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音刚落,副院长罗翔宇通过电话,将在外办事的向晓琳老师叫来院办公室,当着我的面,给向老师交待:“胡老师有什么事,你要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给院办公室及时反映;再就是自始至终参加胡老师教学课程内容的听课。”
【藏在照片里的记忆《讲台圆梦》(上·节选)⑥】
2025年9月9日,晴,星期二
如春风拂面,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了我在湖北民族大学的“支教”之路。包括湖北恩施学院在内的近四年教学工作中,整个人都被欢愉填得满满的。
到湖北民族大学报到上任后,最让我心头热热的是学校为我配备助教的事。这突如其来的感动,至今回忆起来还是滚烫滚烫的。
到校报到那天欢迎座谈会一结束,文传学院的几位领导立马商议:“胡老师,您刚到学校,很多方面生疏,为了便于工作,给您配备一名助教!”
话音刚落,副院长罗翔宇通过电话,将在外办事的向晓琳老师叫来院办公室,当着我的面,给向老师交待:“胡老师有什么事,你要帮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给院办公室及时反映;再就是自始至终参加胡老师教学课程内容的听课。”
学校这个安排也太暖心了!仿佛一股暖流瞬间贯穿全身,到校上任旅途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那天我从院办公室出来时的步伐轻快得像要飞起来,心头散发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我到校报到前,怎么也没有想到学校会为我配备助教。心想,只要配备一台电脑,用来备课就可以了,其他什么也别考虑,千万不要给学校添什么麻烦。
学校为我配备助教,先是有点“懵”,不知所措;紧接着便是高兴,眼睛里闪烁着熠熠光彩,满心都是藏不住的雀跃。
助教是干什么的?此前并不懂。但我知道,这一举动里,一定蕴藏着对我尊重的意思。突如其来的贴心,顿时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湖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新闻传播核心实务教学团队:中:罗翔宇;左起:向晓琳、谭博源、毕曼、谭琼、杨旖旎
△作者的助教向晓琳老师。
那天,向老师与我见面后,其后工作中的联系并不是很多。因为我有个考虑,像我这样一种身份到学校“支教”,学校立马为我配备了一名助教,据说以前还没有过,但又倍感却之不恭,只好听众安排,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也不失为最好的“报答”。
初见时便难忘。向老师虽年轻,却自带一份沉静的端庄,言行从容不疾,待人温和有礼,连细微处的姿态都透着稳健,那份超越年龄的笃定,悄悄印在了我的记忆里。
后来的实际工作中,与助教向老师仅仅有过两次交集,一次是通过她找教务部门为我调整了上课时间。因为我有个习惯,喜欢上每天的第一二节课。这次调课是将安排在下午上的课调到上午第一二节;二是找向老师咨询如何让学生对我的教学质量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问题,以便改进教学工作,适应学校教务工作要求。
向晓琳老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专业,硕士学位。我到校报到时她到湖北民族大学工作时间还不长。但她对我工作的支持及帮助,我早已心存感激。
人逢喜事精神爽。你还别说,到湖北民族大学上任后,教学工作偶尔遇到什么一时不知所措时,一想起包括配备助教、安排办公室、学校给予乘车方便等等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关心,心情一下就开朗了,办法也就多了起来。
在湖北民族大学互聘交流“支教”期间,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哼着小曲,走路带风,步伐好像都比平常要轻快许多。
在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恩施学院任教的近四年时间里,我总被学校为我创造的工作条件的温暖时刻包围着,我把这些都一件不落地写进了每天的日记里。偶尔“犯困”时,只要一翻开日记里那些温暖的记载,心里就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
△湖北民族大学新学年开学之际,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军训。这是2025年新学期开学之际军训的镜头
人逢喜事精神爽,说来还真是这样。我从北京出发前,腰痛半年之久,到中日医院看过医生,去北京民航总医院进行过好几项检查,在一些专科门诊做过不同形式的治疗,一点好转的迹象都没有,而到学校报到的第二天,腰不疼了,也不酸了,彻底与腰痛“拜拜”了。
不必刻意追逐耀眼,只需在岗位上踏实耕耘。这份努力散发的光,会悄悄照亮前行的脚步,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温度。我在湖北民族大学先后承担了两届互聘交流“支教”任务,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到特别有意义,遇到过很多温暖的人,还有不少暖心的事,许多瞬间令人难忘,不少往事历历在目。尤其是学校专门配备助教的事,是尊重,是善待,更是对工作的鼎支持。
两届互聘交流“支教”活动结束时,我与向晓琳老师有过一次餐叙。从那以后联系相对减少,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作为年轻人的向老师身上难得的稳重,还有那种独有的沉静气质,让短暂的相处成了我在湖北民族大学“支教”工作中难忘的片断……(胡仁钧文/图,欢迎转发)【待续:《讲台圆梦》(上·节选)⑦参与办报,学校党委书记一句“办得像一张报纸了”,让人倍感荣耀】
来源:陶钧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