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回溯至三国吴国孙休在位时期,乌程意外走出一位名叫张三(化名)的人,经历一场怪病后竟获得了非凡能力——他的声音明明如常,却能直达十里、乃至百里的远方。无论距离多远,听者就像身边低语一样真切,且声音大小恰到好处。使用这操作行使要债权利时堪称神技。有次邻居李四拖
时间回溯至三国吴国孙休在位时期,乌程意外走出一位名叫张三(化名)的人,经历一场怪病后竟获得了非凡能力——他的声音明明如常,却能直达十里、乃至百里的远方。无论距离多远,听者就像身边低语一样真切,且声音大小恰到好处。使用这操作行使要债权利时堪称神技。有次邻居李四拖债不还,张三每日朝着确定方向重复呼唤:“李四还钱!”李四起初疑惑,一再被耳边回响的“催款咒语”吓得魂不守舍,最终认定遭遇鬼神,连夜归家结清旧账。这种“人格扩音器”的传奇,早已写进《晋书》之中。到了晚清,有见识的新派学者更是以电气与无线电话相类比,发出进一步探索的呼吁。
不仅仅有这种直接的“千里呼唤”,魏晋南北朝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靠嗓音震动乾坤的操控。歙州高龄老人汪京,外号啸翁,天赋异禀。他学艺自遥远山林的“啸仙”,能以一口气长啸数十里,劲风穿谷,飞禽走兽皆避让。乡民亲历其夜半爬山远啸,深夜鸟惊兽散,人心惶惶。不止于此,他还会模仿鸾鸟、仙鹤、凤凰等百鸟鸣音,一出啸技便引得群鸟齐聚、鸡鸭起舞。当他醉酒江畔,模仿龙吟,竟然惊动鱼虾蟹龟齐上岸“朝拜”。在朋友聚会上,啸翁长啸不息,震得楼瓦欲飞、百里林木摇曳,最后力竭昏厥,令人感叹人声之奇。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方式不仅震慑动物、撼动楼宇,还延续几十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成为真实写照。从啸翁身上,可以看到古中国对“音”的极致追求与敬畏。
转战至徽州婺源,又有江姓秀才,玩转机关巧术,令寻常生活充满科幻。有人拜师学艺,他能凭猪尿泡、黄豆造假“地如鸡子黄”,亦能骑着自己手制的木牛驴自得其乐。研习诸葛亮的小发明不过“小菜一碟”,而最革新性的道具,莫过于那“千里传声竹筒”。竹筒内嵌玻璃密封,开启后对其述说千余字,再把竹筒递送千里之外,受者打开仿佛当面聊天一般。音讯虽有限距离,终究提前实现了留声、录音和空间传播。试想今日的录音笔、手机留言,不过是在古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而江秀才的悲剧,儿子远赴楚地遇难,他以自杀试图逆天改命,预知未来,却始终无力抗争天命的无情。天涯父子终有难跨的阻隔,这说法让每个当代家庭都能感同身受。
其实,无论是真实存在的声波传播,还是充满幻想的超能力传音,人类对于远距离沟通的渴望从未停止。古人为破解孤独与未知,用尽智慧制造机关,甚至寄希望于奇迹与神术。三国怪病得“隔空喊话”、啸翁一鸣惊人、江秀才的机关密语,都反映出社会对信息互通的执念。
在智能手机普及、视频通话随处可得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记得祖先正是一步步探索人与人之间“隔空相系”的可能?这些魔幻又现实的故事正在提示:人与人之间保持沟通,比任何时代都珍贵,哪怕穿越千里,也别让世界因缺乏联系而失落。一旦消息可以直达心田,彼此的温度与震憾,永远不会湮没。你的生活中,又是否也体会过那种“哪怕千里也能触碰彼此心声”的时刻呢?欢迎留言说说你自己的故事。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