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竑最后一次返容县前后:主浙、宣慰、抗战、助选、主和、促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07:30 1

摘要:绣江水悠悠,故人再见已沧桑。上一回,我们说到黄绍竑因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离桂投蒋,人生的航向从此扭转。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回容县是1948年,那是个旧楼将倾、新厦渐起的年代。这一次的回乡,不仅是黄绍竑个人意义上一场迟来的省亲,更成为广西近代历史中一个意味深长的记号。

绣江水悠悠,故人再见已沧桑。上一回,我们说到黄绍竑因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离桂投蒋,人生的航向从此扭转。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回容县是1948年,那是个旧楼将倾、新厦渐起的年代。这一次的回乡,不仅是黄绍竑个人意义上一场迟来的省亲,更成为广西近代历史中一个意味深长的记号。

1946 年,当黄绍竑卸下浙江省主席的职务时,距他离开广西已过去 16 年。这 16 年里,他没有像李宗仁、白崇禧那样坚守 “内线”,却在蒋校长的阵营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 用后来学者的话说,他成了新桂系安插在 “外线” 的关键棋子。

黄绍竑与家人在浙江

主政浙江的十年,是黄绍竑施政才华耀眼的时期。浙江向来派系林立,KMT内的 CC 系、黄埔系、地方士绅各有盘算,可他却能做到 “一碗水端平”。据说他分配官职时从不得罪任何一方,像分蛋糕一样让各方 “各得一脔”,硬是在派系倾轧中稳坐十年,这份 “肆应” 之才,连蒋校长都暗自佩服。

1934年,黄绍竑第一次就职浙江省主席,蒋校长出席典礼

更难得的是,抗战爆发后,他没有一味死守,而是联合各方力量动员民众,甚至曾与周同志从桂林同赴浙江,在金华共商抗战大计。那些年,浙江的乡野间流传着 “黄主席接地气” 的说法,说他不像个大官,倒像个懂民生的读书人 —— 或许正是这份务实,让他在浙江攒下了实打实的口碑。

黄(右三)与周(右二)合影,拍摄时间待考究

而在此之前,他的履历早已写满传奇。1933 年长城抗战时,他担任北平分会参谋长,虽然后来的 “塘沽协定” 留下争议,但他在前线指挥时,试图稳住防线。

同年,内蒙古的德王、云王受日寇挑唆要搞 “自治”,蒋校长急得团团转,派黄绍竑去宣慰。谁也没想到,这位南方将领竟能说动蒙古王公 —— 他不摆官架子,带着哈达登门拜访,用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的道理反复劝说,硬是让德王放弃了分家的念头。那个说一口带广西口音的普通话的将军,让 “草原和中原本是同一片天”。

黄绍竑百灵庙,与德王、云王等合影。图自左至右:徐庭瑶、云王(云端亡楚克)、黄绍竑、德王(德穆楚克栋鲁普)

黄绍竑宣慰内蒙古,各盟旗自治代表取得了《蒙古地方自治原则》八项重要成 果返回百灵庙途中路过归绥市所摄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绍竑作为第二战区前线总指挥,协助阎锡山指挥娘子关战役,战役持续至1937年10月,黄绍竑未能扭转战局,撤离第二战区,重返浙江。

图为一九三九年的娘子关

1937年11月26日,黄绍竑临危受命,再度主政浙江。在此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扛起指挥浙江抗战的重任,先后指挥宁绍战役、温州战役及浙赣会战,予侵华日寇以迎头痛击,沉重打击了其嚣张气焰。

在浙江抗战时期的黄绍竑

这些经历,让黄绍竑从一个纯粹的军人变成了成熟的ZZ家。他自己也说:“军事非我所长,ZZ倒像块适合我的土壤。” 而这份成长,恰恰为他后来影响广西命运埋下了伏笔。

浙赣会战收获战利品的队伍

1948 年的容县,比往年热闹得多。抗战胜利后没几年,人们还没从胜利的喜悦中缓过神,就听说 “季宽先生要回来了”。黄绍竑上一次回乡还是 15 年前,那时他刚从桂系的漩涡中抽身,而这一次,他是带着竞选立法委员的目的来的 —— 梧州、玉林、容县是他的根,在这里才有胜算。

容县家乡群众高规格迎接了他。南门街的十字街口扎起了榕门,绿葫公路的岔口挂着他的巨幅画像,红纸上 “热烈欢迎党国勋耆黄季宽先生” 的标语,在冬日里格外醒目。他的小汽车到南站时已是黄昏,过绣江渡的那一刻,数十盏汽灯突然亮起,把从渡口到大街的路照得像白昼。数千人夹道而立,有穿长衫的绅士,有戴校徽的学生,还有挎着菜篮子的街坊,鼓乐声、掌声、鞭炮声混在一起,连绣江的水波都像是被震得跳了起来。

2019.4.19的南门街十字街路口,万松山房也在附近

黄绍竑走下汽车时,脸上带着少见的笑意。他没再上车,就跟着县长黄葆芳和乡绅黄柳曾一路步行,时不时停下来跟路边的老人握手,家乡百姓的热情洋溢,与他在南京杭州蒋校长眼皮底下那束缚拘谨的官场气氛,简直是天差地别。

黄柳曾(曾芳)

