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比0把北马里亚纳踢成筛子,却还没拿到第一,9月9号的终局战只要不大败给澳大利亚就能晋级——听起来像是中国队提前写好的剧本,但剧本边上还贴着一行小字:对手愿不愿意配合你演,就是另一回事。
10比0把北马里亚纳踢成筛子,却还没拿到第一,9月9号的终局战只要不大败给澳大利亚就能晋级——听起来像是中国队提前写好的剧本,但剧本边上还贴着一行小字:对手愿不愿意配合你演,就是另一回事。
输东帝汶一球,赢北马里亚纳十球,净胜球+11,数据表看上去漂亮,拆解出来却藏着三条线:
1. 北马里亚纳全队身价不到中国足协给青年梯队发的一个季度补贴,狂刷进球更像在记账,不是实战。
2. 澳大利亚同样刷到14比0,刷得比你还狠,人家刷完立刻轮换主力休息,省体能等你最后一战。
3. 泰国、黎巴嫩、越南都踢平,净胜球低得可怜。
规则给四个小组第二名额,这条通道就是为中国队量身定做的逃生梯——前提是你别把逃生梯踹断。
安东尼奥前两场摆出的牌面已经泄露心思:对东帝汶先守后抢,是想练低位反击;对北马里亚纳直接撤后腰堆前场,就是把训练赛当射门练习。
他真正想验证的是拜合拉木对抗亚洲一级中卫时还能不能扛着人转身,以及王钰栋在禁区前沿拿球能不能一秒钟变出线路。
这两个答案,澳式中卫会给出最真实的版本。
澳大利亚人也在算分。
小组第一可以直接避开日本、韩国所在的半区,他们不想把主动权让给任何意外。
于是大概率开场就抢,抢不到也砸高球,砸的是中国队最怕的速度和硬度。
中国队如果扛过前二十分钟不丢球,澳式节奏会慢;一旦早丢球,后面就是雪崩式压迫。
净胜球优势听起来保险,其实脆得像A4纸——输三球以内叫“不大败”,输四球就翻车,数字就是这么冷冰冰。
中国队手里捏着的底牌只有一张:拜合拉木+王钰栋的反击二人转。
拜合拉木背身拿球能扛住澳式中卫一步,就能吸引第二人夹抢;王钰栋切入肋部那一下能抢先触球,就能制造定位球。
其他位置都没优势,只能把战线压缩到40米区域,逼对方压上后打身后。
这招不高明,但够用——澳大利亚人怕回撤慢,比中国队更怕被打反击。
真到了比赛那天,转播镜头里如果出现拜合拉木在第80分钟还在回追到本方禁区边,那中国队就安全;如果镜头里只能看到他摊手抱怨,崩盘随时开始。
数字、战术、身体、心理,所有算式在最后九十分钟里缩成一句话:能不能顶住第一波冲击。
球可以输,比分不能崩。
只要牢记这一条,中国队就能踩线过关。
问题是,年轻人常常记不住教训,只记得自己上一场进了几个。
最后一球还没踢,晋级几乎稳了,可我们到底想赢个体面,还是就想混张门票?
来源:篮坛风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