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集团:员工生存危机全面爆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07:10 1

摘要:最近,一张令人震撼的照片在朋友圈里疯狂传播:烈日炙烤下,广西建工集团门口,员工身穿“还我血汗钱”的白色T恤,表情痛苦而无奈。

yuqi【动态综述】

最近,一张令人震撼的照片在朋友圈里疯狂传播:烈日炙烤下,广西建工集团门口,员工身穿“还我血汗钱”的白色T恤,表情痛苦而无奈。

这一刻,不仅是对个人的控诉,也是对整个建筑行业失序现状的真实写照。一个号称“千亿建筑铁军”的巨型国企,昔日站立高峰,如今却让员工沦为维权的“讨薪者”。

上海证券交易所近期披露的数据,将广西建工推向风暴中心——旗下子公司广西一安逾期票据金额累计超过2.6亿元,母公司负债突破千亿元大关,资产负债率飙升到85%之上。

这场高管离任、项目停摆、工资断缴的剧变,让人质疑:企业的发展红利到底是谁的盛宴,又是谁付出最惨烈的代价?

2021年,广西建工集团以“混改标杆”身份引入绿地集团控股,营收破千亿,雄踞中国企业500强。

公司高调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近2000名核心骨干纷纷贷款筹措资金共计15亿,认购了公司15%的股权。

政策口号直击人心,“共享企业成长”、“离职可退本金”,结局却打碎了所有人的期待。离职退股遥遥无期,分红更是纸上谈兵,不仅未见回报,还要自掏腰包偿还银行年息近7%。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员工持股平台南宁众鑫将近九成权益质押融资;绿地入主后也火速将控股权质押套现。

往昔承诺逐渐变成岗位稳定的“保证金”,甚至成了离岗裁员的“紧箍咒”。多位员工证实,中层管理者每人需缴纳50万到100万不等,否则面临调岗或者淘汰。

这不仅是财务上的高度绑缚,更是心理上的深重威胁。

随着集团经营危机爆发,欠薪断保成为常态,有员工工资拖欠长达两年,社保中断数月。在安徽宿州等地,工程款难以回收,有的项目仅以工抵房搪塞。

维权无果,公司账户早已无力兑现判决。这种生存困境并非孤例,建筑业整体进入寒冬。从2019至2023年,全国从业人员锐减1400万,行业需求持续萎缩。

恒大、碧桂园等地产巨头接连“暴雷”,导致建筑项目资金链普遍断裂。商票和融资租赁连续逾期,广西建工信用评级降至极高违约风险,银行授信全面收缩。

在这场命运的交响曲里,建筑企业只能被动承接风险,员工则成为最大买单方。

深挖根源,不难发现一场混改早已埋下隐患。国资低估、溢价不足,绿地集团用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获取控股,并未引入实质资源,只留下资金挪腾。

法院冻结超25亿元资金,企业现金流枯竭,项目全面停工。与此同时,高管层人事动荡,四位一把手先后落马或失联,内部管理失控加剧危机。

作为混改最大受害方,无数员工投入多年心血却遭遇“贷款上班”的现实。法定维权渠道几近失效,不少人感慨“赢了官司也没钱拿”,在漫长等待中消耗着对企业与行业的信心。

广西建工的崩塌,是国企混改路径的警示,也是中国建筑业转型困境的缩影。资本收割与利益失衡,内控管理短板与员工权益保障缺失,共同导致这场危机全面爆发。

各类信息来自上交所公告、财联社报道、企查查数据及员工一线访谈,让现场画面格外真实、细节触目惊心。

诚然,企业发展必须兼顾各方利益,任何将员工视为“融资工具”的游戏,终将付出代价。

如今,司法案件累计超1600件、失信风险多达400余项,这些都是对企业责任的深刻追问,也是产业升级必须面对的现实。

时代变迁下,谁能真正守住底线?广西建工员工的苦难不是孤例,当企业逐步丧失对员工权益的敬畏,商业模式再高级都难免“塌楼”。

这场酣烈悲剧,印证了一个永恒的行业警言:没有员工稳固的根基,没有坚实公平的薪酬保障,任何亮丽的成绩单都可能瞬间失色。

未来建筑业走向何方,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被认真善待,每一次改革都需谨慎前行。

【文章信息来源说明】

近期,一则“建工集团员工生存危机全面爆发”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消息最初源于多位自称建工集团员工在社交平台的爆料,称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已拖欠员工数月工资,部分员工甚至被通知待岗或裁员。

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建工集团频繁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累计超千万元 ,存在大量未履行司法判决的债务记录。

尽管企业曾尝试通过债务重组、引入投资等方式自救,但受制于行业下行压力及内部管理问题,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目前,建工集团方面尚未对此事作出官方回应。后续我们将持续关注事件的发展动态。

来源:创作者:玉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