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史上所说的兵家四派究竟是哪四种门派,名将们属于什么派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1:38 2

摘要:说到古代打仗这件事,你其实会发现个有意思的路数:世人喜欢把复杂的战场分成几门几派,好像是搞个武林门规似的。你得承认,这种划分确实挺有点意思。《汉书·艺文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古代兵家的套路分了个细致,“兵家四派”也算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老教科书。有点像咱们小区老

说到古代打仗这件事,你其实会发现个有意思的路数:世人喜欢把复杂的战场分成几门几派,好像是搞个武林门规似的。你得承认,这种划分确实挺有点意思。《汉书·艺文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古代兵家的套路分了个细致,“兵家四派”也算成了大家口口相传的老教科书。有点像咱们小区老头下棋:谁走了珍珑一着都得说上一嘴哪个流派,“这招是正场,策马兵权谋,还是阴阳变化?”。四个门类其实一个比一个精彩,看重的地方也各有不同,说起代表人物,不比打扑克,怎么排位都得有人举手。

其实呀,这“兵家四派”不是说哪个厉害,哪个软弱,更像是每个人打仗时心里有不同的算盘。有人爱动脑,上一出权谋剧;有的人似乎专门等着天时地利,讲究借势借巧;还有人凭的是胆子大、眼快,临场一看局面就能灵机一动,搏个机会;最后那一拨,更关心手里家伙、阵法铺设,有点纯技术流的意思。咱们先别着急往里钻,把这些套路跟那些历史上真有一手的将军们配起来看,更有味道。

说到权谋那一派,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其实是曹操。这个黑头发的中年人,进退之间总藏着把戏。比如有回他对阵袁绍,官渡那场仗,曹操兵少粮紧,却能硬顶着压力,明里背水,暗里安排奇兵偷袭乌巢,把对方粮草烧了个干净。这手法,说白了,就是典型的“以计破局”。谁都知道打仗拼士气、拼人数,可他偏偏算得头头是道,靠的是谋略而不是盲干。再换个角度讲,宋朝时候的狄青也是典型权谋高手,西北那些年,把西夏玩得团团转。狄青不像别的将军爱摆阵势,他出奇制胜,一回打西夏,专挑夜深暴雨时突袭营寨,安静不声张,一砸就中。谁说权谋只是算计,实际还得会等,敢动,有魄力。

真要说“全能型”,权谋派里还有卫青这个人。他打匈奴时也不是蛮干,先探好敌情,每次出兵都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你要说他用得都是老法——其实不,卫青一面安排正面军队吸引匈奴主力,一面让副军绕到荒漠边缘悄悄包抄。等匈奴觉得胜券在握,该撤回老窝,卫青这才猛地合围,一网打尽。西汉靠着卫青几招权谋,把老对手打得服服帖帖。

这种走正奇结合的路数,本质就是权谋家的魂。不是成天想着怎么正面硬刚,而是把眼前的大势跟暗处的小算盘缠在一块,谋定再动。大家熟知韩信和白起,其实一路子,手法不同而已。要是再往后翻,明朝的徐达、清后的皇太极,也算这门条块里的主力,话说后世论兵,总免不了他们被拉出来讲讲。

权谋聊够了,说说那股“阴阳变化”派吧。有时候,打仗真不像棋盘对坐,更多是像咱们过年刮风下雪,天有不测风云。阴阳派的人,等的就是风水轮流转。王猛,这号人物,有点被忽视了。北朝打仗,王猛能看懂天数,善用时机。打前秦时,他挑的就是“顺天时”——雨天出兵,路滑敌重甲兵行不动,王猛却让轻骑兵借势,打个迅雷不及。再看看刘伯温,当年朱元璋起家时,刘伯温不少主意都带点“借势吹哨”味。比如对阵陈友谅,他故布迷阵,虚张声势,把对方诱入死地。这种计谋,不见得就高深,往往是懂得避实击虚。

