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宝上了一礼拜的初中,跟哥哥当年最大的差异,来自微信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22:35 1

摘要:我家大宝初中三年已经念完,今年二宝涵小妹也刚刚启动了初中生活,俩娃所就读的初中差别很大,我自己也感触很多,所以今天专门跟大家聊一聊。

我家大宝初中三年已经念完,今年二宝涵小妹也刚刚启动了初中生活,俩娃所就读的初中差别很大,我自己也感触很多,所以今天专门跟大家聊一聊。

暑假期间,我曾在直播里提到过:北京这边绝大部分孩子通过摇号进入初中,不看成绩,纯随机。

当然还有少部分孩子有特殊的入学渠道,那是特殊情况,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咱们是普妈+ 普娃。

总之,我家俩娃都是通过纯摇号确定的初中。

我家大宝,当时第一志愿填的是家门口的初中,离家近,网传中考排名也是中等偏上。我们一次就摇中了第一志愿,感觉就是抽到了一个上上签。

今年轮到二宝涵小妹,我也填写了同样的第一志愿,结果,我们摇了三轮,家门口的初中都没摇中,最后摇到了整个学区离家最远的一所初中。

同时这所初中的网传中考成绩也属于中等偏下。所以当时看到闺女的小升初结果时,以为抽到了一个下下签。(“抽签”的心路历程,写在这篇文章里:)

现在涵小妹也体验过一礼拜的初中生活了。我观察下来,跟哥哥当年差别很大。

川哥的初中三年,非常省心。

首先上学放学,他走几分钟就到,我不用管。

其次,最大的省心是学习方面,我基本没怎么操过心。

我们当时也有家校互动群,但在这个群里,老师一般就发放假通知或重要活动的通知,学习方面的事很少提及。

川哥初中三年,我从来不知道他的作业是什么。平时的家庭作业不知道,寒暑假作业也不知道。平时的考试排名也一概不知。

这种情况,也是有利有弊,

有些家长就会觉得有点懵,因为不能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但是往好的地方想: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意识。

川哥当年的老师也说了:孩子都初中了,对于作业这件事,家长需要放手了,孩子也需要学会自己负责。

川哥的初中三年,他学习上的事情我管得极少,只是偶尔充当一个秘书的角色。

他放学之后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他说写完就写完了。

只要老师不投诉,我就不过问。

只要他不请我帮忙,我就不主动掺和。

就这样,他的三年初中很快过去,中考结果也还不错。

好了,现在轮到二宝涵小妹上初中了。

涵小妹拿到入学通知不久,我就去参加了初中学校组织的家长会,班主任也很快建立了家校互动群。

我就发现,这个初中的管理风格跟哥哥当年大不一样。

妹妹的家校互动群里,老师发布了各种通知,小程序,密切跟进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

然后这开学一周,每天的作业都会发到群里(作业不多),各科老师都时不时在群里发通知。

就这几天,作业写得好的同学,已经在群里被表扬了。

作业没完成的同学,或需要更正作业的同学,也在群里被提醒了(只提学号)。

我就感觉,这所初中的老师真负责任,教学管理非常细致。

跟哥哥当年的初中,风格差异真大。

但这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我们不要去简单地去评论对与错。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有正反两面。

按照一般情况而言,孩子到了初中,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应该大部分放手,至少放手70%。像小学阶段那样天天盯着孩子的作业,大包大揽的情况肯定是不行了。

所以川哥他们学校当时那种做法,虽然一开始确实让家长有点不安,但从长远来看,确实更有利于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

至于妹妹这所初中的管理方式,首先老师们都很负责任,工作做得细致,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但家长如何利用好“家校互动群”,用什么心态面对老师发出的各种通知、点名,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老师把作业消息都发到群里,我认为是给家长提供一种“知情权”,并不代表家长需要对孩子的作业大包大揽。

我这个家长有了知情权以后,应该怎么做呢?

说说我是怎样做的:我首先是假装不知道。我不会主动去给孩子安排任何学习任务。

孩子一放学回来,我不会立刻把群消息展示给孩子,然后苦口婆心地跟孩子交代:你看你数学作业是什么,语文作业有哪些……你应该先写这个作业,再做那项作业——我不会这样去做,我操不起这份心。

周五闺女放学回来,先让她自由放松了一会儿,然后我就问:你这个周末打算怎么安排?有作业吗?(我假装不知道作业)。

孩子回答说,她有一些作业,打算周五多休息,只完成最小的一项任务,周六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周日再说。

我说,挺好,就按你的安排来。

然后闺女基本就按照她的计划进行,其中有一项背诵作业,一项听写作业需要我协助,我也积极配合。

到了周日,她说作业写完了,打算搞一下绘画创作。画完画之后已到下午,这时候我就说:“我刚刚看见群里老师发来周末作业清单,你要不要再对照一下,看作业有没有遗漏?”

闺女就跑过来看我的微信群消息,检查完了,说没有遗漏。

我说,那太好了,你完全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家庭作业了,比小学进步太多了。

就开学第一周的状态来看,孩子很开心,态度很积极,我也很满意。

说个题外话:涵小妹其实也很粗心,遗漏作业的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如果真发生了怎么办?

按照老师们这种负责任的精神,一定会敦促孩子更正。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这种补作业的感觉,但这是她需要承担的后果,她需要自己吸取教训。

此外,家校互动群里还会就经常有点名表扬或点名批评/改进。

对于这种点名,我是这么打算的。

“好”的点名,第一时间告知孩子;

“不好”的点名,尽量别直接暴露,先旁敲侧击,看孩子自己能否意识到问题。

如果孩子自己意识到了,我就不提点名的事。如果她始终意识不到,我再委婉提醒:“你是不是忘了哪项作业没更正?”

绝对不能气势汹汹地责骂:“你看你这回又没做好!又被老师点名批评!真丢人!”

如果家长真的这样去做,孩子可能就去记恨某个点名的老师,或对某一学科产生压力。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生家庭而言,家校群里的消息,家长最好拿它当“备忘录”,而不要把它当成管控孩子的紧箍咒。否则,家长会越来越累,孩子也永远学会不会独立。

PS.我家俩娃,不仅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就连求学历程也完全不同,真是非常适合作为两个对照案例,跟大家展示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的成长路径。

上周六,我也在我的微信视频号做过一场直播,“聊聊孩子的初中生活”,从各个方面对俩娃的初中生活进行了对比。今天的文章,其实是直播后的部分内容总结。

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收听上周六的直播回放: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当当网、淘宝网等平台均有售.个人微信,chuanma04

来源:妈丫妈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