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荒野求生”:知乎先行者沙龙,解码创业与投资的“Aha Moment”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08:22 2

摘要:上海,9月6日——当外滩FTC被刻意布置成一派“施工工地”的景象时,知乎“AI先行者沙龙”的这场脱口秀大会,便在喧嚣与思考的交织中,拉开了AI时代真实图景的序幕。

上海,9月6日——当外滩FTC被刻意布置成一派“施工工地”的景象时,知乎“AI先行者沙龙”的这场脱口秀大会,便在喧嚣与思考的交织中,拉开了AI时代真实图景的序幕。

JustSayAl联合创始人苏辰、“十字路口”创始人杨远骋、“屠龙之术”主播庄明浩等多位AI领域的先锋人物,以独特的脱口秀形式,犀利解构行业乱象,深度复盘创业逻辑,为在场的知乎高管、从业者及普通观众,呈现了一场既生动活泼又洞察深刻的思想盛宴。

这是一场充满自嘲与真诚的对话,一场关于AI时代“荒野求生”的经验分享。正如活动现场打造成“工地”场景所昭示的——“AI行业仍处在施工状态:一切都在进行之中,一切都言之过早。”但这并不妨碍先行者们探寻着属于自己的“Aha Moment”,并试图在资本与创新的错配中,寻找一条通往未来的坦途。

“喜芯厌酒”与“不寒而栗”:泡沫下的真实图景

《屠龙之术》主播庄明浩以他标志性的“反套路”视角,直指AI行业当前非理性的繁荣。他用“喜芯厌酒”(行业热捧芯片、冷落传统行业)和“不寒而栗”(谐音“寒武纪”,暗示对某些创业公司虚高估值的担忧)两个谐音梗,瞬间点燃现场气氛,将行业泡沫的本质剥开。

庄明浩指出,不少创业公司“亏损之上叠亏损”,表面光鲜热闹,实则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他举例说明,一些AI公司的毛利率极低,看似营收增长,但扣除高昂的成本后,实际利润微薄甚至为负。更有甚者,他提到某些AI产品通过“编故事”来吸引投资,或者仅仅是原有技术能力的简单“AI换皮”,却被包装成“全球首款端到端AI互动玩具”等夸大其词的宣传。

他的一针见血,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前AI领域的某种浮躁:“亏损从来都是硅谷的问题,烧钱太常见了。但今天出现的问题是,一个亏损的生意建立在了另外一个亏损之上,这是有点问题。”

创业者的“痛领悟”:裁掉CTO,蹲下来做AI

JustSayAI联合创始人苏辰则以《为了做AI,把CTO都裁了》为题,分享了他“多么痛的领悟”。这个看似惊悚的标题,实则揭示了AI时代“反向产品逻辑”的巨大变革。

苏辰坦言,在ChatGPT等大模型横空出世后,传统研发驱动的模式已然失效。他所经历的,是从一位资深CTO无法转身的痛苦,到最终选择“和平分手”的艰难抉择。他发现,在AI时代,产品经理应先快速推出MVP(最小可行产品),拿到0到1的成果后,再由工程研发团队重构优化,实现“先落地、再完善”。

“蹲下来”是苏辰分享中反复强调的关键词。“蹲下来去工地,在这边蹲下来其实是一个很重的事情。”他认为,这意味着创业者必须亲身去使用AI工具,去找到其与自身业务结合的点,而不是停留在口号式的转型。他的团队在经历了转型初期的阵痛后,通过自己动手使用和构建AI产品,不仅让公司“活过来”,还成功将业务从国内转向海外,实现了新的增长。

这个故事,不仅是对传统研发模式的颠覆,更是对创业者适应新时代、勇于自我革新的呼唤。

“Aha Moment”与TTM:洞察稀缺人才与孤独的创业者

“十字路口”创始人杨远骋的分享,聚焦于他访谈百位AI创业者后提炼出的“Aha Moments”。他驳斥了“AI行业已进入下半场”的论调,强调“现在入场也不晚,人才依然稀缺”。他指出,优秀的AI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仍然供不应求,许多公司甚至不惜在多地开设办公室以争夺人才。

