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宁晋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膏腴之野,麦菽千重,乃钟灵毓秀的千年古县。昔日的秦砖汉瓦,留住了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韵,在历史长河中椒衍瓞绵,共同孕育了工笔画这一艺术之葩在宁晋乡土的瑰丽绽放。
宁晋县隶属河北省邢台市,膏腴之野,麦菽千重,乃钟灵毓秀的千年古县。昔日的秦砖汉瓦,留住了慷慨悲歌的燕赵古韵,在历史长河中椒衍瓞绵,共同孕育了工笔画这一艺术之葩在宁晋乡土的瑰丽绽放。
,时长11:38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致精表微,富丽恢宏”为特征的工笔画,历经数百年沉寂之后,在古老的宁晋沃土上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数十载的春华秋实,如今已成为当地一张享誉全国的地域特色文化名片,在富民强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任何一棵参天大树都是从一粒普通的种子成长起来的。让时光上溯到40多年前。本来是乡村美术教师的练笔之作,无意中点燃了工笔画产业的星星之火。从起初一张画只卖几块钱的零星制作,到后来美誉远播的文化品牌,工笔画改变了这里的生活,创造了令人惊讶的乡土艺术传奇。
刘丽 《火红的日子》
在北京潘家园和琉璃厂,宁晋工笔画占据了同类作品销售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并漂洋过海,远销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在第8届全国工笔画大展上,宁晋画家分别摘得特等奖和金奖各一项,为河北赢得了参加全国工笔画大展以来的最好成绩。并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最具活力文化产业”两项国家级荣誉。河渠393艺术区被中国工笔画学会列为培训写生基地,成功举办了“对话当代——中国青年工笔名家邀请展”等影响广泛的活动。
从自主发展到快速发展,再到科学提升,宁晋工笔画走过了一条不同于学院派的发展之路。坚实的足迹见证着跋涉的步履,辛勤的稼穑预示着丰盈的收获,在产业壮大的过程中,宁晋工笔画走出了一条化蛹为蝶的艺术提升之路。
陶立娜 《盛妆》
宁晋工笔画整体上以人物见长,并以接地气、有温度、文质并重的艺术品质赢得了市场青睐,实现了雅俗共赏。2002年以来,先后有121件作品参加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举办的国家级画展,其中获奖和入会资格作品39件,5件入选全国美展,彰显了雄厚的创作实力和后发潜力。
2021年以来,宁晋县积极谋划、精心实施了文化产业聚集区项目。按照设计中的功能定位,未来的文化集聚区包括393艺术中心、褚家庄画家集聚区、薛家营实训基地、北沙河生态观光区等四大板块,共同形成容纳各种业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而实训基地、彩虹大道、稼穑画院、美韵画院、文创中心、爱心小院,以及百余家精品民宿和星罗棋布的乡村画室,则像一颗颗晶莹的珠玑,在错落有致的意蕴中散发着动人的魅力和旨趣。
随着艺术中心和图书分馆等二期项目的落地开花,汇集全国的艺术精英,将工笔画产业与食品产业、塑料产业、特色农业有机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让每一位来访者尽情徜徉,流连忘返,让每一颗心灵尽享艺术至境和艺术之美。
陈永涛 《北京》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被赋予更多的价值和使命。为积极响应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文旅主题,叫响“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城市品牌,2023年5月,宁晋县与中国工笔画学会、邢台市政协、河北省美协共同举办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中国当代工笔画家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写生活动,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100多位国画名家,以缱绻的情怀艺览燕赵人文和山水之美,从河北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创作了一大批洋溢着河北风韵、邢台印记和宁晋元素的优秀作品。
宁晋工笔画由此实现了“三个突破”:从单纯与工笔画学会合作发展到与国家画院、八大美院等各大学术团体合作的突破,得到更权威、更广泛的支持;从工笔画发展到中国画的突破,得到了全面发展;从单独的山水花鸟写生延伸为描绘城乡变迁为主,把着力点放到推介邢台“百泉复涌”新风貌,讴歌邢台“日新月异”新发展上来,在发展历程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张利涛 《美丽生活》
2024年11月“邢襄望云 九河扬帆”的采风写生顺利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国画名家,沿着长安画派奠基人赵望云当年的艺术足迹,深入邢襄大地城市和乡村,艺术地再现了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和近百年的沧桑巨变。
丹青之美赋河北,城乡从此更旖旎。110余位画家的310多幅风格各异的精美之作,代表了近两年来写生活动的丰硕成果,于2024年12月下旬在邢台首展,并陆续在河北博物院和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推出。
美轮美奂的工笔画,丰盈了广袤的宁晋大地,它的生机勃勃,它的诗与远方,已被宁晋人民的生动实践所证实。这是时代和人民的热切期待,也是众多艺术家的深情向往。
转载于:河北文旅
来源:山房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