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选用180天走地鸡被评委认定“肉质偏老”遭淘汰,其现场反驳“评委不懂老广口味”的言论更将争议推向高潮。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地域饮食文化的碰撞,更折射出流量时代综艺节目的深层问题。
近日,一档厨艺综艺节目的播出引发轩然大波。全红婵哥哥全进华在节目中制作广东传统名菜白切鸡时,
因选用180天走地鸡被评委认定“肉质偏老”遭淘汰,其现场反驳“评委不懂老广口味”的言论更将争议推向高潮。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地域饮食文化的碰撞,更折射出流量时代综艺节目的深层问题。
一、争议爆发:一道白切鸡引发的文化冲突全进华在《炙热游戏·百厨大战》中,以“村席大厨”身份端出用自家果园散养180天走地鸡制作的白切鸡,强调“皮脆肉紧”是正宗广东风味。然而,淮扬菜大师周晓燕直言“肉质偏老”,岳云鹏也附和“口感偏硬”,最终全进华首轮出局。面对评判,他当场反驳:“广东饭店用嫩鸡做白切鸡会被投诉,30天速成鸡白送都不要!”这番言论迅速点燃舆论,广东网友集体力挺,认为评委以江浙口味标准评判粤菜是“唔识食”,甚至冲去节目官微抗议,迫使平台关闭评论。
二、争议升级:节目剧本与舆论操控的嫌疑事件背后的“人为设计”痕迹引发质疑。全进华作为奥运冠军家属,其身份天然自带流量,节目组安排“地方风味vs专业评委”的对抗,成功制造#全进华白切鸡被批#等热搜话题,热度远超同期选手。更蹊跷的是舆论走向的精准反转:起初全进华因“捍卫家乡口味”获赞,但后续发布的白切鸡教学视频却被指出火候把控不当,部分肉质偏柴,导致舆论风向突变,质疑其“借妹妹名气炒作”的声音甚嚣尘上。
这种从“全网护”到“全网骂”的转变,被指可能是节目组刻意引导的流量操作。三、深层反思:饮食文化与评判标准的博弈这场争议本质是饮食文化多样性与统一评判标准的冲突。粤菜师傅冼伟文指出,广东白切鸡确有“生鸡熟鸭”的传统,追求肉质紧实以保留鸡味,而江浙菜系更偏好嫩滑口感。央媒评论称,美食本无绝对标准,“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评委缺乏对地方文化的理解,用单一标准评判地方菜难免失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广东省内,湛江等地的白切鸡也比广州更强调嚼劲,这进一步凸显了饮食文化的地域复杂性。
四、流量陷阱:冠军家属的双刃剑效应全进华的处境折射出“冠军家属”身份的两面性。此前他因直播带货被质疑“蹭热度”,此次参加综艺又被指“借争议引流”。节目中他虽未直接提及妹妹,但“全红婵哥哥”的标签始终伴随镜头,淘汰后立即发布教学视频的行为更被解读为流量转化操作。这种过度曝光不仅消耗公众信任,更可能对全红婵的公众形象造成连带影响,正如网友所言:“家人频繁炒作,最终伤害的是全红婵的纯粹感”。当综艺将地域饮食文化作为流量工具,当“冠军家属”身份成为争议卖点,这场白切鸡风波已超越厨艺比拼本身。
它揭示的不仅是评委专业性的缺失,更是流量时代内容生产的畸形逻辑——用文化冲突制造话题,以争议性言论收割热度,最终牺牲的是观众对真实与真诚的期待。正如央媒所言,文化自信不等于文化封闭,坚守传统也需包容交流,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道承载地方记忆的菜肴真正被看见。
来源:体育情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