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园实验室牵手前沿科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10:45 1

摘要: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当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快速进入校园,改变着原有的教学模式。应用人工智能,课堂有哪些新场景、教学有哪些新变化、学生有哪些新体验?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09日 第 12 版)

学生团队在制作航模。广东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供图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当前,“人工智能+教育”正快速进入校园,改变着原有的教学模式。应用人工智能,课堂有哪些新场景、教学有哪些新变化、学生有哪些新体验?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编 者

广东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校园实验室牵手前沿科技

“猜猜看,一些古建筑为什么会在地震中墙倒屋不塌?”“因为榫卯结构?”

在广东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数字制造实验室里,一堂面向初二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展课正在进行。指导老师杨鹏辉说:“我们可以制作榫卯结构的高层建筑构架来验证。”电脑绘制图纸、3D打印结构、激光切割木板……同学们制作出10余层的木塔构架,并放置在三维振动试验平台上检验抗震性能。

“这个试验平台是我和宋向明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设计的,可以模拟地震波。”杨鹏辉说。在明德实验学校,像这样以人工智能赋能的创新实验室已建成18个,涵盖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多个领域。

“如何在中小学生心中播下创新的种子,是基础教育需要探索的新课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鲁江说,近年来该学校将传统课堂上的书本知识系统性地“嫁接”进实验室的真实场景,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前沿科技,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一所中小学的实验室为何能与前沿科技“牵手”?“深圳科创资源丰富,很多科技企业愿意与中小学合作共建实验室。”明德实验学校创新中心主任陶冶说,目前学校已经与数十家企业开展合作。在学校的航空航天实验室,有无人机、大型固定翼航模、模拟驾驶舱等先进教学设备。“运用企业提供的模拟飞行系统,学生们可以沉浸式感受飞行操控体验。”指导老师刘天生说。

实验室课程与课堂内容,能否无缝对接?“实验室是课堂的拓展和深化。”在海洋资源实验室,陶冶打开大尺度沉浸式地理信息系统,地板上呈现出70平方米的超大投影。陶冶介绍,实验室老师负责提问和启发,学生们组成兴趣小组,自己寻找答案。目前,明德实验学校已经累计开发了430余门校本课程和600余门校外课程,打造涵盖科技、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的“课程超市”,学生可以线上选课。

“我们希望探索一种资源跟着学生走、课程围着兴趣转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去创造。”鲁江说。

本报记者 程远州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