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白尖、亮壳多的预防措施要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07:39 2

摘要:小麦穗出现白尖、亮壳多的现象,多由病虫害侵袭、环境胁迫及管理不当所致,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与养分积累,还会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以下从农业管理关键环节出发,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

小麦穗出现白尖、亮壳多的现象,多由病虫害侵袭、环境胁迫及管理不当所致,不仅影响光合作用与养分积累,还会严重降低产量和品质。以下从农业管理关键环节出发,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

一、精准防控病虫害,切断致病源头

病虫害是引发穗部异常的核心原因,需聚焦关键病害与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

1. 病害防治:针对引发白尖的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及导致亮壳的颖枯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关键窗口期),选用戊唑醇·咪鲜胺或氰烯菌酯等高效杀菌剂喷雾,间隔7-10天补喷1次,兼顾穗部与叶片防护;若田间出现锈病,及时选用三唑酮类药剂控制蔓延。

2. 虫害防治:蚜虫、吸浆虫会刺吸穗部汁液,导致白尖或空壳,在蚜虫数量达百株100头、吸浆虫蛹期(土壤5cm地温15℃左右)时,分别选用吡虫啉(蚜虫)、毒死蜱颗粒剂(土壤撒施防吸浆虫)防治,避免虫害引发的穗部营养流失。

二、优化栽培管理,增强植株抗逆性

科学的田间管理能提升小麦自身抵抗力,减少异常穗出现:

- 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导致植株徒长、抗逆性下降,应在拔节期、孕穗期增施磷钾肥(如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促进穗部发育;同时补充锌、硼等微量元素,预防因缺素导致的颖壳发育不良、白尖问题。

- 水分调控:抽穗扬花期是小麦需水关键期,遇旱及时灌溉(避免大水漫灌),保证穗部水分供应;若田间积水,需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缺氧引发植株早衰,间接减少亮壳、白尖现象。

- 播期与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选择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减少低温冻害(导致穗尖冻伤变白)、病虫害高发期与小麦穗期重叠的风险。

三、关注环境胁迫,及时应对不良天气

极端天气是诱发穗部异常的重要因素,需提前预警、及时补救:

- 低温防护:孕穗期、抽穗期若遇倒春寒(气温低于5℃),提前喷施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叶面肥,增强植株抗冻能力;冻害发生后,及时补喷营养剂,促进受损穗部恢复。

- 干热风防御:灌浆期遇干热风(高温、低湿、大风),通过灌溉增湿、喷施磷酸二氢钾+氯化钙溶液,缓解植株水分蒸发过快,减少穗尖失水变白、颖壳发亮(干缩)的情况。

通过“病虫害精准防控+栽培管理优化+环境胁迫应对”的综合措施,可有效减少小麦穗白尖、亮壳多的现象,保障小麦产量与品质稳定。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