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村里来了个要饭的瞎子,爷爷出手相帮,后来我们两家成了亲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06:04 1

摘要:我叫冬艳,出生在一个小山村,记得我七岁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有一天上午,奶奶拿出来了一些玉米,让我和她一起,坐在大门外面的墙角剥玉米。

声明:为阅读方便,本文用第一人称写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切勿对号入座!

讲述人/冬艳 撰写/墙角梅花

我叫冬艳,出生在一个小山村,记得我七岁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有一天上午,奶奶拿出来了一些玉米,让我和她一起,坐在大门外面的墙角剥玉米。

因为上午有阳光,太阳出来的时候,刚好照到墙角,爷爷又端来了一个火盆,我和爷爷奶奶围在火盆旁边,开始剥玉米。

那年的玉米颗粒很小,奶奶一边剥着玉米,一边对我说:“冬艳,不要浪费了这些玉米,这些玉米虽然有些小,可是磨成玉米面,吃着也不耽误事。”

因为太无聊了,我一边剥着玉米,一边看向村口的大路。

那天上午,我剥一会儿玉米,就抬头看看大路,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村口的大路上看不到一个人。

后来,当我又一次抬头看大路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小小的身影出现在村口:那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她的手里拉着一根长棍子,棍子的另一端,被一个佝偻的老人牵着。

老人左手牵着棍子,右手拿着一根拐杖,不停的敲着路面。

看到这些之后,我一下子就想起来了:我们村的李奶奶走路的时候,和这位老人很相似,只是李奶奶是一个瞎 子,难道这位老人也是一个瞎 子?

等到老人走近了,我才发现老人眼神浑浊,他真的是一个瞎 子。

“奶奶,有人来了。”我小声的对奶奶说道。

奶奶抬起头,看了看老人和小女孩:“估计是要饭的,这年月,谁都不容易。”

等到那个小女孩和老人走到我家大门口,我的心里忽然揪紧了,因为那个小女孩看起来和我的年龄一样大,她衣衫单薄,冻的瑟瑟发抖,鼻涕不停的流着。

小女孩看了看我们,就小声的和那位老人说了一些话。(估计是小女孩告诉老人:我们已经到了村里,这家大门口有人。)

小女孩搀扶着老人来到了我们面前,老人颤颤巍巍的说道:“行行好,给口吃的吧!”

当老人开始说话的时候,小女孩急忙躲在老人身后,只露出一双大眼睛,怯生生的看着我们。(那双眼睛很明亮,和那脏兮兮的小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爷爷看到那位老人之后,叹了口气,急忙站了起来:“这大冷天的,快进屋里暖和暖和。”

老人连连道谢,小女孩又小心翼翼的搀扶着老人,跨过门栏,来到了我家。

进屋后,我仔细的看了看他们的模样:老人约莫60多岁,满脸的皱纹,眼睛浑浊无光;小女孩约莫七岁左右,瘦的可怜,嘴唇冻得发紫,只有那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冬艳,赶紧去盛两碗热粥。”爷爷急忙吩咐我。

我急忙去灶台盛了两碗温热的玉米粥,又去拿了一盘蒸红薯;奶奶也去厨房里,把我们腌的小咸菜拿了出来。

小女孩接过我递给她的粥,手抖的厉害,差点把粥撒出来。

“闺女,慢点吃,别噎着。”奶奶把咸菜推到了他们的面前。

小女孩狼吞虎咽的吃着饭,显然是饿极了,等他们吃完饭之后,爷爷才开口问道:“兄弟,你从哪里来?这么大冷的天,你怎么带着孩子在外头挨冻?”