其实我觉得,阴阳派就是善于利用环境和细节的那拨人。像明代王阳明,领兵打江西时,乡民说他能“知天晓地”,实际上是勤侦察、巧设伏,尽量让敌人不明虚实。再琢磨下诸葛亮,虽然大家都记空城计,其实他靠的就是“气场”——人少阵大,吓退司马懿。打仗讲究的是气势、风水,虚虚实实之间让敌人心里发虚。阴阳派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明里藏暗,暗里有谱。曹操有句话说得好,“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大致就是这意思。

再说“形势派”,这一门就有点像街头打架:临场见机行事,走一步看一步。别家还在琢磨计策,他们已经把对方裂口看得明明白白,猛地扑上去。你说项羽勇猛,倒不如说他抓得准时机。其实我更佩服刘裕。他带兵打北魏不拘套路,有回遇敌骑兵来势汹汹,别人都退避,刘裕硬生生把步兵“却月阵”摆出来,借着河流船只突袭,非但不退,还把对方的骑兵戳了个稀烂。你说这不是权谋,也不是阴阳,其实就是纯粹抓住了“天时地利”。

讲到形势家,就不得不扯上努尔哈赤那场萨尔浒大战。他不怕敌军多,专门琢磨对方怎么分布兵力,别人各走各的路,他只挑最薄弱。对战明军时,他居然只带一路人马,转来转去,四战四胜。后来人学打仗总说“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其实就是努尔哈赤留的口头禅。本质就是敏锐、果断,说勇也好,说机也罢,其实就是见风使舵。

再说那些会玩技术、用点杀手锏的技巧派。咱们中国老兵一向喜欢琢磨器械、阵法。像田单那个火牛阵,打燕国翻盘说不上多高深,胜在新颖。后来到了明朝,戚继光练兵东南,用鸳鸯阵对付倭寇。别看名字听起来文气,实则阵法变化,士卒分工,各种兵器招式都能结合起来。这种人不爱搞阴阳怪气,也不是权谋多心,纯靠一手好技术吃饭。

另外你不得不服周瑜火烧赤壁那出。东风、火攻、连环计,真是把天时人事摆到极致。还有关羽水淹七军,借着涨水的时机一波带走于禁,谁能想到汉水这东西平日没啥,战场上一涨能改乾坤。所以技巧派的人,不只靠器械,还懂借风借水,帮了阵法一把。

再说说广义上的技巧家,有时候不是器械本身,而是懂得“借物顺势”。玉壁守城的韦孝宽,很多人不感兴趣,可他会巧用城墙、防御设施,硬是把大兵围困化解了。还有曾国藩,他练湘军也是靠细节活:武器、队形、操练细致入微,最后对付太平军,整出阵法组合,把对方打得莫名其妙。技巧流的代表真不少,往往是用细节换战场主动。

但说到底,历史上大将哪能只会一拳头?像岳飞这样的人,权谋、阴阳、形势、技巧全粘一块。北伐金军,郾城一仗用钩镰枪砍马腿,硬碰硬技术活;牛头山设伏又是权谋套路,剿洞庭湖草寇则有几分阴阳变化,虚实冲击。再看晚清民国那阵,名将们也各自琢磨,林彪打辽沈,谋划精细,技术控和权谋结合得灵动;粟裕总等敌人露破绽,当机立断,纯靠见机取胜。这种事情,你说能用古人那一套门规管死?其实都是见招拆招。

闲话说到这:真要把千年的战法分成四派,其实只是方便理解。谁没遇到过家里老人讲打牌,“你得留一手,不能只靠牌面”——其实打仗也是如此。兵家四派,归根到底都是讲变通、会权衡,不让自己死板。至于最后谁能笑到最后,你说是计谋好还是胆子大,终究也有天意历史的一层。等下回你看历史,不如琢磨琢磨:这些将军们是不是也像身边的人,琢磨着自己的绝活,又不甘心只活在别人的分门别类里。

留下这么一句吧,有本事的将军,门派只是参照,不是拘束。纵使过去有兵家四派,如今看冷兵器时代,也都只是烟云一笔了。下次再聊,不知你会在哪个流派里找准自己的那一招?

来源:顽强雪梨Zf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