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康复机构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22:57 1

摘要:对于星宝的新手家长们来说,在帮孩子选择机构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不知道怎样才能选到一家适合孩子的机构,今天就我们来回顾一下10月10日由刘美老师为大家主讲的免费暖星微课,告诉家长们该如何选择康复机构以及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对于星宝的新手家长们来说,在帮孩子选择机构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不知道怎样才能选到一家适合孩子的机构,今天就我们来回顾一下10月10日由刘美老师为大家主讲的免费暖星微课,告诉家长们该如何选择康复机构以及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选择康复机构入园准备与适应】

1

如何选择康复机构

第一,确认康复机构是否为正规注册。

全国有上千家机构在残联有注册,建议家长首选这样的机构,一方面是有机会可以申请残联提供的一些干预补助,能够给家庭提供一点经济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这样的机构有残联定期的检查和教师培训,也能够基本保证一定的水平。

第二,确认康复机构的服务模式。

科学的早期干预首先需要对孩子进行全面了解,通过评估、观察以及对家长的访谈,采用各种方式来收集孩子全方位的信息,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然后再去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当中还要不断去评估实施状况以及孩子进步的状况,根据这个结果再去对计划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里边也绝不是某一位老师能够决定的。进步一定是一个团队的合作。

在国外,这个团队可能会包括儿科医生,心理专家、校长、社区人员,还有各种专业治疗师等等。在国内建议这个团队里面至少需要包含孩子所接触到的所有课型的老师以及学校的主管级别经验丰富的老师。

建议家长不要仅仅为了预约想要咨询的老师,而白白浪费了孩子宝贵的干预时间。

一个好的机构是会将所有老师们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让所有进入机构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在这里我也就特别提醒家长一句不要在干预过程当中只依赖某一位老师,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让孩子最终融入社会,那就势必要多接触人。孩子不应该只是听某一个人的话,或和某一个老师配合得好,我们需要孩子提高的是学习兴趣,然后掌握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在某一位老师的课上所学的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

第三,确认康复机构使用的方法是不是科学研究证明有效。

我们仍然推荐以ABA(应用行为分析)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干预方法。也就是说,无论机构采用什么样的干预理论和方法,最好是需要懂得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毕竟经过多年科学研究证明ABA是对大部分谱系孩子有帮助的。但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毕竟孩子间的差异较大。

没有一个方式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没有某一个方法能够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样的效果,需要不断的去摸索和调整,寻找对特定的孩子行之有效的干预的方法。

第四,确认康复机构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和“素质”

所谓“素质”,是家长是否能感受到老师是爱孩子、认真负责以及努力上进的。如果能做到这些,个人认为即使是一个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老师,也是可以给孩子带来进步的,因为技术和经验是需要不断累积。但是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感不是短期就是可以培养的。

2

进入康复机构的一些准备

第一,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

做一切关于孩子干预的决定都应该建立在对孩子全方面的了解下,从生理年龄到孩子的性格特点,孩子的诊断结果,孩子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包括家庭的生活环境,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孩子成长的经历,现在身体发育的状况等等,都是干预前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建议家长在入园干预之前要做相应的评估以及观察整理,以便机构能够根据孩子的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安排。

第二,家庭成员要达成一致,共同分担。

孩子进入康复机构是一件大事,很多家长在诊断初期都存在一种抗拒的心态,家长之间要沟通协商达成一致,纠正这种心态。作为干预机构的角度来说,并不应该是诊断孩子是不是自闭症的地方,而是应该关心孩子跟同龄普通孩子相比到底差在哪里,我们怎么样能够帮助孩子赶上去,这个过程是需要家长的良好配合。

建议家长要制定家庭会议制度,大家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相互支持才能度过最初的这种阵痛期。

第三,家庭生活作息以及孩子生活规律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孩子的生活作息规律都在进入幼儿园和机构之前都需要提前进行适当调整,尤其是睡觉和起床方面。

睡眠问题:很多年龄小的孩子在进入机构或者幼儿园之前睡眠时间都不固定,但突然进入机构或幼儿园就需要固定一个时间睡觉和起床,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可能都会难以适应。还有很多孩子不适应机构卫生间,这也需要家长提前在生活中观察了解,适当锻炼。有的孩子到机构会穿着开裆裤,这方面也不建议,一方面不卫生,另外一方面也比较不适当。所以建议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循序渐进地调整自己以及孩子的作息规律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需要长期适应的过程,关于生活作息方面家长在心理上要有所准备,而不是把注意力全部立即放在孩子语言认知这些方面的发展上。如果环境都还没适应,那么学习配合这些就更无从谈起了。

第四,家长要学习。

一般来说家长会自学一些关于自闭症治疗干预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我想提醒家长的是,大家也需要了解普通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表现出的一些行为,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特殊教育老师一定是要先获得普通教育教师学历,必须懂得普通孩子发展的规律。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所持有的教育理念、态度或方法即使对于普通孩子也并不合适,更何况是咱们这些需要更细致更耐心去帮助的谱系的孩子。

作为孩子的效仿对象,作为孩子所处环境当中最强有力的因素,要想改变孩子,就要先改变我们自己。


3

如何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康复机构的适应

第一,家长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

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上课很辛苦,所以就各种顺从和满足孩子的要求。也有的家长会对孩子很凶,觉得孩子哪里都表现不好,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其实这些情绪状态都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我们不能苛求家长很快就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孩子的状况,但是至少家长要有意识逐渐的调整自己。

