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一到,老板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张过期车票,随时想把你撕掉。
35岁一到,老板看你的眼神就像看一张过期车票,随时想把你撕掉。
张先生上周刚被通知“优化”,他背着房贷、两个娃的补课费,还有老妈每月的住院账单,走出公司那刻,电梯里连广告屏都在播“年轻就要醒着拼”。
我听完他电话里的哽咽,脑子里只剩一个问题:人到中间,到底还能往哪儿拼?
张先生原来做线下渠道,喝酒、出差、堆笑脸,一年帮公司拉回两千万订单。
疫情后公司转线上,老板花三十万请了个98年的运营总监,三个月把直播做到日销百万。
张先生的PPT里还是五年前的Excel模板,老板一句“跟不上节奏”,他就成了名单上的第一个。
他投了八十六份简历,面试九次,对方一听他四十二岁,直接问:你能接受和95后同薪吗?
他回家把西装挂回柜子,跟老婆说想跑滴滴,老婆回一句:油价涨成啥样你心里没数?
数字更冷。
2024年智联统计,35岁以上失业率比25岁段高20%,再就业平均要花七个月。
人社部报告说,六成中年求职者被卡年龄,经验越多越像原罪。
上海弄了个再就业培训班,张先生去听了三节Python,旁边大哥以前是银行风控,现在一起背for循环。
老师安慰大家:学出来能找八千块的数据标注。
张先生算了下,八千扣掉五险一金,比失业金多两千,可房租就五千八。
他也试过灵活就业。
注册了外卖骑手,第一天跑晚高峰,导航把他导到死胡同,订单超时扣一半运费。
第二天他学乖了,抢三公里内的单,结果碰到暴雨,摔了一跤,餐洒了,赔了顾客128。
回家看微信群,老同事在卖保险,说签一单提成30%,他心动,去听课,讲师第一句话:先给自己买一份。
那一刻他明白,所谓灵活,就是风险全自己扛。
有人劝他学剪辑、做短视频。
他花两千买了课程,老师讲完PR快捷键就消失,群里只剩一群互关互赞的中年人。
他拍了三条“职场老炮教你谈客户”,播放量三百,评论两条:大叔别熬鸡汤了。
老婆在旁边叹气:你以前谈客户那股劲儿呢?
张先生苦笑,那股劲儿在酒桌上,不在手机镜头里。
最难受的是孩子。
小女儿问:爸爸你怎么天天在家?
他说公司放假,女儿转头跟同学视频:我爸爸也躺平了。
张先生那晚没睡着,把微信里所有猎头又翻了一遍,备注清一色“已读不回”。
他想起自己二十多岁加班到凌晨,觉得未来有光,现在光熄了,连烟都戒了,因为抽烟要花钱。
可日子还得往下走。
张先生把家里老台式机翻出来,装了开源的ERP系统,照着B站教程学库存管理。
老婆上班的奶茶店缺人,他去顶了半个月夜班,时薪22块,站八小时,脚底起泡。
他把泡挑破,第二天继续,因为社保能挂在店里。
晚上回家,孩子睡了,他打开电脑继续学,键盘声像给生活打点滴,一滴一滴续命。
我见他那天,他刚拿到一个仓库主管的offer,月薪九千,单休,离他家四十公里。
他说:工资不高,但老板不嫌我老。
我问他还想回原来的行业吗?
他摇头,说回不去了,就像磁带被淘汰,没人会为了情怀重启生产线。
他补了一句:我现在只想把贷款撑到孩子上大学,之后的事,到时候再说。
中年被裁不是新闻,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分岔路。
有人彻底拐进迷雾,有人换条窄路继续走。
张先生选了后者,理由朴素:家里四口人等他开饭,他不能停。
时代不等人,但人还得等自己。
如果你也站在35岁的悬崖边,记住:先别往下跳,先找下一根能踩的树枝。
来源:秋霜里高洁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