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双11看直播囤了二十个“网红收纳盒”,结果现在衣柜顶层堆着没拆的快递盒,抽屉里的收纳盒塞得太满,想找根充电线得翻三分钟——我之前总以为“买够盒子就能整齐”,直到我妈用五年的收纳经验给我“上了课”:收纳哪是“塞盒子”?是“先理清楚,再装明白”啊!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
去年双11看直播囤了二十个“网红收纳盒”,结果现在衣柜顶层堆着没拆的快递盒,抽屉里的收纳盒塞得太满,想找根充电线得翻三分钟——我之前总以为“买够盒子就能整齐”,直到我妈用五年的收纳经验给我“上了课”:收纳哪是“塞盒子”?是“先理清楚,再装明白”啊!
先说说最容易踩的坑——断舍离不是“丢光一切”!我妈之前跟风学“极简”,把客厅的沙发丢了,结果周末我侄子带同学来玩,一群小孩挤在地板上拼乐高,我妈急得直搓手:“早知道不丢了,孩子来没地方坐。”后来她悟透了:断舍离是“丢没用的”,不是“丢能用的”。比如我家的保鲜袋囤了三卷,因为每天要带饭到公司,这是刚需;我爸的钓鱼竿占了阳台角落,但他每周都去钓,丢了才是浪费。咱们普通人过日子,“有用”比“少”重要多了——你说,要是为了“极简”丢了每天要用的东西,是不是反而麻烦?
再说说整理顺序——先啃“大块头”!上次我整理卧室,先把闲置一年的跑步机挂二手平台卖了——那家伙占了半面墙,一搬走瞬间空出能放三个收纳箱的地方!接着整理冬天的大衣,把不常穿的用真空袋抽了空气,塞进衣柜顶层。这两步做完,我居然有点成就感——之前总觉得“整理不完”,其实先处理占地方的大物件,真的能快速建立信心。
你是不是也总盯着零散的小物件发呆?
下次试试先整大的,绝对不一样!
还有收纳盒的“正确打开方式”——别乱买!我之前犯过傻:看网红推荐买了个“多功能收纳盒”,回家一量柜子,收纳盒进深比柜子深5cm,塞进去关不上门,白瞎了二十块。后来我学聪明了:先量柜子的搁板高度、深度、宽度——比如我家鞋柜每层30cm高,刚好能放两层的鞋盒,买了十个,把运动鞋、高跟鞋分开,现在找鞋再也不用翻一堆;厨房的调料罐用玻璃的,一眼能看到生抽、老抽在哪,不用每次做饭都翻柜子;文具、电池这种小物件,用多格抽屉收纳,一格放一种,再也不会“笔在东边,电池在西边”。
对了,别把东西全“藏起来”!
我之前用不透明塑料盒放文具,结果里面的荧光笔半年没摸到,等找到时都干了!
后来换了亚克力收纳盒,笔、剪刀、便利贴一眼就能看到,再也不会忘;衣柜里的毛衣用透明收纳箱装,不用翻开就能知道是灰色还是黑色——要是连自己收了什么都忘了,收纳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收纳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就是“顺着自己的日子来”。你爱做饭,就多留几个调料罐;你爱买衣服,就整个能挂二十件大衣的衣柜;你家孩子爱画画,就整个能装蜡笔、画本的收纳箱。关键是让每样东西都“有地儿待”,而且你能快速找到它——毕竟,收纳的终极目标不是“看起来整齐”,是“用起来方便”啊!
你有没有过“收纳盒买了一堆,反而更乱”的经历?
有没有断舍离时丢了有用东西的糗事?
有没有量错柜子尺寸买错收纳盒的坑?
评论区聊聊,咱们互相避避坑——毕竟,过日子的智慧,都是踩出来的!
来源:远山如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