老人长叹了一声,浑浊的眼里似乎有泪光在闪烁:“俺姓陈,这是俺孙女,她叫作小云,我家住在几十里地外的陈家庄,前些天,我的儿子和媳妇吵架,媳妇一气之下跑回娘家了,儿子也跟着赌气,说要去外地谋生,把俺和孙女扔在家里,俺眼睛看不见,没法照顾孙女,就想着把孙女送到儿媳妇家里,让她好歹有口饭吃。”

那个叫作小云的小女孩紧紧的抓着爷爷的衣角,小声的补充道:“我们已经走了一天了,爷爷说妈妈住在赵家庄,还要走一天才能到。”

听到他们爷孙俩这么一说,我们当时就愣住了:赵家庄离我们村少说还有20多里地,这样寒冷的天气,一老一小慢慢的行走,还要沿途要饭,不知要走到什么时候。

爷爷长叹了一声,对陈爷爷说道:“兄弟,你这眼睛看不见,带着孩子走这么远的路,如果出点事,可怎么办呢?”

陈爷爷摇摇头:“没法子啊!小云还小,不能让她跟着俺这个瞎 子挨饿。”

听到这些话之后,我们全家人都不再说一句话,屋子里面立刻安静了下来,只听得外面的寒风呼啸着刮过屋顶,而炉膛里柴火燃烧的时候,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

猛然之间,爷爷好像想到了什么,他眼前一亮,站起身,对陈爷爷说道:“这样吧!俺去队里借驴车,送你们去赵家庄,这么冷的天,如果让你们走着去赵家庄,非冻坏在路上不可,人活一世,谁没个难处?我们能帮一把,就帮你们一把。”

说完这些话,爷爷就急匆匆的出了门。

看着爷爷的背影,消失在寒风中,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转头看向小云,发现小云也正看着我,我们两个人相视一笑,陌生感顿时减了不少。

“你几岁了?”我小声的问小云。

“我七岁。”小云的声音细细的。

“俺也七岁。”我惊奇的说:“你是几月生的?”

“我是腊月生的。”小云低着头。

“俺是三月生的,那你应该叫俺姐姐。”我高兴的不得了。

看到小云一直低着头,我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一把炒黄豆:“这些炒黄豆可香了,你尝尝。”

小云怯生生的拿了一颗黄豆,放在嘴里,慢慢的嚼着,眼睛弯成了月牙:“这颗黄豆真香。”

过了半个时辰,爷爷赶着驴车回来了:那是一辆破旧的板车,拉车的老驴也是瘦骨嶙峋的。(但是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村里最 先进的交通工具了。)

“快上车吧!趁着时间还早。”爷爷急忙招呼着。

奶奶往车上铺了一层干草,又拿出一床旧棉被,放到了车上:“路上冷,你们坐在车上都裹紧点。”

陈爷爷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的作揖:“谢谢了,你们真是好人。”

那天,我原本被安排留在家里,但是看到小云和陈爷爷准备走,我就鼓足勇气,对爷爷说道:“爷爷,俺也想去,行不行?小云也很无聊的,我如果去了,她路上也能有个伴。”

爷爷看了看我和小云期待的眼神:“冬艳,你上来吧!多穿件衣服。”

就这样,爷爷在前面赶着驴车,我和小云还有陈爷爷三个人坐在车后面,驴车“吱呀,吱呀”的驶出了村子,踏上了去往赵家庄的路。

那天北风凛冽,但有个棉被裹着,我和小云挤在一起,觉得也不是太冷,我就好奇的问小云:“你娘长什么样子?她对你好吗?”

小云的眼睛亮了起来:“俺娘可好看了,头发又黑又长,会编各种辫子,她对俺也好,每次去集市上,都会给俺带点小礼物,有时候是一根红头绳,有时候是一块糖……”

说着说着,小云的眼神又黯淡下来:“可是俺娘跟俺爹吵架了,不要我了。”

“小云,你胡说啥呢!”陈爷爷虽然眼睛看不见,耳朵却灵得很:“你娘那是在气头上,哪能不要你呢?你爹那个倔脾气,你娘没少受委屈,可每次吵完架,过两天,你爹总会和你娘认错,他们两个人就又和好了。”

听到这些话,小云的脸上露出期待的眼神。

记得那天,路两边都是光秃秃的田野,偶尔能看到几位乡亲在地里忙碌,她们都是趁着日头好,在地里翻土地,为来年的春播做准备。

走了大概约莫一个多小时,看见远处有一个村庄。

爷爷高兴的对陈爷爷说道:“兄弟,前面就是赵家庄了。”

