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溶片必须空腹服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避免掰开/嚼碎;
阿司匹林(Aspirin)用药说明书(2025年更新版)
***
一、基本信息
- 通用名: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
- 常见剂型:
- 肠溶片(25mg/50mg/100mg)
- 普通片(300mg/500mg)
- 泡腾片(500mg)
- 医保类别:国家医保甲类(基药)
***
二、核心作用与适应症
1. 抗血小板(小剂量)
- 心血管一级预防:50~75岁高危人群(需医生评估)
- 二级预防:
- 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后)
- 缺血性脑卒中/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外周动脉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
2. 解热镇痛(大剂量)
- 发热、头痛、牙痛、肌肉痛(已逐渐被对乙酰氨基酚替代)
- 风湿性关节炎(需大剂量,现较少用)
***
三、用法用量
| 用途 | 剂量 | 用法 |
||||
| 心脑血管二级预防 | 75~100mg/日 | 肠溶片空腹整片吞服 |
| 急性心梗/脑卒中 | 首剂300mg嚼服 | 非肠溶片(尽快就医) |
| 解热镇痛(成人) | 300~500mg/次 | 间隔4~6小时,每日≤4g |
关键提示:
- 肠溶片必须空腹服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避免掰开/嚼碎;
- 漏服处理:若漏服≤12小时立即补服,超过12小时跳过本次。
***
四、不良反应与禁忌
1. 常见副作用(>1%)
- 消化道:胃痛、恶心(肠溶片可降低风险)
- 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瘀斑
2. 严重风险(需立即就医)
- 消化道出血:黑便、呕血
- 过敏反应:哮喘发作、皮疹(“阿司匹林哮喘”)
- 瑞氏综合征(儿童病毒感染期禁用!)
3. 绝对禁忌症
- 活动性胃溃疡/出血
- 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 对NSAIDs过敏或哮喘病史
- 妊娠晚期(可能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早闭)
***
五、药物相互作用
| 联用药物 | 风险 | 处理建议 |
||||
| 华法林/利伐沙班 | ↑大出血风险 | 避免联用,或严密监测INR |
| 布洛芬/萘普生 |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 | 间隔2小时服用 |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消化道溃疡风险 | 加用PPI(如奥美拉唑) |
| 二甲双胍 | ↑乳酸酸中毒风险(罕见) | 监测血糖和肾功能 |
***
六、特殊人群用药
- 老年人:从75mg/日起始,监测肾功能和出血迹象;
- 儿童:仅用于川崎病(剂量按体重计算),禁用于退热;
- 孕妇:妊娠早期慎用,晚期禁用;哺乳期短期使用安全。
***
七、用药监测要求
1. 长期服用者:
- 每3~6个月查便潜血、血常规;
- 高风险者定期胃镜检查(尤其>65岁)。
2. 术前管理:
- 非心脏手术前停用7天(需医生评估)。
***
八、患者教育要点
1. 识别出血信号:
- 异常瘀青、血尿、头晕(贫血表现);
2. 避免饮酒:↑胃出血风险;
3. 慎用中药:
- 与丹参、三七联用可能增加出血;
4. 存储条件:
- 避光防潮,25℃以下保存。
***
备注:2025年《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强调,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需严格评估出血/获益比(建议使用CRUSADE评分工具)。
来源:健康小助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