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强基在行动】游戏充钱能退?昌宁法院法官来解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08:50 1

摘要:“同学们,如果不小心点了游戏充值,钱还能要回来吗?”9月4日,勐统镇中心学校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课”热闹开讲。昌宁县人民法院勐统中心人民法庭的法官走进校园,用身边事讲法律,为600余名师生送上了一堂干货满满、趣味十足的法治教育课,帮助青少年拧紧“

“同学们,如果不小心点了游戏充值,钱还能要回来吗?”9月4日,勐统镇中心学校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宣传课”热闹开讲。昌宁县人民法院勐统中心人民法庭的法官走进校园,用身边事讲法律,为600余名师生送上了一堂干货满满、趣味十足的法治教育课,帮助青少年拧紧“游戏沉迷”和“非理性消费”的“安全阀”。

如今,未成年人因玩游戏充值、给主播打赏等引发的家庭纠纷越来越多。课堂上,法官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大家听得懂的“大白话”,把法律知识讲得明明白白。先科普“民事行为能力”到底是什么,再结合“孩子偷充几千元买游戏皮肤,家长急得团团转”的真实案例,让同学们一眼看清盲目充值的麻烦——不仅花掉家长的辛苦钱,后续维权还特别复杂。

随后,法官重点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里的“护童条款”:8岁以上的同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花超出自己年龄、智力的钱充值,要是爸妈没同意,这笔交易其实是无效的。但法官也特意提醒:“法律能帮忙,但维权过程很费时间,提前预防比事后补救更重要!”

针对同学们日常上网的习惯,法官还给出了“贴心提醒”:多培养读书、运动等健康兴趣,别被虚拟游戏“勾住”;看到游戏里的“限时优惠”“充值送福利”,一定要多留个心眼;更要记住,家长的支付密码绝不能随便告诉别人,保护好个人信息才是“安全第一步”。

同时,法官也向家长们“喊话”: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既要帮孩子树立“不乱花钱”的消费观,也要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记得给手机打开“青少年模式”;万一发现孩子有异常充值,别慌!先保存好聊天记录、支付凭证,再拨打“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及时维护自身权益。

“法官讲的案例就像发生在身边,比我们反复叮嘱‘别乱充值’管用多了!”该校老师课后感慨,这堂法治课不仅让学生们懂了法、会自我保护,也给老师和家长提了醒,为打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助力”,为孩子们的青春成长添了一层“法治防护衣”。

来源:云南高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