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永靖县四局小学的教室里,李倩老师正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她目光温柔而坚定,声音抑扬顿挫,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孩子们进行一场心灵对话。从教22年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走进永靖县四局小学的教室里,李倩老师正带着五年级的孩子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她目光温柔而坚定,声音抑扬顿挫,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在与孩子们进行一场心灵对话。从教22年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创新教学 让语文课“活”起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枫桥夜泊》,先来听一段音乐好吗?”李倩按下播放键,教室里随即流淌出带着悠远意境的旋律。孩子们闭眼聆听,仿佛置身秋夜枫桥,伴着江枫渔火与隐约钟声。这是她独创的“音乐融入语文教学法”。
从教22年,李倩始终探索教学创新。她发现小学生对音乐特别敏感,就将古诗词谱成简单曲调,让孩子们唱出来;她创建“阅读拓展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字魅力;她应用“任务群”教学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语文素养。
永靖县四局小学教研副主任孔维萍说,“李老师的课堂总是充满创意。她主持的州级课题《城镇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结合内容选择的再研究》,不仅有力带动了学校语文教研发展、创新了语文课堂形式,更成功形成了‘一课一带’的上课模式。”
永靖县四局小学五年级学生孔睿民告诉记者,“上李老师的课就像讲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
支教山乡 用爱温暖留守儿童
2009年,李倩主动申请到王台镇塔坪小学支教。那里山路崎岖,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居多。她记得第一个月,班上有个小女孩总是沉默低头,作业也常常未能按时完成。李倩没有批评她,而是利用周末去做家访,看到孩子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她顿时明白了。第二天,李倩从县城买来学习用品,每天放学后陪女孩完成作业。三个月后,女孩不仅成绩提高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李倩看来,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只要用爱去点亮,就一定会发光。
永靖县四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秦维鑫说,“李倩老师曾两次前往乡村支教,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她不仅将优质教育资源带到乡村学校,更以满腔爱心温暖了无数留守儿童的心灵。”
党史宣讲小剧场,让思政课“走心”又“有新”。
2017年,李倩开始兼任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她最初只是想试一试的“党史宣讲小剧场”,如今成为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触摸历史、理解信仰的温暖窗口。学生们亲手制作道具、服装,排练红色故事,在表演中深深被革命精神感动。她告诉我们“这种沉浸式体验比单纯说教有效得多。”并将此实践总结成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上。
永靖县四局小学专职副书记杨建宏说,“每次经过李老师的教室,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眼睛发亮的样子。作为德育主任她负责的‘党史宣讲小剧场’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思政课的特色品牌。”
潜心教研 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作为教研骨干,永靖县小学思政工作室的主持人,即使担任办公室主任兼德育工作,她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从2003年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带班级始终名列前茅。
荣誉等身 不忘初心
从“甘肃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青年教学能手”到“党员教学标兵”,李倩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2023年和2024年,她连续在县级和州级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永靖县四局小学副校长孔令瑞表示,“李倩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22年来,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即使走上管理岗位也不离开讲台。她的教学能力精湛过硬,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真正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但这些荣誉对她而言,远不如学生的成长更让她自豪。如今,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已大学毕业,回到永靖建设家乡。“遇到李老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曾经调皮后来考上大学的学生吴秦川说。
秋风送爽,又一个教师节如期而至。李倩依旧早早走进教室,准备开始新一天的课程。光影之间,是她22年来未曾改变的初心与身影。
李倩对记者说,“教书育人是她一生的选择,无怨无悔。”
二十二载春秋,她以创新教学点燃求知之火,用深情支教温暖孤独心灵,借思政剧场传承红色基因。从语文课堂到乡村小路,从教研探索到德育实践,李倩老师以爱为笔,以智慧为墨,书写了一名普通教师的不凡篇章。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向每一位和李倩一样的教师们致敬!
记者:马秀兰 刘志勇
编辑:马秀兰
责任编辑:冯荣伟
审核:甘荣凤 司旭华 王安杰
来源:永靖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