在容县的几天里,他忙着宴请乡绅、联络旧部,还特意去了容县中学会堂给师生演讲。

上世纪40年代的容中

而让人难忘的,是他回东外街 54 号 “南山寄庐” 的那一幕。这座中西合璧的宅院,是他早年为原配夫人韦丽航所建,名字取自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 的意境(容县都峤山也叫南山)。灰砖墙体配着竹节型的琉璃绿排水管,东面就是一片竹林,透着文人雅士的风骨,那时韦丽航已在此侍奉公婆多年。后来家族合影时,黄绍竑特意站在中央,双手搭着侄孙女黄妙君的肩膀,照片里的他,褪去了将军的威严,倒像个普通的大家长

1948年1月南山寄庐(或黄柳曾别墅)前,黄绍竑与家属合影

可这份温情没能持续太久。几天后,一封来自桂林的电报打乱了原有计划 —— 黄旭初说,李宗仁在南京等着他,有大事相商。黄绍竑二话不说,匆匆告别家人,从容县直奔桂林,再转飞南京。他或许没想到,这一去,便是与故乡的永别

曾经存在的容县南山寄庐。广西阿宇摄于2015年

黄绍竑此去到南京,是因李宗仁要竞选副总统。当时蒋校长属意孙科,明里暗里动用 CC 系、黄埔系施压,李宗仁的胜算微乎其微。可黄绍竑一接手,就放出了三招妙棋:先是联合于右任、程潜订立盟约,约定 “谁得票少就把手上的票投给多的人”,抱团对抗孙科;再是让李宗仁以 “革新ZZ” 为口号,在南京摆流水席拉拢代表;最绝的是 “以退为进”—— 当蒋校长散布谣言攻击桂系时,他让李宗仁突然宣布退出竞选,引得舆论哗然,反倒逼着蒋校长收敛了手段

1948年3月22日,李宗仁(左二)由北平飞抵上海,参加副总统竞选,黄绍竑(左一)到机场迎接。

据说投票那天,浙江代表有三分之二投了李宗仁,气得陈布雷把浙江代表骂了一顿 —— 毕竟,黄绍竑在浙江主政十年,这份人情可不是白给的。最终,李宗仁以微弱优势胜出,黄绍竑这 “参谋长” 的功劳,连白崇禧都忍不住由衷赞叹。

李宗仁就职副总统

可这还不是终点。1948 年,蒋校长调白崇禧任 “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赌气躲在上海不肯就职。又是黄绍竑出马,他对白发牢骚:“你在南京当Goufang部长,跟笼中鸟有啥区别?武汉进可攻、退可守,将来蒋下野了,德公出来收拾局面,你在外头才有底气。” 这番话点醒了白崇禧,最终促成他赴任武汉 —— 后来的历史证明,正是白崇禧在华中的兵力,成了逼蒋下野的关键因素。

白、李

1949 年红蓝双方和谈时,黄绍竑作为代表团成员去了北平。他带着《国内和平协定》回南京,苦劝李宗仁签字,可李宗仁在蒋校长的牵制下、白崇禧的反对下,犹豫不决。

参加和谈的黄绍竑(右二)

黄绍竑看着谈判破裂,心灰意冷,索性去了香港,通电与蒋校长、李宗仁、白崇禧划清界限,转而声明拥护我党的领导。那年九月,他成为全国Zhengxie会议特邀代表,后来又担任Guowuyuan政务委员,为新中国的建设奔走。

有人说他 “反复无常”,可他自己看得通透,他一生只认一个理,就是国家要团结统一,百姓要安宁。

北平和平谈判现场。站立者发言者是周,黄绍竑在会场内(疑似是右排花瓶旁边)

黄绍竑离开广西到北京后,却始终牵挂着家乡。

1949 年 12 月,玉林专区设立;1951 年,它与梧州专区合并为梧玉专区,不久后改称容县专区。那时的容县专区下辖容县、郁林、苍梧、桂平、藤县等 11 个县,后来又加入贵县,版图之大,在广西少见。专区的办公地就设在容县,一时间,这里成了桂东南的ZZ、经济中心。

疑似是容县专区设立的图片。专区办公旧址位于游龙岭顶(今容高内)

当时在北京的容县籍重量级人物,只剩黄绍竑和何柱国,两人虽不在广西,却总在关键时刻为家乡说话,容县专区能有那般辉煌,或许与他们的影响力不无关系。

1957年,黄绍竑和何柱国在北京,出席建立壮族自治区座谈会

可惜好景不长。1958 年,黄绍竑和何柱国相继受该年运动风潮冲击,或许也是受该风潮的影响,容县专区也在 1958 年被撤销,改称玉林专区,后来又成了玉林地区的一个县。那个曾经的桂东南中心,渐渐褪去了光环。

曾经的容县专区版图

黄绍竑最后一次回容县时,或许没料到自己再也没能踏上故土。

从浙江主政到长城、浙江抗战,从宣慰内蒙到助李竞选,从和谈到拥护新中国,黄绍竑的一生像一条蜿蜒的河,时而汇入主流,时而奔淌向支流,却始终连着广西的根。他 “离桂投蒋” 的选择,曾让多少人不解,可历史最终证明,正是这份 “外线” 的经历,让他在关键时刻为桂系、为家乡留下了缓冲的余地。

一个人对故土的影响,或许不在于是否常伴左右,而在于他是否把家乡的分量装进了心里。黄绍竑做到了,他的故事,早已成了容县乃至广西历史里,温暖而耐人寻味的一笔。

来源:广西阿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