赵家庄比我们村稍微大一些,房屋更密集一些,但同样也很穷,几个村民好奇的看着这辆陌生的驴车,交头接耳的议论着。

陈爷爷告诉我们:小云的母亲叫作桂芳。

于是,爷爷就和那几位乡亲打听着桂芳的名字,后来,在一位乡亲的带领之下,我们到了小云的姥姥家里:那是一个比一般农户稍好些的院落,至少院墙是完整的。

小云跳下车,急匆匆的敲着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30多岁的妇女探出头:她面容憔悴,但是依然能看出来几分秀气,长发简单的挽在脑后。

“娘……”小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扑进妇女的怀里。

妇女愣住了,随后紧紧的抱着小云:“小云,你怎么来了?你的爷爷呢?”

妇女一边说着,一边抬头看见站在驴车旁的陈爷爷,更是惊讶:“爹,你怎么……”。

陈爷爷听到说话声之后,就颤巍巍的对小云的母亲说道:“桂芳啊!给你添麻烦了,小云他爹去外地了,俺这眼睛看不见,没法照顾小云,只能把她送你这里。”

小云的母亲听到这些话之后,顿时泪如雨下,她一边掉着眼泪,一边上前搀扶住陈爷爷:“爹,这个没良心的,他真的走了,把你和孩子扔家里了,你们赶紧进屋子里面,暖和暖和。”

这时,小鱼的母亲才注意到我和爷爷,就疑惑的问陈爷爷:“爹,这二位是……”。

陈爷爷急忙介绍:“这是杨家村的杨大哥和他的孙女冬艳,要不是他们好心的用驴车送我们过来,俺们爷孙俩,还不知道能不能走到这里呢!”

小云的母亲连声道谢,将我们让进屋里。

屋里比外面暖和不少,虽然家具简陋,但收拾的干干净净。

小云的姥姥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也从里屋出来,听说情况后,赶紧生活做饭。

趁着大人们说话的时候,我和小云坐在院子里的小凳上,低声的说着悄悄话。(小云终于见到了母亲,脸上有了笑容。)

不一会儿,简单的饭菜准备好了:一盆玉米面饼子,一盘咸菜,还有几个蒸土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招待了。)

吃饭的时候,小云的母亲详细的问了情况,当提起来丈夫抛下老人和孩子去了外地,她气的直掉眼泪:“这个没良心的,吵架归吵架,他怎么能这样做呢?”

陈爷爷叹了口气:“桂芳啊!这是俺儿子做的不对,俺替他向你赔不是,可是,你能不能回去?小云不能没有娘,俺那个家也不能没有你啊!人这一辈子,眼睛可以瞎,但心不能瞎,有时候,明眼人看不清的道理,我的心里却亮堂着呢!自从你过门之后,我就知道你一直把我当做当作亲生父亲看待。”

小云的母亲沉默了一会儿,眼睛“啪嗒,啪嗒”的掉了下来:“爹,你别这么说,自从嫁到陈家,你一直把俺当亲闺女看待,从来没亏待过俺,这次吵架也不是因为你,是那个没良心的,非要跟着别人去挖煤,我说太危险,不让他去,他就跟俺急,他要是出点什么事,我和小云怎么办?”

说到这里的时候,小云的母亲抬起头,擦干眼泪:“爹,俺跟你回去,不管那个没良心的回不回来,俺得照顾你和小云,你的眼睛不方便,小云还小,不能没人照顾。”

陈爷爷激动的手指发抖:“桂芳,你说的是真的?你不怪俺儿子了?”

小云的母亲苦笑一下:“我怎么能不怪他呢?可是怪有什么用?日子总得过下去,等他回来了,俺再跟他算账。”

这时,小云的姥姥也说话了:“桂芳,夫妻没有隔夜仇,婆家也是家,亲家公眼睛不好,孩子还小,确实需要人照顾,你回家吧!”