杨远骋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TTM(Time to Magic Moment),即让用户打开产品尽快体验到“魔法时刻”的时间越短越好。他以ChatGPT和Midjourney为例,指出它们之所以能迅速引爆市场,正是因为能够快速让用户感受到“魔法”。他认为,AI产品不应只是简单提供结果,更应展现AI的思维过程和迭代,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魔法时刻”。

他洞察到,AI时代孤独的创业者变多了。团队小型化,远程办公普及,让物理上的孤单成为常态。因此,线下的交流活动变得愈发珍贵,它满足了人们对“人味儿”和能量交换的需求。杨远骋的分享,既是对行业现状的精准描摹,也是对创业者和产品设计者的人文关怀。

融资的“坑”与“韧性”:穿透喧嚣,坚持真问题

活动现场,前AI创业人Yingchen,以自身曲折的创业经历,分享了创业爬坑的“最佳姿势”。他早年尝试AI留学申请平台,业务曾接近千万营收,却因未能坚持到AI爆发时代而夭折。他讲述了当年在融资过程中,投资人更看重“背景”而非“真问题”的困境,以及AI产品被误解为“骗子机构”的尴尬。

Yingchen的经历揭示了AI创业早期融资的艰难和市场认知的不足。他当年创业时,设计的AI产品曾被当成“木马程序”的乌龙事件,也提及了团队如何将大模型“压缩”到U盘中线下销售的无奈之举。这些细节描绘了创业者在技术、市场和资本之间挣扎的真实图景。

而另一位嘉宾,Influxy创始人Fred李玉聪,刚刚从硅谷飞到上海,就感到现场,他分享了关闭700万用户项目、从Web3转向AI的思考。他强调,再强的业务增长、再好的商业模式,也必须建立在“验证过的用户场景和需求”之上。他从Web3的失利中汲取教训,转而专注于AI内容创作工具,帮助用户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前提下,提高创作效率。

这些“血泪教训”和“柳暗花明”的故事,共同指向一个核心:AI创业,需要穿透喧嚣,坚持解决“真问题”,并拥有足够的“韧性”去面对失败和质疑。正如杨远骋所说:“只要你的作品足够好……你就可以穿越时间,哪怕一时有非常多的喧嚣,也不要怕你该做的营销,该发出的声音一定要发。”

“先行者计划”:构建AI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

当天,知乎正式宣布启动“AI先行者计划”,旨在发掘和赋能那些真正具备创新潜力的“未来领袖”。知乎将联动投资机构、科技媒体,设立专业评审团推选机制,打造权威性、前瞻性、影响力的榜单,不只关注已有成功者,更致力于发现那些正在定义未来的“先行者”。

知乎在AI领域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内容沉淀:1600万科技与AI领域学习者,356万深度创作者,858万个AI相关问题与2088万个AI专业回答。这些数据表明,知乎已构建起国内极具活力的科技与AI交流生态。

正如外滩FTC运营负责人陈韬所言,上海将内容创作视为一个产业来扶持,知乎的“AI先行者计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连接的平台,更是知乎在AI时代背景下,积极承担起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责任,推动技术观点碰撞、经验共享,共同探索更开放、更具创造力的AI时代。

在AI的“施工工地”上,每一步都算数

从庄明浩对泡沫的警示,到苏辰“裁掉CTO”的颠覆,再到杨远骋对人才稀缺和孤独创业者的关怀,以及Yingchen和Fred的爬坑与转型,知乎“AI先行者沙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AI时代图景。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施工工地”上,没有人能预知下一栋“AI摩天大厦”何时建成。但那些具备胆识与韧性,敢于“蹲下来”解决真问题,并能从中获得“Aha Moment”的先行者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铺设着通往未来的道路。

正如一位现场嘉宾所说:“在AI的时代,每一步都算数。”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