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师者 一脉相承 一个教育世家的百年理想接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9 09:33 1

摘要:一块教师父亲送给教师女儿的手表,走过30多年时光,如今戴在家族第四代教师、西安东仪中学地理老师赵璟宇的手腕上。表的滴答声里,流淌着一个教育世家跨越百年的理想接力。

一块教师父亲送给教师女儿的手表,走过30多年时光,如今戴在家族第四代教师、西安东仪中学地理老师赵璟宇的手腕上。表的滴答声里,流淌着一个教育世家跨越百年的理想接力。

从私塾先生走街串巷的“固执”劝说,到退伍军人亦师亦友的倾囊垫付;从90年代引入外教的创新课堂,到新时代愿做“点灯人”的教育情怀,一个家庭的四代师者,用行动诠释着“言为世则,行为世范”的家风传承。

赵璟宇(右)和母亲赵黎静。受访者供图

教育火种 私塾先生的“执拗”与远见

上世纪初期,中国还处在积贫积弱的年代,温饱尚成问题,读书识字更是一种奢侈。赵璟宇的曾外祖父赵慎清老先生,作为一名私塾先生,却怀抱着超越时代的远见。

他背着沉重的书箱,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劝说乡民:“让孩子读书吧,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在他心中,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不仅是当下最紧要的事,更是一个民族走出蒙昧、走向未来的根基。

赵慎清老先生用最朴素的方式,播下了这个家族教育理想的第一粒种子。他或许没有想到,这份对教育的执着,将成为家族最珍贵的精神基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师者仁心 退伍军人的侠气与柔情

时光流转,教育之火传递到赵慎清老先生的儿子赵名领手中。作为家族中第一位接受现代师范教育的成员,赵名领在部队扫盲班担任教员,退伍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赵名领将军人的责任感和教师的使命感融为一体。任教期间,当发现有些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学费时,他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为学生垫付。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责任,更是本能。

他主张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为家族传承的教育精神注入了“平等”与“对话”的新内涵。这种教育理念在当时颇具前瞻性,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1985年9月10日,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赵名领迎来了他从教30周年的特殊时刻,而这也是女儿赵黎静成为教师后的第一个教师节。

春风化雨 英语课堂的创新与开拓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语还是一门新兴学科,作为家族第三代教育工作者的赵黎静,成为这股教育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赵黎静大胆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她率先邀请外教走进课堂,让学生接触地道纯正的英语,这在当时的教学环境中堪称创举。

父亲赵名领曾将一块手表作为礼物送给女儿赵黎静,寄托着对下一代教育者的殷切期望。“什么事情都可以等一等,慢一些,唯独教育刻不容缓,守时上课是教师的天职。”赵黎静至今清晰记得父亲送她手表时说的这句话。

“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好。”这是赵黎静朴素而坚定的教育理念。这块手表陪伴她度过了30多个春秋,见证了她无数个呕心沥血的日日夜夜。如今,手表的指针依然精准,教育的初心从未改变。

薪火相传 新时代“点灯人”的守望与期许

当教育的接力棒传至家族第四代赵璟宇手中时,外曾祖父的教育理想、外祖父的守时尽责、母亲的创新精神,如同精密齿轮般,在那块传承三代的手表中契合运转,如今正于她的腕间滴答不息。

赵璟宇将家族四代人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希望我也可以是学生的点灯人,可以是一棵树,让学生爬上枝干,看到更广阔的地方。”

今年是赵璟宇度过的第11个教师节。她教过的许多学生虽然已经毕业,但仍不时与她保持联系。“让每个学生变得更好,不仅是我们家几代人的教育理想,也是教师这个职业对于社会进步最大的意义。”赵璟宇说,“言为世则,行为世范,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我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明灯。”

“赵老师一直以来的鼓励,让我从高一时的不自信变成现在这样阳光开朗。”学生黄钰婷说,“我们是师生更是朋友,谢谢这位一直温暖鼓励着我们的大姐姐。”

从“有学上”的朴素初心,到“上好学”的时代追求,四代人的教育理想在与时俱进中升华,唯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始终如一。那块父亲送给女儿的手表,无声串起了四代人的讲台春秋,也精准记录着中国教育百年发展的沧桑步履。这个教育世家的故事还在继续,正如那块手表的指针,永不停息地向前行进……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燕 图:受访者提供

来源:西安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