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之“新”增发展之效——长治市抓项目兴产业助推转型发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08:37 2

摘要: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先后开展两次重点项目建设拉练活动,亮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产业项目是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后劲所在。

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加快建设能源强市;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战新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适度多元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辟产业新赛道,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先后开展两次重点项目建设拉练活动,亮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当前正是全力冲刺三季度、决胜下半年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处处迸发着产业发展的活力。一批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成为推动我市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向“绿”而生,点燃能源转型主引擎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更是转型的基石。长治作为传统能源重镇,转型之重首在能源结构。

项目建设的火热推进,清晰地展现了我市向能源“新蓝海”进军的坚定步伐。

祥源煤化工厂区管道林立

传统能源攻坚突破——

在沁源县,山西祥源新型煤化工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焦炉煤气制LNG项目于今年5月投入试运行。通过对焦炉煤气进行深度净化、甲烷化和液化处理,项目成功将工业废气转化为液化天然气LNG,构建起“焦-化-氢能源”产业链条化循环低碳绿色体系。

变废为宝的故事在襄垣县续写。坤源化工10万吨/年聚合氯化铝项目现场,来自潞安的黑色粉煤灰通过湿法工艺催化,变为处理工业废水的净化剂聚合氯化铝,身价暴涨20倍。“吃下潞安32万吨固废,吐出3.5亿元产值。”山西坤源化工企业负责人张晟炜介绍,这条“煤-废-净水剂”循环链每年可消纳固废超10万吨。

储能领域持续发力——

能源转型的稳定性,离不开储能的强力支撑。潞城区全钒液流电池项目现场,300MW半自动电堆组装生产线高速运转,一批批全钒液流电池单体电堆下线。“这种新型储能电池装机投运后,将破解风力与光伏发电‘看天吃饭’问题,解决电网‘忙闲不均’运行难题。”普能世纪(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会超介绍。

不远处,山西谷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移动应急电源和储能电柜,正成为当地分布式能源和终端绿电应用领域的“轻骑兵”。 总经理万晓进指着刚刚生产的聚合物锂电池介绍:“这些驱动智能穿戴、移动储能设备‘能量芯’,不仅远销海外,更支撑企业切入储能新赛道。

绿电项目加速崛起——

能源革命的终极图景,是绿色电力的主导。

沁源县鹏飞氢美能源绿色发展有限公司2000吨/年电解水制绿氢项目已正式开启。通过绿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项目建成投产后,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预计每年可发绿电约28.8万度。

长治高新区则探索更灵活的绿电直达模式。特瓦时绿电直供项目,正构建“绿电供给+源网荷储一体化管控+电力市场交易”的新型能源资产运营新模式。它如同一条“绿色能源快车道”,将本地绿色电力精准输送给园区重点企业,既满足其低碳认证需求,又提供低电价优势,为产业竞争力叠加“绿色砝码”。

唯诺达机电深耕矿山机电设备研发

产业项目连成的“绿色”轨迹深刻印证了长治能源革命的路径选择。瞄准“制、储、输、用”全链条,依托本地禀赋与需求,以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双轮驱动,推动绿色能源实现从单点开花到系统集成的跃升。

这其中,高端集群是根基。我市通过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速煤炭产业从粗放开采、初级燃料供应,向高端化学品、先进材料等高价值领域跃迁,化身为支撑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黄金原料”。

创新驱动是引擎。我市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引进高端团队攻坚核心技术。无论是祥源煤化工的工艺、全钒液流电池,还是谷仓新能源的聚合物电池芯,其技术领先性成为能源革命向纵深推进的硬支撑。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占比达41%,新能源产业增长11.4%,我市能源供给结构更“绿”、产业筋骨更“韧”。当前项目建设展现的势头,让我们对长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充满信心。

聚“新”成势,锻造转型升级硬脊梁

金秋时节,我市产业转型的画卷上又添新笔。行走于项目现场,新产线的轰鸣、新材料的突破、新赛道的布局,无不彰显着新质生产力在长治大地的蓬勃脉动。

长治高新区,首次拉练时的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山西特瓦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一期如今已正式投产。占地306亩的现代化厂区内,16条全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年产10万吨的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正源源不断下线。这不仅填补了我省在高端电池材料领域的空白,更成为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的核心“能量源”。

“我们正与顶尖院校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总经理吴卫东指向正在规划的研发中心,“未来将聚焦固态电池、纳米级正极材料等前沿领域,用最尖端的设备,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制高点,向百亿元产值迈进。”

多立恒机电产线协同运作

视线北移,长子县山西中研磁电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高性能软磁材料项目一期第2条生产线——软磁合金磁粉芯生产线已进入设备调试及试生产阶段。

产线上,型号为ZS400060的蓝色磁环凭借金属磁粉芯“节能高效不发热”的独有特性,可使变频空调能耗直降50%。“目前,该产品主要配套美的空调,已占据全国两成的市场份额。”企业生产经理刘国防介绍。