曾经有过一个案例,一个妈妈一张嘴全是孩子的问题,觉得孩子这里、那里不好,皱着眉头,一脸怒气。经过机构老师们不断地和她沟通梳理,等再次见到这个妈妈的时候,就发现她换了一个发型,而且还化了妆,看到了笑容。因为他开始学习欣赏自己的孩子,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感觉到这个妈妈慢慢找到了她舒服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的方式,孩子的进步进而也会提升。

这其实这是我们期望的一种状态。但这种状态也确实不是一步就能达成的,是需要慢慢的摸索和调整。所以在孩子进入康复机构的初期,家长也要把自己照顾好,因为你要知道家长的情绪状态是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的。

第二,把孩子喜欢的以及熟悉的东西带到机构

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找到一点熟悉的事物,可以给孩子带来一点安全感。一般我们建议在适应机构环境的初期,家长要把孩子最喜欢的事物和机构联系起来,尤其是在机构之外的情景完全得不到的。这样孩子更容易爱屋及乌,慢慢的对机构环境产生好感。

例如:如果孩子喜欢一辆小汽车,就让孩子每次到机构时要从老师的教室里拿到才能玩,其他的地方没有,那么他下次可能就会期待着到这个老师的教室里边去。

第三,孩子不喜欢的事物要尽量控制,初期不要在机构里面出现或者发生。

比如:如果孩子过分依恋某位家长,会因为不愿意跟这个人分开而哭闹得很厉害,那么我们建议不要把这个人纳入到干预环境当中。因为如果痛苦的事情发生在机构里,孩子可能会因此抗拒这个环境。

还有很多孩子不习惯坐椅子,第一天上课就被家长按着坐在椅子上,这样也不利于孩子对这个环境产生好感。所以就要慢慢的增加孩子坐椅子的时间,而不是一蹴而就,强迫孩子去坐椅子。

第四,家长要明确在干预训练初期的首要目标。

这个首要的目标是:让孩子喜欢到机构环境中来,然后熟悉自己的老师,熟悉自己上课的教室以及同伴,而绝不是在课堂上学习老师教学的这些内容。这些内容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去尽量考虑吸引孩子,但是学不学的会不重要,重要是他能够不哭闹,能够安静的在这个环境中去观察发生了什么,能够愿意进到教室里边来,这就已经是非常棒了。

在刚到机构或幼儿园的时间里,要尽量多做孩子擅长喜欢的事情,给孩子的奖励、夸奖也要快一点,足一点,等到他适应了之后,配合度有一点增强了,我们才根据孩子的教育计划来加强所需要的其他知识和技能。至于适应周期因人而异,家长要和老师多多沟通,良好配合。

第五,建议家长要跟孩子报备,即将要发生的变化。

虽然我们觉得谱系的孩子都存在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但我们还是要跟孩子去解释,或者是要去说明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让孩子有一个心理的准备。如果在报备的时候能使用一些视觉提示的方式,比如以一些图片来呈现时间作息表,列出一天将要做的事情。可能是对孩子的理解能够起到一些帮助的作用。

例如:今天要去幼儿园,那我们就要给孩子呈现一个幼儿园的图片,然后到了幼儿园可以干什么,要见到谁,给他呈现相关的老师的图片,这些也许是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即将要发生的事情。

普通幼儿园的适应

第一,循序渐进的去适应幼儿园。

目前很多普通孩子进入幼儿园也是从有家长陪同到家长撤出,逐渐适应。那么对于谱系儿童来说就更需要。我们建议家长考虑熟悉孩子的机构老师的建议,因为这些老师是除了家长最了解孩子各方面能力的人,当然最终做决定还是家长自己。

例如有些孩子上午幼儿园下午机构训练,有的孩子是上午机构训练,下午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上午和下午的活动是有难度上面差别的。有的孩子我们也会建议它全天幼儿园,然后在机构加一节课。那么孩子更适合哪一种情况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状况,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核心是要根据孩子当前的状况提供适合孩子的方式。

第二,明确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目的

去幼儿园本身不是目的。幼儿园只是在促进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交到好朋友,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参与同伴游戏,有的是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加强集体意识等等。有目的才能有针对性的寻找相应的资源去实现,当然也是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慢慢积累。孩子在幼儿园的进步,尤其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经过训练还算跟得上就放松要求,要知道幼儿园的下一步是进入小学,而小学的规矩性生活自理要求更高。

第三,要找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首先,需要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学习知识。

其次,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需要了解什么是自闭症,而且愿意接纳这些特殊需求的孩子。也愿意学习跟自闭症相关的这些知识,能持开放的态度,愿意和干预机构进行交流沟通,共同解决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家长也能够有机会在幼儿园观察到孩子真实的表现,而不只是听幼儿园老师的口头描述。这样的幼儿园我觉得是更适合我们的孩子去融合的。

第四,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延伸机制。

我们的孩子经常存在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从而不能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无论是从安全的角度还是心理健康发展角度,都是需要家长密切注意的部分。

所以想再次强调说话技能和沟通技能这两件事情。家长千万不要只是关心孩子能不能说话,我们必须要重视孩子有没有能力有效的沟通表达,不管用手语也好,符号图片也好,一定要让孩子有沟通的渠道,能准确表达他们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家长的沟通能力在孩子以后的融合过程和日常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家长是和机构专业老师的沟通,还是普校老师以及和其他孩子沟通,都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只能不断把自己变得更强,才有可能为孩子争取更多的机会,持续进步,有更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加油!

「暖星社区」由复旦大学团队创办,深耕孤独症领域,独创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基石的TRAIN干预体系,提供机构服务【暖星之家】(北京/上海/深圳)、入户服务【暖星到家】(全国)和家庭干预线上课程,让孤独症家庭生活得更好。

来源:暖星之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