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刚结束,沙特就抱怨中国激光武器不行,时机巧得离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9 10:48 1

摘要:突然,一个"沙特前军官"跳出来给中国激光武器泼冷水,说什么"实战表现不如预期"、"环境适应性有问题"。

突然,一个"沙特前军官"跳出来给中国激光武器泼冷水,说什么"实战表现不如预期"、"环境适应性有问题"。

这个时机也太巧了吧?是真有技术问题,还是有人故意找茬

编辑:0919

说起这次"抱怨",时机卡得死死的

9月3日,中国刚在阅兵式上展示了LY-1激光武器系统,这可是被称为"全球第一款主力激光武器"的硬家伙。

结果第二天,美国《防务博客》就爆出消息,说有"沙特前军官"对中国的"寂静狩猎者"激光系统各种挑刺。抱怨什么呢?

切换时间长,需要15-30分钟持续照射才能击落无人机。

还说在沙特的沙漠环境下表现拉胯,风沙干扰、高温影响散热。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仔细一想就不对劲了。激光武器本来就是直线攻击,受地形影响不是很正常吗?

更关键的是,沙特自己公布的数据可不是这么说的。今年6月,沙特军方还专门展示过"天穹卫士"系统的实战成绩。

什么成绩?21发21中,全数拦截成功。这要是真的"表现不佳",能有这种战绩?

再看看成本账,传统防空导弹一发就要数百万美元,激光武器每次发射成本还不到1美元。

这种碾压性的成本优势,哪怕有点环境适应问题,也是瑕不掩瑜的存在。

说白了,这些技术问题都是激光武器从实验室走向实战必然要经历的成长烦恼

任何新技术都有个适应过程,沙特提出问题很正常,但关键是怎么提什么时候提

这波操作看得我直呼内行

还记得中国北斗系统开始海外布局时的套路吗?也是先有"用户反馈问题",然后美媒大肆报道。

5G技术推广时也是一样,总有一些"工程师"跳出来说这不行那不行。现在轮到激光武器了,剧本都不换的。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沙特前军官"的身份,前军官这三个字很值得玩味。

既然是"前"军官,那就不代表沙特官方立场了。但美媒偏偏要用这种似是而非的表述,给人一种"沙特军方不满"的错觉。

更巧的是,这个消息最先出现在美国《防务博客》上,然后被各路媒体转载。这种信息传播链条,怎么看都像是精心设计的。

想想看,如果沙特真的对中国武器不满,会通过什么渠道表达?肯定是正式的外交或军贸渠道。

哪有通过匿名"前军官"找美国媒体爆料的道理?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再说时机,偏偏选在中国阅兵展示激光武器的第二天。这要说是巧合,鬼都不信

明显就是有人看到中国激光武器在阅兵式上的风头,心里不爽,赶紧找个由头泼冷水

这种套路我们见得多了,每次中国有技术突破,总有人跳出来说"没经过实战检验"、"存在技术缺陷"。

但问题是,如果真的不行,沙特为什么还要继续采购?继续使用?这个逻辑怎么解释?

说到底,还是有些人看不得中国好,技术领先了就眼红,想方设法要带节奏

沙特的真实态度,看行动比听话管用。

从2022年开始,沙特就从中国采购了"寂静狩猎者"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这是第一套。

如果真的不满意,按道理应该就此止步了。但事实呢?沙特接着又采购了第二套系统"天穹卫士"

这可不是买白菜,一套激光武器系统价值不菲。沙特会拿自己的国防安全开玩笑?

更关键的是,沙特不光买了,还真用了。在对抗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攻击中,确确实实发挥了作用。

2022年10月,沙特官方确认,"寂静狩猎者"在实战中成功击落了胡塞武装的Shahed-136无人机。

到了今年6月,沙特更是主动展示"天穹卫士"系统的战绩,21发21中的成绩单拿得出手。

这种行为逻辑很清楚:如果产品真的不行,沙特会继续采购吗?会主动展示战绩吗?

现在突然跳出来说"表现不如预期",更像是在撒娇要升级

想想也是,中国在9·3阅兵上展示了更先进的LY-1系统,沙特看了肯定眼馋。自己手里的第一代产品相比之下就显得有点落后了。

这时候指出一些技术问题,其实是在暗示:赶紧给我升级,或者直接卖给我更先进的。

这就像买了iPhone 13的用户,看到iPhone 15发布后,开始抱怨自己手机"不够快"、"续航不行"一样。

沙特这波操作,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在催更。嘴上说着不满意,实际上是在表达"我还要更好的"。

这种客户心态,做生意的都懂。有需求才有抱怨,没需求直接换供应商了。

说到实力,数据不会撒谎

在激光武器这个赛道上,中国确实已经跑在了前面。美国搞了几十年的激光武器项目,至今还在测试阶段。

什么舰载激光、车载激光、空基激光,听起来很厉害,但要么因为供电问题难以上舰,要么因为冷却问题停留在样机阶段。

中国的激光武器不仅部署了,还能出口,这本身就说明了技术成熟度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激光武器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序列。从反无人机的"寂静狩猎者",到综合防御的"天穹卫士",再到主力装备的LY-1。

这种体系化的发展,体现的是整个工业基础和技术积累的深厚实力

而且中国的激光武器还有一个优势:客户导向。沙特提出环境适应性问题,中国马上就可以针对性改进。

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是技术自信的体现,也是服务意识的体现。相比之下,某些国家的军工企业还在闭门造车

从市场反应看,中国激光武器的国际认可度也在持续上升。除了沙特,还有多个国家表达了采购意向。

这种市场表现,是最好的技术验证。如果产品真的不行,会有这么多客户排队买吗?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激光武器作为新兴技术,确实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

但这正是技术发展的正常规律,从能用到好用,从好用到更好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是要有持续的技术积累和市场验证,而中国在这两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所以,面对这种"时机巧合"的质疑声,我们大可不必过度解读。技术实力在那里摆着,市场认可度在那里摆着。

真金不怕火炼,好产品经得起考验

结语

中国激光武器从实验室走向战场,从概念验证到规模部署,这条路走得扎实稳健。

你觉得这种"质疑"背后还有什么深层原因?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顶楼的小邹

相关推荐