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饮食不合理,就可能会造成营养不均衡,甚至会导致一些疾病。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
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俗话说“病从口入”,如果饮食不合理,就可能会造成营养不均衡,甚至会导致一些疾病。在《谕纪泽·饮食与养生》中,曾国藩就谈到了饮食与养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晚餐只吃蔬菜不吃肉的养生方法。“吾近夜饭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令其烂如臡,味美无比,必可以咨培养(菜不必贵,适口则足养人),试炖与尔母食之(星冈公好于日入时手摘鲜蔬,以供夜餐。吾当时侍食,实觉津津有味,今则加以肉汤,而味尚不逮于昔时)。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而不用肉汤,亦养生之宜,且崇俭之道也。”曾国藩在饮食上主张清淡、少食和素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米粥、蔬菜,很少大鱼大肉。这封信中提到的养生方法,也充分体现了他的饮食主张。
每逢大事有静气
曾国藩年轻时在官场沉浮,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便向理学名臣唐鉴先生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心静下来,就能处理各种纷乱的军国大事。
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此中获得。
尤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更是不轻易作出决定,总要通过几番静思、反复权衡之后,才拿出一个主意来。
为让气氛更宁馨些,还往往点上一支香。每见到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扰他。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这一天,曾国藩带着日记,又去拜见老师唐鉴。唐鉴审读他的日记,见满纸都是痛骂自己不成器的话,很是满意。
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记,看上面写道:“自今日起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唐鉴称赞:“有志气!涤生,望你今后涤旧而生新。”
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释义:如果不能以圣贤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便只能与禽兽一般为欲望所控制。只关心付出多少,不关心结果怎样
夜晚不出家门:出门应酬玩乐,会使人荒废修养功夫,会使精气耗损、神情疲惫。
所以,这种不良习气必须彻底戒除!
- END -
有任何问题,可加“修修”咨询
来源:素食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