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的每一次品质跃升与产业突破,都凝聚着无数产业人的心血。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枸杞创新研究院院长周学义,正是其中一位。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劳动模范,28年来,他深耕枸杞精深加工领域,以创新破解
作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的每一次品质跃升与产业突破,都凝聚着无数产业人的心血。宁夏全通枸杞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枸杞创新研究院院长周学义,正是其中一位。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劳动模范,28年来,他深耕枸杞精深加工领域,以创新破解行业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枸杞产业,就得把‘痛点’当成‘起点’。”9月8日,周学义向记者回忆起早年研发枸杞酒的历程时,目光坚定。2018年,枸杞酒因“饮后上头”的问题难以打开市场。为此,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反复优化提纯工艺、调整发酵参数。经过数年的技术攻关,团队最终彻底解决了枸杞酒“上头”的问题。
2023年,团队研发的“任爽枸杞白兰地”斩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枸杞酱酒也荣获伦敦国际烈酒大奖赛银奖。“这不仅是一款酒的荣誉,更证明了中宁枸杞可以酿出征服世界的佳酿。”周学义说。
攻克枸杞酒品质问题后,周学义又将目光转向酿酒废渣。当时,高纯度玉米黄质提取技术被国外垄断,废渣成为环保负担。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创新“梯度低温萃取法”,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将废渣转化为眼保健品原料。
更令人惊喜的是,团队还研发出从废渣中回收残余酒体的技术,将行业普遍20%以上的酒损率降至2%,每年为公司增收500多万元。
周学义还牵头组建自治区级研发平台,整合资源聚焦枸杞产业创新。团队建成3个自治区级研究中心,承担4项科技部项目、13项自治区重点项目,获8项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10多项专利转化。截至2024年,周学义已申请发明专利46项,授权23项。
今年,他又新增5项申请,为攻克行业“卡脖子”难题提供支撑。
眼下,周学义团队正全力推动枸杞提取物申报国家“新食品原料”。“这不仅关乎企业,更是整个中宁枸杞产业的升级契机。”他说,团队正在争分夺秒完善申报材料,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再难的问题,只要坚持创新,总能找到答案。”周学义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枸杞产业的无限热忱与坚定信念。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