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国际能源圈又起了波澜,美国保守派媒体人又开始放大招。福克斯新闻的主播沃特斯在节目里公开宣称,“有人”可能会像炸“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样,破坏中俄刚敲定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这番话说得有鼻子有眼,明显是在恐吓中俄两国。可没想到,沃特斯话音刚落,中俄就传来
据报道,最近国际能源圈又起了波澜,美国保守派媒体人又开始放大招。福克斯新闻的主播沃特斯在节目里公开宣称,“有人”可能会像炸“北溪”天然气管道一样,破坏中俄刚敲定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这番话说得有鼻子有眼,明显是在恐吓中俄两国。可没想到,沃特斯话音刚落,中俄就传来好消息,中方飞赴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普京会谈。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合作共赢,谁的威胁也吓不倒。
沃特斯为啥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放出“炸管道”的言论?理由其实很简单。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合作大受影响。西方制裁不断加码,普京失去了欧洲的“老客户”,只能把战略重心转向亚洲。中俄之间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项目,就是俄罗斯调整能源出口方向的重要一招。
沃特斯就抓住这一点,拿“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做文章。他在节目里绘声绘色地说,普京现在正铺设一条通往中国的大型管道,这条管道将为中国提供15%的能源。然后他话锋一转,阴阳怪气地说,“可能有人会像炸北溪一样,炸这条管道。”一句话把气氛搞得剑拔弩张。
其实,沃特斯早就不是第一次发表争议言论。过去他就在涉华话题上大放厥词,这次把矛头指向中俄能源合作,只不过是美国舆论场上的老把戏。美国这些年一直想遏制中俄合作,尤其是在能源领域更是手段频出。北溪管道被炸后,谁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各方都没点明,但大家心里其实都有数。
说到“北溪”管道,不得不提那场爆炸,引发全球关注。多国参与调查,最后却都选择了“语焉不详”,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有人说是亲乌团体下的手,有人说是乌克兰,有人直接指向美国。美方当然是坚决否认,但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拜登曾公开放话,“北溪2号将不复存在,我们会终结它。”这话说得太直白了,难怪外界猜测不断。
沃特斯这次拿“北溪”说事,其实就是在变相给中俄施压。他想告诉中俄,别以为管道建成了就万事大吉,搞不好也会步北溪后尘。可是他没想到,中俄的战略定力和底气,远不是一句恐吓能撼动的。
“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对于俄罗斯来说,能有效填补失去欧洲市场后的出口缺口。对中国来说,这不仅能提升能源安全,还能降低天然气价格,促进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美国保守派这次炒作“管道恐袭”,其实是黔驴技穷。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俄罗斯被迫加速能源“东移”,和中国合作更加密切。美国一方面想拉拢俄罗斯对付中国,另一方面又想靠能源出口“卡脖子”中国。可现在中俄管道合作稳步推进,等于让美国的算盘全落空了。
沃特斯的恐吓,其实也说明了美国现在的焦虑。北溪管道被炸后,欧洲能源危机爆发,天然气价格飙升,日、韩等亚洲国家的进口价突破400美元每千立方米。中国和俄罗斯却通过管道合作,获得了更低的价格和更稳定的供应,绕开了美国的“天然气霸权”。美国的LNG行业受到冲击,金融交易体系也受到挑战。美方专家都承认,中俄能源合作正在颠覆全球市场格局。
沃特斯刚放狠话,中国代表团就飞赴俄罗斯和普京面谈。双方再次重申合作共赢的原则。普京也表态,俄方会和中国一道,把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上新台阶。中方还专门提出要以两国元首共识为引领,推动中俄关系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这实际上就是对美方恐吓的“无声回应”。中俄合作不是谁一句话能吓住的。中方的态度很明白,合作要走务实路,谁插手谁制造事端,后果自负。
来源:军武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