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争底层逻辑已经变了! 美专家: 中国武器研发超脱西方体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03:25 2

摘要:说起最近的九三阅兵,那场面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在2025年9月3日北京的大阅兵上,亮出了不少新家伙事儿,尤其是那些激光武器和无人装备,让人觉得中国军队的思路已经不是以前那套了。美国退役空军上校塞德里克·莱顿在CNN上直言,这套武器体系不再跟着西方的老路走,而

说起最近的九三阅兵,那场面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在2025年9月3日北京的大阅兵上,亮出了不少新家伙事儿,尤其是那些激光武器和无人装备,让人觉得中国军队的思路已经不是以前那套了。美国退役空军上校塞德里克·莱顿在CNN上直言,这套武器体系不再跟着西方的老路走,而是自成一派,融合了AI和全域作战的概念,领先了不少。莱顿说,这些装备不是简单堆砌性能,而是从未来战场需求出发,建起了一个闭环创新链条,从科研到生产再到实战,全都连起来了。这话听着接地气,但背后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积累,得从头说起。

中国军队的转折点,其实得追溯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那时候,多国部队用F-117隐形机和精确制导炸弹,100小时就把伊拉克军队打趴下。巡航导弹从B-52上飞出,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中国一看,这现代化打仗全靠信息共享和精准打击了。从那以后,中国就开始砸钱搞预警机项目,精确制导炸弹和巡航导弹也提上日程。预警机像KJ-2000和KJ-500,逐步从国外技术起步,发展到国产化,雷达天线能实时协调战场数据。巡航导弹如CJ-10和鹰击系列,射程远,精度高,直接改变了远程打击能力。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得靠一步步测试和迭代。

转眼到1996年台海危机,中国意识到跨军种数据共享的紧迫性。那次对峙中,舰艇和飞机需要实时交换信息,中国就试着建跨军种平台。官兵在指挥舱里输入坐标,屏幕上舰船位置同步显示,避免了信息孤岛。这次危机后,中国加速数据链建设。到了2004年,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开发出第一代国产数据链系统,坦克、战机和驱逐舰能跨平台交换数据。测试时,信号延迟降到最低,确保战场上不掉链子。2014年,DTS-03数据链上线,用自组织网络技术,节点自动重构,比美军的Link-16还先进点。部队演习中,无人机数据直接注入地面终端,图标实时更新位置。这套体系,让中国从三军联合作战,逐步转向全域全体系作战。

武器装备的更新,也跟着这个节奏走。空军方面,歼-10战机2003年3月23日首飞,2004年批量生产,机翼稳定穿越云层,雷达锁定目标。歼-15舰载机2012年11月首飞,适合航母起降。歼-16于2013年首飞,挂载多种导弹。歼-20隐身战机2011年1月11日试飞,2017年服役,隐形涂层和传感器融合,让它在空战中占先机。海军从辽宁舰2012年9月25日入列开始,水手检查甲板,舰载机起降测试顺利。

山东舰2019年12月17日服役,大连船厂下水时水花四溅,舰桥雷达扫描海面。驱逐舰052C型2004年服役,导弹发射烟迹划空。055型2017年下水,2019年服役,舰体浮起后工人擦拭甲板,火力覆盖广。护卫舰054A型2008年服役,海试中鱼雷管填充。陆军主战坦克99A型升级,履带碾压泥土,炮管瞄准。步兵战车ZBD-04穿越壕沟,自行火炮PLZ-05齐射,炮弹离膛。这些装备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数据链连成网,坦克数据传给战机,战机再导无人机。

无人机和无人装备的发展,更是这几年突飞猛进。中国从2010年起批量生产翼龙和彩虹系列无人机,基地起飞侦察地形。无人战车2015年测试,传感器扫描路径。AI在2018年有突破,算法优化无人系统路径规划。阅兵上展示的机器狗和无人艇,就是这些积累的成果。陆基反无人机激光武器,操作员瞄准高空,光束切割目标。移动式无人防空车,导弹待命。水面无人艇集群航行,水下无人潜航器下潜搅动泥沙。空中无人僚机跟随主战机。这些东西在2025年9月3日阅兵中亮相,坦克顶部相控阵雷达旋转扫描,忠诚僚车并排行进。CNN报道说,这些装备已服役,形成战斗力,拉出来就能用。

对比美国那边,情况就有点尴尬了。美国从2016年起推全域作战概念,陆海空天电磁网络一体化。2018到2019年,JADC2数据链成熟,整合Link-16和Link-22。2022年起,实验演习如“闪电挑战”和“数字世纪系列”,验证雷达卫星无人机数据共享。2023年后,TTNT和MADL链路融入JADC2。但装备老化拖后腿。

美军74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中,62艘是2010年前产,超过2/3是2000年前的。维修厂工人拆卸雷达,升级工程庞大,产能饱和,舰只只能勉强排期。空军F-22全需升级,F-16和F-15也一样。陆军坦克火炮面临老化。2023年8月28日,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华盛顿论坛宣布Replicator计划,生产低成本无人机无人舰艇潜航器,对抗中国在西太优势。但军工巨头习惯高价值长周期,CCA无人机单价从1/10人机价涨到1/2,采购意愿低,周期拉长。中国无人机产业链全球最强,从大型到FPV全覆盖,水面水下装备也领先。

来源:宁文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