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小云的母亲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就准备跟着我们回家。

看到这一幕,爷爷欣慰的点了点头:“这就对了,一家人哪有解不开的仇?时候不早了,咱们得赶紧往回走,天黑前,还得赶回家呢!”

准备上驴车的时候,小云的母亲却拦住了爷爷。

小云的母亲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里面包了几块钱,她对我的爷爷说道:“大伯,这是俺攒的几块钱,你拿着,不能让你白跑这一趟。”

“我在家里歇着,也是歇着,帮你们也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这钱我不能要。”爷爷没有要那几块钱。

后来,爷爷继续赶着驴车,准备把小云一家人送到陈家庄。

回去的时候,因为多了小云的母亲,驴车上更加拥挤,但气氛却轻松了很多。

等到天快要黑的时候,爷爷总算将陈爷爷一家人送回陈家庄。

等我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年关。

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我和奶奶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忽然听到门外有动静。

打开门一看,我一下子就愣住了:门外站着小云和她的母亲,还有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

那个男子皮肤黝黑,身材高大,提着一只被捆住脚的老母鸡和一篮子鸡蛋,而小云和她的母亲,也是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冬艳姐……”小云高兴的叫我。(这次小云的脸上红乎乎的,明显比上次见面的时候,胖了很多。)

小云的母亲也笑着说:“冬艳,你的爷爷在家吗?俺们来谢谢他。”

一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反应过来,连忙喊爷爷出来。

爷爷出门一看,也愣住了。

小云的母亲急忙推了推身边的男人:“还不敢赶紧谢谢大伯…”

男子“扑通”一声,跪在了爷爷的面前。

爷爷吓了一跳:“你这是干啥?赶紧起来。”

男子不肯起来,给我的爷爷磕了一个头,才说:“大伯,俺姓陈,叫作辉强,是小云的爹,谢谢你救了俺爹和闺女,要不是你,俺的这个家就散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小云的父亲去外地挖了两个月的煤,虽然挣了一点钱,但是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就回到了老家,听到我的爷爷救了他的父亲和闺女,小云的父亲也很感动,决定来我们家里,谢谢恩人。

爷爷急忙扶起小云的父亲:“快起来,地上凉,那天我也没做啥,就是帮了一个小忙而已。”

小云的父亲摇摇头:“大伯,对于你来说是帮了一个小忙,可是我们家来说,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那天如果不是你出手相帮,说不定我们这个家就散了。”

那天,我的母亲把家里最 好的食物都拿了出来,做了满满一桌子饭菜,两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饭。

小云悄悄的对我说:“俺爹说了,以后就在家陪俺和爷爷,哪儿也不去了。”

那天,小云一家人走的时候,我们把她们送到了村口。

让人想不到的是,从此以后,每到逢年过节,小云的父母都会来我家,她们有时候带点自家种的蔬菜;有时候带一些鸡蛋,东西虽然不多,但情义重,我们两家人像亲戚一样走动起来。

我和小云也成了最 好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云常来我们家找我玩;而我也常去小云的家里,帮小云干农活。

后来,我和小云都长大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每年春节,两家人还是会聚在一起。

小云每次来我家的时候,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

爷爷看到小云,总是笑眯眯的:“小云来了,快坐下歇歇,你又来送东西,俺们老两口,哪吃得了这么多?”

小云当时就笑了:“爷爷你就别客气了,要不是你当年帮我和爷爷,说不定就没有今天的我,我记得可清楚了,那天刮着大风,冷的很,你把我们让进屋,还给热粥喝……”

奶奶也从屋里走了出来,拉着小云的手:“你们啊!年年都来我家走亲戚,比我们家真 正的亲戚还要亲。”

小云拉着奶奶的胳膊:“奶奶,你和爷爷就是我的亲爷爷和亲奶奶啊!”

听到这些话之后,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世间最 珍贵的不是看得见的金银财宝,而是看不见的善良与真情!

来源:墙角梅花66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