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天守着工位,每月8000还得加六天班,AI一来,饭碗碎得连片纸都不剩。
“天天守着工位,每月8000还得加六天班,AI一来,饭碗碎得连片纸都不剩。
”
昨天,我姐才在群里甩出一条朋友圈截图:她同学的表弟,三本理工男,上个月跳槽去做“AI训练师”,底薪80多万。
导火索是猎头把电话直接打到了他女友那儿——“哥,你能教模型认猫狗,我们就能让你认路虎。
”一句话把人钓走,连年终奖都不等了。
我盯着那张截图愣了五秒,心里只蹦出一句:他到底干了个啥?
其实,干的事比想象接地气。
把图片里的垃圾筐、信号灯、行人一个个抠出来贴标签。
听起来像“高级流水线”,可干的人少了,车厂就得跪。
自动驾驶没数据,就像驾校没车。
干得好的人还能顺手改改模型结构,老板直接分股权,年薪翻到两百万也不是新闻。
有人嘴硬:AI再火,总不能让机器管道德吧?
偏偏最敢烧钱的公司都在招“AI伦理官”。
刚面试完的学妹透露,活儿简单表述是“让机器别骂人、别泄漏隐私、别歧视黑人”,但实操要盯代码、盯法规、盯政府通报。
动不动和法务、公关、程序员一起熬夜,预算随叫随到,百万年薪只是基本尊重。
再跳一步,产品是啥?
朋友阿钟干了三年产品经理,过去每天画原型、搞排期,今年忽然得先读论文。
GPT-5一更新,他得马上知道“幻觉率从12%降到7%”对用户的意义是啥。
公司不再问你能不能开会,只问你能不能在一周内让客服机器人替掉三十个人。
干得好,年底直接给一套期权,干不好,简历上连“传统产品”都挂不住。
黑客也没闲着。
上周金融圈疯传一条内部消息:某券商的量化模型被喂了一张特制数据图,瞬间狂亏几千万。
于是“AI安全工程师”的招聘启事挂得比路灯还密。
写防攻击代码的人,一天面试四家,最后一家直接开价400万,连股票都懒得再画饼:兄弟,你帮我们守住钱袋子,我们就给你装钱袋子。
更魔幻的是,我楼下小区的心理诊所,现在用的是AI聊天机器人。
用户半夜三点崩溃,机器人永远在线,还能识别你打字的颤抖频率。
开发这套系统的女生以前是真心理咨询师,现在年薪翻了3倍——她负责让机器学会“先拥抱,再给方案”。
听着像科幻,但后台订单多到系统崩。
还有人把AI当画笔。
短视频公司招“AI内容创作者”,要求就一个:能不能用MidJourney+Sora三小时出一条百万播放的短片。90后UP主阿K上个月用AI做了十个虚拟偶像,直播流水顶掉公司原有三条真人产品线,他笑得一脸淡定:不是我多牛,而是AI不睡觉。
再硬核一点的,干脆卷芯片。
邻居老罗,原来是手机厂画板子的,现在跳槽到一家不知名初创,改画AI芯片。
上周喝酒他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以前做消费电子,老板骂我们功耗高;现在做AI算力,投资人只会问‘还能再烧几瓦?
’只要速度上去,钱就跟电流一样哗哗流。
”年薪开到五百万还带股权,已经不是小道消息。
最离谱的居然是农业。
高中同学阿超,当年被家里骂没出息去学农,如今成了“AI农业专家”。
他带的无人机巡田,摄像头一扫,哪株稻子病了,后台直接推送坐标。
过去农民靠天,现在靠模型。
他说领导亲口承诺,干满三年就给他配期权,让他把爸妈的田直接用无人机管完。
我算了笔账:普通白领拼死拼活攒首付,AI圈的朋友三年直接全款。
他们踩中的是同一阵风,只是早一步把屁股挪到了风口。
技术看着玄乎,其实就是先学Python,再追GPT、Sora、量子AI的最新论文,然后扎进医疗、金融、农业、安全随便一个细分,拿真实数据刷简历。
路就那一条,早跑的人先收割。
风还呼呼在吹。
要么现在学,要么等着被学。
这句话听着鸡汤,但当我看见表弟的离职信里写着“未来已来,工资先涨”,我知道这已经不是恐吓,是班车关门前的最后一声滴。
来源:运筹帷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