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 土生香】德江荆角乡:秋入田间“丰”景如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22:35 2

摘要:金秋时节,德江县荆角土家族乡的水稻陆续成熟,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丰收画卷。8月30日,角口村东门坡旱改水工程项目区金色的稻田里一派忙碌,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阵阵清脆的“哒哒”轰鸣声穿透田埂,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秸秆也被有序粉碎

金秋时节,德江县荆角土家族乡的水稻陆续成熟,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丰收画卷。8月30日,角口村东门坡旱改水工程项目区金色的稻田里一派忙碌,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阵阵清脆的“哒哒”轰鸣声穿透田埂,金黄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脱粒,秸秆也被有序粉碎还田,村民们紧随其后,动作麻利地将一袋袋沉甸甸的稻谷搬运装车,老手艺与新丰收撞出别样热闹,让秋日田野成了盛满喜悦的“丰收场”。

连日来,荆角土家族乡的水稻进入成熟收割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调配机械设备和人力,与阴晴不定的天气来一场“对抗赛”,田间地头呈现一幅幅繁忙而喜悦的丰收图景。

“以前这片地旱季浇不上水,雨季存不住水,现在修了渠,通了路,就算遇到极端天气,收成也能稳住!”看着自家稻田里饱满的稻穗,角口村村民杨飞难掩喜悦。

近年来,荆角土家族乡围绕“稳产、提质、增效”思路,通过严格耕地保护、推广良种技术、完善农田设施等举措,为水稻丰产筑牢根基。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聚焦“路、水、田”三大关键,实施旱改水项目、修建预备水池储水,铺设灌溉管网,全力打通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

同时,通过旱地改造为水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将零散小块农田整合为连片大田,为当地水稻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提供核心保障。今年,全乡高标准农田片区水稻亩产预计提高10%以上,更多农户从“担心减产”变为“放心扩种”。

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让粮食生产更有保障,也吸引了更多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如今,荆角乡稻田连片成景,更成为实打实的“旱涝保收”丰产田。

“往年收稻,1亩地就要雇3个人,一人一天120元,我今年种植20亩水稻,算下来人工成本就要7200元,还得忙好几天。现在用收割机,每亩只需要150元,一天就收完了!”种植大户刘忠杰算起了经济账,脸上满是笑容。

刘忠杰是村里的脱贫户,以前常年在外打工,近几年收入开始不稳定。几年前,看到家乡农业发展越来越好,他决定回乡种粮,还购入了农机作业,不仅省了力,还降低了成本。

如今,刘忠杰不仅种了水稻、油菜,还购置一台收割机4.8万元,获农机补贴7500元。在农忙时除了收自家的水稻,还帮周边农户收割,每亩收取150元服务费,收入可观。

“算上农机收购2.6万元,种植11亩油菜产量2500斤,收入达到一万元,现在水稻收割后卖出,今年预计能有8万元左右的收益,比打工强多了!”刘忠杰自豪地说。

荆角乡积极引导农户使用农机,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服务。机械化作业让农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大大缩短了秋收周期,降低了农户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让农户真正享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带来的福利。

荆角乡水稻种植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高产水稻品种“宜香优2118”收购价为1.7元/斤,切实保障了群众收益,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舒心”。

“乡里很多种植大户都签订了订单,基本实现‘粮熟即收、应收尽收’。”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政介绍,订单收购不仅稳定了销路,还提升了粮食附加值,让农户的腰包更鼓。

“近年来,我们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响应‘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战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粮田’转化为‘良田’,进而提升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大力发展优质水稻种植,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升级以提升抗旱防涝能力,通过政策宣传到户、技术下乡、落实种粮补贴等举措,不断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从良种培育到机械助力,从政策托底到产业链延伸,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贡献力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荆角土家族乡党委书记文杰告诉记者。

据悉,荆角土家族乡2025年水稻播种面积5200多亩,其中角口坝区今年种植水稻350亩,亩产超900斤,通过积极对接兴村富农公司签订坝区稻谷保购协议,实行订单种植收购价1.7元/斤,预计带来总收入55万元。

金黄的谷物在荆角土家族乡的田野上摇曳生姿,瓜果的香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秋收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民们忙碌而喜悦,他们辛勤耕耘的硕果终于得以收获,“丰收在望”的美好愿景终于变成“颗粒归仓”的现实。

丰收的背后,是当地探索出的创新合作模式。自2023年起,荆角土家族乡政府与当地的龙头企业签订协议,采用“集体经济+农户+企业”的模式运营。通过土地流转,企业不仅向农户支付土地租金,提供优质种子,还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参与种植和田间管理,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达到“粮食增产与群众增收”双赢。荆角土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旭琴告诉记者。

金秋之际,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田野间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村民们纷纷投身于采摘的忙碌之中,感受着这份自然的馈赠与劳动的喜悦。秋收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同步推进,昔日静谧的乡村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正逐渐铺展,展现出新的希望与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叶飞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