而在黎城县,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基地正拔地而起。山西诺颢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5.3亿元的羰基纳米摩擦材料项目正加速建设。其核心产品制动摩擦材料,凭借创新的分子级配方,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优的性能,可装备于高铁、航空及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项目达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纳米摩擦材料生产基地。

新质生产力的导入,绝非无根之木。产业项目的快速成长,源于我市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

招商图谱“引航”有效。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半导体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绘制详细的产业链招商图谱和目标企业清单。两次拉练的成功项目,大多是按图索骥、精准对接的成果。

营商环境“引力”倍增。

“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深入推进,项目审批跑出“加速度”。拉练现场,多位企业家由衷感慨:“长治的政务服务效率超乎预期,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各县区坚持要素保障专班围绕土地、资金、人才等痛点,创新方式方法,有效盘活闲置低效用地、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定制化人才政策,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

雅瑞地毯发力智能制造

三大领域“引领”提质。

纵观全市,各县区深刻把握“因地制宜”要义,结合自身产业禀赋,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屯留区以“无废之城”建设为引领,先后培育7家固废利用重点企业,全力推进桓鼎固废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方向发展;

黎城县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托骨干企业,推动钢铁产业向全链条转型、新材料产业成为新兴力量,加速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实现产品制造与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

壶关县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进长东智算中心、全云平台大数据AI智算等项目,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

项目建设所到之处,转型的动能涌动。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集群发展为方向。无论是“新制造”的前沿材料,还是“老产品”的能效革命,抑或是各县区立足优势、错位发展的生动实践,都在印证一个共识——新质生产力,正从实验室、生产线、产业规划中奔涌而出,重塑着长治制造的筋骨。

转型之路,道阻且长,但新芽破土、新枝竞发的劲头,已为这座老工业基地的未来注入无限可能。

拓“优”提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长治地处太行腹地,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太行山上一颗璀璨明珠。

如何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富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锻造新优势?

我市始终秉承产业多元发展思路,坚持系统观念,以战略思维、融合思维提前布局,持续放大生态、文化、农业等比较优势,让“沉睡”的资源苏醒,让潜在的优势迸发,在转型发展中破局突围。各县区瞄准自身资源优势与产业发展结合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深耕产业基础,突出区域特色,精准招商引资,以一个个优质项目为支撑,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在差异化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云岕青松岭研学基地打造特色精品民宿

文旅康养产业风生水起,助力长治文旅“出圈”——

武乡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八路军文化旅游区创建5A景区配套建设项目,提升改造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服务水平,释放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价值,叫响“中国红色地标”旅游品牌。

长子县山海传奇时空广场项目以上古神话为主题,打造五大板块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建成后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神话主题乐园,预计今年国庆竣工并投入运营,力争把“神话之乡”转化为文旅IP。

壶关县则在生态旅游上做文章,云岕青松岭研学基地将生态资源与研学、康养、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废弃民居改造成精品民宿,配套建设餐厅、酒吧、无边泳池、地学研究中心等设施,为游客带来别样住宿体验。

全产业链发力,打造“特”“优”农业新标杆 ——

沁县聚力打造沁州黄小米“王炸产业”,食品精深加工项目让昔日的“皇家贡米”走上标准化、品牌化之路,小米系列特色产品走俏,在东方甄选直播间创下单日1.4 万单的销售记录,产品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平顺县深入实施“中药材+”战略,挖掘潞党参、沙棘等中药材深层价值,纪兰健康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开发药食同源产品,生产沙棘原浆、潞党参浓缩饮等产品,深山里的药材变成富民的“金液”。

长子县立足青尖椒产业基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阳光农业园区的66 座大棚如银色波浪在田野铺展,28 座高标准覆被式大棚和38 座日光温室大棚内,不同品种的青尖椒长势正旺,产品供不应求,青尖椒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升级。

山西中翌电器开辟智能小家电新赛道

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点燃消费服务“新引擎”——

潞州区作为中心城区,围绕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精准布局商业项目与特色消费场景。吾悦广场项目建设集购物中心、公寓、商业街、住宅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将时尚购物中心、特色风情街区、精品生态社区相融合,打造城南商业新地标;体验式康养集聚街区项目,打造七大特色板块,串联主题婚礼、康养休闲、餐饮服务、商业消费等多元场景,为市民与游客带来全新消费体验。

壶关县欢乐海洋公园游人如织、欢乐翻倍,三大剧场的精彩表演、三大“丛林”的自然野趣、两大“王国”的梦幻意境,让海洋生物观赏、科普教育、互动体验、文化展示玩出新花样,预计年接待游客量30万人次,消费活力爆棚。

从太行山深处的文旅康养基地到田间地头的“特”“优”农业园区,从繁华都市的商业综合体到红色沃土上的旅游新地标,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项目开工建设、落地生根,为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条产业链就是一条转型路径。从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到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从资源依赖到多元支撑,长治正以项目为笔,绘就转型发展新画卷。

来源丨长治日报

来源:长治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