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媒报道,9月9日至9月14日,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简称“慕尼黑车展”)即将举行。时隔两年,中国展商再次强势归来。摘要:9月9日至9月14日,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简称“慕尼黑车展”)即将举行。时隔两年,中国展商再次强势归来。
统计显示,在总共 748 家参展商中,57% 来自德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而且越来越多的是大型汽车制造商,而不仅仅是供应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表示,“2025 年的将成为汽车慕尼黑车展将成为历史上最多样化的平台。但多样性也意味着激烈竞争。”
德媒指出,多年来,大众、宝马和奔驰等德国制造商的大部分销售额都来自中国市场,但市场动力正在减弱。德国品牌正在失去市场份额。虽然在德国汽车市场上,本土企业仍占据地位,但中国车企在德国的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图源:SZ
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中国汽车在德新注册量超过35000辆。虽然在187万辆乘用车总数中,这听起来不算多——只占1.9%。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比例翻了一番。
如果将中国吉利旗下的沃尔沃和极星Polestar 计算在内,其市场份额甚至超过 4%,比丰田和特斯拉的总和还要多。
目前为止,上汽集团的MG Roewe 依然是德国市场排名第一的中国汽车品牌。截至8月,该品牌有15600 辆新注册汽车,保持领先地位。
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比亚迪正在迎头赶上。在短短一年内,该公司在德国的注册量与2024年同期增长约五倍,达到8500多辆,其增长势头非常强劲。
挑战与机遇并存
德媒指出,中国车企在德国发展仍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汽车专家表示,“今年春季,比亚迪在德国的经销商还不到 30 家,MG Roewe 约有 150 家,小鹏 Xpeng 目前有 35 家。”相比之下,大众汽车拥有约 700 家经销商,宝马约有 400 家。
图源:ingenieur
此外,电动汽车还需缴纳关税,而且消费者比较保守。许多德国消费者对品牌非常忠诚。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的一项调查,德国约 50% 的消费者会再次选择同一品牌。在其他欧洲国家,这一比例明显较低。
BCG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德国,只有16%的受访者愿意考虑购买中国电动汽车。在意大利,这一比例为14%,在荷兰为11%。因此,除了面临关税和经销商网络问题外,中国车企如何打破本土民众情感障碍也是关键所在。
电池:欧洲重大弱点
德媒还指出,当人们争论新车型的时候,真正的问题电池却是硬伤。电池是每辆电动汽车的核心和成本因素。而欧洲在这方面远远落后。
德勤的一项研究表明,到 2024 年,全球生产的电池中只有 13% 来自欧洲。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或韩国企业。中国占全球市场的份额为 70%。
德勤专家哈拉尔德·普罗夫警告称,“如果欧洲企业在电池生产方面不能大幅追赶,将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因为电池制造商决定着车辆的续航里程、性能,最终也决定着车辆的价格。”
IAA是主场也是“战场”
本届慕尼黑车展,德国本土车企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奥迪、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纷纷展示最新成果。比亚得、小鹏Xpeng、问界AITO、长安、东风、零跑、红旗、广汽、奇瑞等中国展商闪耀光芒。令人意外的是,特斯拉则缺席本次展会。
图源:Handelsblatt
来源:德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