白了就是,时间都用来干活儿了,要么上班,要么家务,哪还有时间逛商场,下馆子,旅游,追剧玩游戏?

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变累的时间节点,是2018年之后呢?

请注意,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手机出货量的顶峰,电商、社交、支付生态的完善,包括BAT的格局,是在2014-2017年形成的,相当于打下了坚实的地基。

2018年之后,发展愈加迅猛。

5G普及,抖快短视频下沉,七普后人口集聚城镇化率超65%,光伏新能源智驾突飞猛进,生成式AI井喷,好比出地面后,高楼大厦的主体迅速拔地而起。

这就解释了:为啥2018年之后,科技发展更快了,人也更累了。

一方面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技术进步没有锚定需求,叠加了太多不疼不痒的功能,却没有解决使用痛点,离普通人太远。

另一方面,2018年之后各种名目的科技发展越快,公平与效率之间的问题越凸显。

李迅雷之前的研究,模拟一个游戏:假定总共有200个人参与这个游戏,每个人的初始财富值都是100元,绝对的平均分布;在每一轮游戏中,每个人将自己的1元钱随机送给另一个人,并且每个人获得钱的概率都相同;然后重复这个游戏2万次。

结果显示,哪怕以最公平的规则,随着游戏次数的不断增加,财富在人群中的分布越来越不平均,当游戏玩到2万次的时候,财富最多的20%的人占有了接近50%的社会总财富。

此时,就涉及到了政策方向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总是挂在嘴边的“分配”。

从“科技越发展人越累”这个角度,理解今年反内卷的政策主线,就多了一层含义,也就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解放劳动时间。

比如这段时间的育儿补贴,幼儿园免费,高收入跨境征税,网红主播查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扩大,包括多家企业宣布禁止加班,高中逐步推进双休,包括给骑手社保选择权,超时不罚款,降低网约车抽成,从初次分配到二次分配,调整的背后,都有政策背后督促的影子。

以前我们总说“投资产业”,“投资基建”,现在终于开始说 “投资于人”,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因为大家慢慢发现,人的时间和精力,才是最该被珍惜的资源:科技的发展,最终是为了让人活得更从容,而不是更忙碌。

2018之后,科技越强,劳动时间延长,还有产业层面的原因。

尤其是前些年,各地拼命招商的产业园,为了拉投资,加码5G,直播电商,新能源,芯片的科技补贴。

结果就是:企业这边陷入价格战,那劳动力就变得更便宜了,为了抢订单工时也就变得更长,那就更没钱没时间,上面聊到吃喝玩乐的服务业需求自然就更弱。

典型的几个例子:汽车行业陷入降价换销量的恶性循环,光伏企业在低价竞标中压缩利润,即时零售平台靠补贴抢市场。

所以,最近汽车、光伏、即时零售行业集体反内卷,该去产能的就去产能,没必要加班加点的干,维护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利益,保护骑手和夫妻店,每个环节都能赚到合理的利润。

不是不让发展,是不能再出现你降三千、我降五千的内耗。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说降价来自于生产效率的提升,来自于真正的、瞄准用户需求的技术进步,也就是:供应商和厂商的员工解放了劳动时间,经销商解放了营业时间,消费者解放了疲于奔命的家务时间,那这样的“价格战”,不,应该叫上下游都能受益的“价值战”,才是良性的。

帮我们把时间从琐事里捞出来,让我们有时间去感受生活,去闻闻窗外的花香,去听听孩子的笑声,去跟朋友聊聊天。

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来源:蓝白观楼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