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通知来得比较突然。昨天(9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透露,中方领导人将出席线上峰会。随后,印度方面立即表示,他们的总理因故不能出席,将由外交部长代理。
各位朋友,大家好。
北京时间的今天晚上(9月8日),金砖国家将举行一个线上峰会。
中方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其他一系列国家的领导人,包括观察员国家的领导人都将出席,唯独印度总理莫迪不出席。
这个通知来得比较突然。昨天(9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透露,中方领导人将出席线上峰会。随后,印度方面立即表示,他们的总理因故不能出席,将由外交部长代理。
众所周知,上周在北京发生了两个事件:一是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莫迪出席了;二是九三阅兵,莫迪进津而不进京。
其实,在当时就可以看出,莫迪在阅兵、上合组织峰会以及美国之间试图保持一种平衡的姿态,而且保持得颇为艰难。
我大胆揣摩,这次实际上是莫迪进津而不进京的另外一个翻版。
这次峰会主要有一个背景、两大主题。
一个背景就是,它由巴西总统卢拉提议,希望金砖国家成员国和各观察员国能够召开一个峰会。
而两大主题,一是商讨针对美国的共同贸易政策;二是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多边主义来应对单边主义。
卢拉作为左派领导人,与特朗普以及其他右派的领导人都不太合拍。所以,虽然他提出的倡议得到了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响应,但对美国而言,这无疑是如芒在背,尤其是金砖国家谈到贸易政策,以及对美统一的关税政策时。
而恰恰印度目前就在美国50%的高关税政策中夹缝求生。前几天特朗普又放出口风,说如果印度愿意屈服的话,那么美国也许可以稍微做一些减缓。
因此,印度似乎找到了一个救命稻草。此时此刻,印度的首要任务不是讨好中国,也不是接近上合组织或金砖峰会,而是去讨好美国,让美国觉得尽管其对印度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但印度依然对其言听计从。
基于这些大胆的推测,这可能就是莫迪此次宣布缺席的主要原因。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金砖国家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简单回顾一下,所谓的金砖国家,起初是由四个国家组成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后来南非加入,金砖国家逐渐扩容。
金砖国家的概念最早在2001年由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提出,当时世界和平,全球化进程如日中天,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好。
所以,经济学家提出,有那么几个国家是新兴上升的市场,即新兴经济体,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包含在内。连俄罗斯也在内,可以看出,当时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球化关系是何等之好。
再加上巴西和印度,光是中国和印度人口总数就达到了25亿。如果这25亿人口中的大多数能够在2030年左右进入中产阶级,那么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2007年到200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非常看重金砖国家。
那时,金砖国家峰会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论坛,不带任何政治色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逐渐加剧,金砖国家也进行了扩容。而扩容的这些国家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反对美国,或者与美国关系不佳的国家。并且用美国的眼光来看,有一些国家并不太符合金砖国家的经济标准。
因此,美国对金砖国家从最初的猜疑逐渐发展为敌意,直至将金砖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后视其为潜在的对手和敌人。
金砖国家在未来除了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之外,还可能成为国际经济和贸易秩序中的另一种声音。坦率地说,这种不同的声音对世界的贸易秩序、经济秩序乃至政治秩序,实际上是有所裨益的。
因为世界的游戏规则不应该由美国单方面制定或决定。正如中方所言,世界上的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协商解决。
不过也无可否认,在这个新兴经济体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地缘战略矛盾和贸易冲突出现时,金砖国家内部一些国家会利用国际组织来做文章。尤其是一些与美国关系不好的国家,它们会利用上合组织或金砖国家来做一些小动作,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作为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中的主要成员国之一,中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例如,在天津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上合组织应成为一个对抗欧洲中心主义的平台。
中国方面当时没有作出回应,而这一次也是如此。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此次金砖国家线上闭门会议将持续数小时,期间各国主要领导人将发表讲话。而会议发言不会向新闻界公开,也不会进行现场直播。至于各国代表团愿不愿意,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将他们领导人在会议上的发言提供给记者,将由他们自行决定。
预计明天早晨(9月9日),中国官方将会发布中国领导人对世界贸易秩序的一些建设性提议。
但鉴于这种闭门、内部磋商的背景,莫迪的缺席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出于过度的疑虑和焦虑。
然而,这也反映出我之前提到的,在美国对印度采取贸易制裁时,印度对中国、俄罗斯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接近是出于被动应对和阶段性的策略之举。
而对中国而言,对印度的接近则是战略性的,因为印度作为我们周边的重要大国之一,拉住印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拉住了相当大的一片区域。
因此,这就是这次金砖国家线上峰会一个错综复杂的背景。
我个人非常赞同卢拉提出的建议,因为还是那句话,世界的规则不应仅由美国一家掌控,尽管目前各国都在主动或被动地与美国进行双边贸易谈判,但有一些规则,如果双方认同,大家报团取暖并形成统一战线来与美国进行谈判的话,至少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多边化。
如果用现在的说法来概括全球化,可以分为三个版本:1.0、2.0、3.0。
简而言之,1.0阶段对应的是过去的和平时期,那时只有全球化一种形态,大约在2007-2008年间。
到了2.0版本,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大约从近十年开始,世界贸易组织似乎已经不再发挥作用,以至于人们对世贸组织的成员及其作用已经不太清楚。
尽管该组织仍然存在,但TPP、RCEP等以多种英文字母命名的多边和区域贸易组织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用互联网的术语来说,如果说过去是一个大群,现在则演变成了几个小群,这一变化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过去十年,可以说是小群阶段,也就是地区化和多边化的阶段。
然而,自今年4月2日,特朗普对全球发起贸易战以来,各国不得不与美国进行双边谈判,现在甚至发展到了私信单聊的地步。
如果真的到了私信单聊的程度,那将意味着世界贸易秩序将由美国一家主导,因为只有美国能够将各国玩弄于股掌之间,能够用一个政策对付世界各国,它想施压的对象就施压,想授权的对象就授权,而所有这些与美国进行私信单聊的国家都处于被动地位,不仅没有规则制定权,更没有话语权,未来在行动上将不得不步步退让。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卢拉的提议非常有意义。
虽然全部聚集在一起讨论不太可能,回归到一个大群聊阶段更是不现实,但部分回归到小群群聊阶段,至少对于回归这一步具有建设性意义。
至于印度总理莫迪,无论是他个人还是印度的两难,我们虽可以理解,但如果他不来,我们也可以一笑而过,因为这个世界没了谁都可以转。
来源:邱震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